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建中原运河,实现晋陕通海更可行的一种选择

2009年,黄河沿岸九省区签署协议,商定到2030年,黄河青铜峡以下实现全线通航。如今时间已过半,但黄河航运仍只能在各个水电站库区进行,黄河复航实质上并未取得进展。究其原因,与黄河自身的水文地理特征有关。

修建中原运河,实现晋陕通海更可行的一种选择

首先,黄河的年均径流量小,且季节变化大。黄河的年均径流量为574亿立方米,小于长江支流岷江、湘江和嘉陵江,也小于福建第一大河闽江。同时黄河径流量的季节性变化特别大,大部分集中于6-9月,其它月份径流量很小。

其次黄河的含沙量高。近年来黄河中游的黄土高原植树造林成果显著,黄河的含沙量已大大减少。但总的来说,其仍是中国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黄河下游穿行于华北平原之上,水流平缓,导致泥沙沉积效应显著。长期的泥沙沉积,已使下游很多河段成为地上河。

修建中原运河,实现晋陕通海更可行的一种选择

第三,黄河河道的迁延频繁。由于黄河水量少,下游地势平坦,泥沙沉积效应显著,因此黄河下游河道经常发生迁延。河道的游移不定,无法形成稳定的航道,导致航运无法开展。实际上,黄河复航的最大障碍,就是黄河下游地区。

虽然山东、河南都制定了黄河复航规划,但个人对其在短期内实现复航抱持怀疑态度。主要难点在于,如何保证黄河下游拥有足够的水量,从而保持航道水深;以及如何克服泥沙沉积导致的河道迁延,保持航道的稳定性。另外如何在地上悬河上建设港口码头设施,在技术上也是一个难题。至于冰期之类的,反而都是小问题,不值一提。

保持水量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上游加大下行流量,这对于径流量偏少的黄河不适宜;二是建设闸坝蓄水,减少河流下行流量,对于大多数河段都是地上悬河的黄河下游来说,同样不适宜,会增加防洪压力。

修建中原运河,实现晋陕通海更可行的一种选择

“地上悬河”为何不宜过度疏浚示意图

保持航道深度和稳定度,一般采取束窄河道和疏浚两种方式。由于黄河径流量季节变化大,束窄河道会导致雨季行洪不畅,从而引发洪诱灾害。另外也可以通过疏浚来加深河道,这对于下游大多数河段都是地上悬河的黄河来说,同样不适宜。这会导致河岸变陡,堤坝变薄,增大堤坝决堤的风险。

那么黄河中游的晋陕,是不是注定无法实现水路通海呢?答案是并非如此。如果真要做,晋陕还是可以实现水路通海的。但更现实可行的方案,是通过运河而不是黄河来实现。

修建中原运河,实现晋陕通海更可行的一种选择

不同方案的通海线路图。

由于小浪底和三门峡水利枢纽的建成,目前黄河晋豫峡谷段已形成深水库区,通过航道延伸整治,并为两大坝加装船闸,陕西韩城到小浪底库区实现通航没有问题。其中蒲津以下可以建成Ⅲ级航道,实现常年通行千吨级船舶。小浪底以下,在郑州西北面的桃花峪,正在规划建设桃花峪水利枢纽。如果配合航道整治,那么Ⅲ级航道可以延伸到桃花峪库区。

修建中原运河,实现晋陕通海更可行的一种选择

桃花峪库区与贾鲁河源头相距不远,可以通过船闸和人工河道连通,而贾鲁河的航道长期规划中,有建设Ⅲ级航道的规划,如此千吨级船舶将可以直达长三角地区。

在郑州东面,从贾鲁河向东修建一条中原运河,在民权县附近连通黄河故道(民权以下的黄河故道大多数河段有水)。对黄河故道进行疏浚,并建设若干闸坝,改造成人工航道。在宿迁附近接入骆马湖,连通江苏已有航道,实现蒲津渡直达连运港的水路入海通道。

修建中原运河,实现晋陕通海更可行的一种选择

修建中原运河,实现晋陕通海更可行的一种选择

这个方案可以大量利用现有天然河道,人工开挖河段少,可以减少工程工作量。另外作为航运专用河道,按Ⅲ级航道设计,其宽度可以限制在100-150米(根据长期运输量估计,决定其最终宽度),工程量实际比整治黄河河道少,投资反而更少。

个人认为,相比黄河复航,这可能是一个更现实的方案。而且黄河下游河道如果要整治成Ⅲ级航道,其困难不少,实现的可能性较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2

标签:通海   闸坝   含沙量   悬河   径流   故道   河段   中原   黄河   库区   泥沙   航道   河道   水路   航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