74岁的粟裕,临终前罕见向组织提出请求,考虑再三,不得不拒绝他

74岁的粟裕,临终前罕见向组织提出请求,考虑再三,不得不拒绝他

家对每一个中国人都有重要的意义,不仅仅是一个可能遮风避雨的港湾,更是童年温暖的记忆,以及父母的唠叨和关心。有些人一辈子都没有离开过家,所以也不懂得想家的那份痛苦。

有些人还是孩童时期就离开了家,所以家对于他来说,尤为的特别。尤其是在那个战火的年代,有多少人因为战争失去了家园,失去了父母儿女。

74岁的粟裕,临终前罕见向组织提出请求,考虑再三,不得不拒绝他

可这其中,也不乏有些幸运的人,他们虽征战在外,但在远方一直有一份牵挂。他们守护的不仅仅是国家的存亡,更是有家人的安康,以及无时无刻对于家的牵挂。

74岁老红军战士粟裕,他少小离家,虽没有大禹三过家门,可也是一次都没有回去看望过。临终前他就向组织提出请求,但组织经过再三的考虑,还是拒绝了他。究竟这是为什么不让老战士回家乡看望呢?

拥有英雄梦的地主家儿子

74岁的粟裕,临终前罕见向组织提出请求,考虑再三,不得不拒绝他

粟裕,出生于1907年,在他生活的这个村子里,粟家可谓是鼎鼎有名的地主家,而他作为地主家的儿子,自然是吃穿不愁,也感受不到生活的疾苦。

那么他为何最终选择了革命这条路呢?其实当时正好有一个人,让他有了这个英雄梦。这个人就是在粟裕家打工的一个名为“阿陀”的工人。

74岁的粟裕,临终前罕见向组织提出请求,考虑再三,不得不拒绝他

别小看这个工人阿陀,他基本是陪伴了粟裕的整个童年时光。当时,粟裕还是小孩子,对什么事情都感到好奇,有无限的精力想要得到释放。

而阿陀又经常在空闲的时候陪伴着这位“少爷”玩耍。有时候,他还会给粟裕讲故事,讲的都是英雄人物的事迹。孩子们是最容易被一些充满正能量的事物所感化。

74岁的粟裕,临终前罕见向组织提出请求,考虑再三,不得不拒绝他

粟裕也不例外,就在和阿陀接触的的过程中,他的英雄梦逐渐被放大,他要当一名英雄,就像武侠小说里所描写的英雄一样,劫富济贫,上战场杀敌。

换了说法来讲,阿陀就相当是作为一名启蒙老师,在他的影响下,这位地主家的儿子才走上了革命的道路。而且,这名长工还身怀宝藏,有很多的本事。

74岁的粟裕,临终前罕见向组织提出请求,考虑再三,不得不拒绝他

幼年的粟裕经常缠着他,让他教授自己一些武功,什么“飞檐走壁”、“隔山打牛”、“飞毛腿”等等,在他的印象里,这个阿陀就是无所不能的“扫地僧”。

虽然粟裕小时候不懂事,但作为一名打工人,阿陀可是很忌惮这位少爷的父亲,就怕一个不愿意,将他踢出去,那么连挣的这点打工钱都没有了。

启蒙老师,从小培养各项技能

74岁的粟裕,临终前罕见向组织提出请求,考虑再三,不得不拒绝他

可阿陀耐不住粟裕的软磨硬泡,最终还是两人定下君子协议,成为了师徒。他教授少爷的第一个绝招就是“飞毛腿”,但提出了一个条件,要想练就此功,必须是每天去跑10公里的路才行。

因此,小粟裕就开始了每天10公里的锻炼,一直持续了好多年。正是因为有了这个基础,粟裕才能在长征中,引得敌人来回周旋,消耗掉了对方的精力。

74岁的粟裕,临终前罕见向组织提出请求,考虑再三,不得不拒绝他

在锻炼跑步的同时,阿陀还专门制作了一个“狼牙棒”。这个狼牙棒相当的重,粟裕接手这个武器后,同样开始天天锻炼,逐渐地把它挥舞得很是灵动。

这也是他为何个子不大,但是力量很强的原因,部队里就没有一个人能够扳手腕赢过他的。在熟练了狼牙棒后,阿陀又为他做了一个弹弓,可以发射石头的那种。

74岁的粟裕,临终前罕见向组织提出请求,考虑再三,不得不拒绝他

粟裕在得到这个“武器”后,很是得意,有事没事就拿出来玩一玩,也就渐渐会目测距离,在战争中使用武器时,赢得了一个“百步穿杨”的称号。在家里的这段时光,不仅仅是衣食无忧,更多的是这份童年的乐趣。

对于父母的愧疚之情

粟裕虽然出生在一个地主家,但是他的父亲是一名落第的秀才,为人很是老实憨厚,因为自己在文学这方面没有作出一番天地,所以他就把全部的期望都寄托在儿子的身上。

74岁的粟裕,临终前罕见向组织提出请求,考虑再三,不得不拒绝他

他请了一名教书先生,专门教授儿子四书五经,但粟裕野惯了,根本就不会安静地读那些枯燥无味的东西。当时有一所新式学堂创办了起来,在这个学堂里,什么音乐、体育等,这些素质课程种类很多。

粟裕心动了,经常会偷偷溜出去到这个学堂里听课,被父亲逮到后即便是挨一顿打也愿意。可这么打儿子也不是办法,最终还是同意了将粟裕送到了这个新式学堂。

74岁的粟裕,临终前罕见向组织提出请求,考虑再三,不得不拒绝他

粟裕的决定虽然没有受到父亲的支持,但也没有经历过什么阻拦。一直到他真正的地参与了革命开始,他就再也没有回到家里看望自己的父母。

而父母为了保护在外的儿子,每当遇到敌人上门时,就用钱来打发。渐渐地,家里变得一贫如洗,那些敌人见捞不到什么油水,也就放过了粟家人。

家事国事天下事

74岁的粟裕,临终前罕见向组织提出请求,考虑再三,不得不拒绝他

在抗日期间,身为党员的他对于家的思念越发深沉。尤其是经历过到这么多的家破人亡,他很想回家看看老二,可一想到国家正值危难之际,只好是暂时放下自己的私心。

后来好不容易抗日胜利了,终于获得了一次能够回家探望的机会,这时老蒋又发出了行动,国内战争开始,回家的行程都被打断。

直到新中国成立,可面对着国家百废待兴,他又不能放下国事去忙家事,回家的计划基本是遥遥无期了。

74岁的粟裕,临终前罕见向组织提出请求,考虑再三,不得不拒绝他

1981年,74岁的粟裕已经因为身体原因躺在了病床上,他的思想之情越发的强烈,回想起小时候家门口的大树、阿陀的训练,以及父母的唠叨,几行泪水不自觉的流了下来。

他想要回家,但因为身体状况,医生建议他还是留在医院比较好,组织上也认同医生的说法,拒绝了他回家的请求。

一直到去世,这位“英雄”也没有回去过。

74岁的粟裕,临终前罕见向组织提出请求,考虑再三,不得不拒绝他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粟裕是真的做到了以国家为重,以百姓为重。阿毛认为,这样的英雄是我们永远的榜样,比那些流量明星们更能带来正能量。

如今的社会根本就不缺少榜样,父母作为我们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正确的一言一行是我们的榜样,那些已逝的英雄好汉,更是我们的学习一生的伟大榜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飞毛腿   国事   家事   临终   少爷   地主   学堂   榜样   罕见   敌人   工人   童年   儿子   父亲   父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