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最值得去的博物馆,二里头与三星堆,中原文明和古蜀国太神奇


洛阳最值得去的博物馆,二里头与三星堆,中原文明和古蜀国太神奇

三星堆遗址青铜文化时期为距今3600年至3000年,约相当于中原二里头文化中期至殷墟文化,即夏商王朝。

洛阳最值得去的博物馆,二里头与三星堆,中原文明和古蜀国太神奇

2021年,随着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的重启,这一神秘的古代文明又一次惊艳了世人。

洛阳最值得去的博物馆,二里头与三星堆,中原文明和古蜀国太神奇

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实证

洛阳最值得去的博物馆,二里头与三星堆,中原文明和古蜀国太神奇

在三星堆出土文物中,人们发现,牙埠、陶香、铜牌饰等器物竟然与千里之外的二里头夏都遗址出土文物惊人的相似。看着这一件件“撞脸”的文物,二里头与三星堆之间是否存在着某种联系呢?

洛阳最值得去的博物馆,二里头与三星堆,中原文明和古蜀国太神奇

下面我们将从文物的视角回到数千年前,讲述它们之间的故事。

洛阳最值得去的博物馆,二里头与三星堆,中原文明和古蜀国太神奇

玉璋最早源于大汶口文化末期至山东龙山文化早期的海塔地区,至二里头文化时期则为二里头人所继承,它们不仅成为二里头国家礼仪所使用的重要大型玉礼器,还衍生出了二里头文化所独有的、复杂化的、装饰意义更强的库齿。

洛阳最值得去的博物馆,二里头与三星堆,中原文明和古蜀国太神奇

因这种库齿类似于兽类牙齿,故玉埠亦被称之为“牙璋”。

洛阳最值得去的博物馆,二里头与三星堆,中原文明和古蜀国太神奇

在三星堆遗址历年发掘中,出土有数件两侧带有多组复杂危齿的玉埠,其特征、造型与二里头式玉埠如出一辙,但有的端部演变为戈形,颜具地方特色。

洛阳最值得去的博物馆,二里头与三星堆,中原文明和古蜀国太神奇

由于二里头文化的繁荣阶段明显早于三星堆青铜文化繁荣阶段,因此断定三星堆遗址出土玉埠的祖型正是在二里头,是当时成都平原地区人民在当地模仿二里头式玉埠而制。

洛阳最值得去的博物馆,二里头与三星堆,中原文明和古蜀国太神奇

作为同时期东亚大陆上规模最大的核心都邑,二里头遗址在内部高度发展的同时,其强大的影响力也在不断向四方辐射。

洛阳最值得去的博物馆,二里头与三星堆,中原文明和古蜀国太神奇

二里头式牙璋在三星堆遗址的出现,即体现了中原王朝对地方政权在礼制层面的文化影响,说明至少从3600多年前开始,中原文明与古蜀文明就存在着互动,这是中华文明多地起源、并存发展,通过频繁紧密的文化交流,最终走向一体化的生动体现,以及兼收并蓄、海纳百川特质的最好表达。

夏都遗址出土的玉器

洛阳最值得去的博物馆,二里头与三星堆,中原文明和古蜀国太神奇

《左传.哀公七年》载:“禹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玉、帛是敬献给神灵和地位尊崇者的礼物,是先秦礼制中的主要礼器类别。圭、璋、壁、琼、琥、璜等所谓的“六瑞”是玉礼器的代表。

洛阳最值得去的博物馆,二里头与三星堆,中原文明和古蜀国太神奇

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玉器主要有礼器和仪仗类的牙璋、壁器、圭、琼、戈、锆、刀、柄形器和铃舌等。其中显示王权神圣威严的仪仗用器,特别是有刃玉器最为名贵。


七孔玉刀


1975年出土于二里头遗址

长65、宽9.5、最厚处0.4厘米

洛阳最值得去的博物馆,二里头与三星堆,中原文明和古蜀国太神奇

玉料呈墨绿色,局部有黄色沁;刀形扁平,呈肩窄刃宽的宽长梯形,两侧有对称的凸齿;玉刀两面纹饰相似,皆以交叉的直线阴纹组成网状和几何图形;刀背处有等距且排成一条直线的七个圆孔。这是迄今为止二里头遗址出土的最大的一件玉器,更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玉器珍品。


洛阳最值得去的博物馆,二里头与三星堆,中原文明和古蜀国太神奇

在二里头遗址中,铜、玉礼器与宫城、大型宫殿建筑群的出现大体同步,说明用以维持王权的宫廷礼仪已大体完备,可见来自东方大汶口——龙山文化、南方后石家河文化和西北的陶寺、石昂文化因素,通过四域的整合,二里头遗址出土玉器成为多元一体的实物例证。

洛阳最值得去的博物馆,二里头与三星堆,中原文明和古蜀国太神奇

二里头遗址游玩小贴士

【二里头遗址博物馆】

详细地址:河南省偃师二里头村

交通攻略:

无公共交通可达,可以打车或自驾车到达

看完,文末留言告诉乐玩君,你想过来看看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中原   王权   广汉   成都平原   头式   龙山文化   礼器   礼制   王朝   蜀国   洛阳   仪仗   出土文物   玉器   遗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