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四)

四、坎坷的仕途

难于登天的吏部考试终于通过,韩愈也随即被授予国子监四门博士(七品)。所谓四门,就是朝廷在东西南北四个城门开设的四个学馆(高等学府),主要面对六七品官员子弟就学,后来学馆合并,名称仍保留了下来。这里的博士,其实就是教授之意。

这一年(公元802年),韩愈35岁。此时的他,应当扬眉吐气了吧!

这不,刚获得任命,他马上告假,前往洛阳去带家眷,途中和友人攀爬华山,想体会一下“华山天下险”的滋味。“倚岩睨海浪,引袖拂天星。”(《答张彻》)哪里想到,他一直攀爬,爬到了一奇绝之处,难以脱身下来。

后人据此演绎,说他大哭不已,并写下一书投掷山下,当地县令获悉后,派人去才把他接下来,至今那里还有一处景点:韩退之投书处。

韩愈——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四)

此时的韩愈已是七品官员,出行当有随从跟随,何况还与友人一起。所谓投书岭下方才获救,恐多半是当地为了吸引游客编的演义而已。韩愈在《答张彻》里也提到此事,不过是告诫后人不要一味攀登不知自止,以免临危不能自持。

四门博士任上,生活虽然清苦,但韩愈可以借机提倡自己古文革新的主张,并写出了《师说》等具有深远影响的作品。任职期间,最让韩愈动情的,恐怕是侄子韩老成的去世,韩老成比韩愈小两岁,自幼一起长大,却不想先他而去。韩愈饱蘸血泪,写了一篇祭文《祭十二郎文》。后人有这样的说法: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可见这篇文章感人之深。

两年后,韩愈被调任监察御史,负责纠察百官。

一上任就遇到一个大问题。

当年关中地区大旱,灾民流离失所。工部尚书、京兆尹李实却封锁消息,谎称粮食丰收,税收照收不误。

李实位高权重,况且还是唐高祖李渊的嫡系后裔,一般人都不敢去碰他。韩愈却不信这个邪,他通过调查,写了一篇著名的文章《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联合张署、李方叔上报朝廷。

本着忧国忧民的赤诚之心把奏疏递上去,却不料贬谪令马上下来。三人同时被贬出朝廷,韩愈更是被贬到偏远的广东阳山。

犹如兜头一瓢凉水。要知道,阳山距离长安将近四千里路程,一家大小,如何安置?更有甚者,贬谪诏书一下,朝廷的使者就督促上路,刻不容缓。“中使临门遣,顷刻不得留。病妹卧床褥,分知隔明幽。悲啼乞就别,百请不颔头。弱妻抱稚子,出拜忘惭羞。”(《寄三学士》)妹妹生病卧床,弱妻幼子悲伤哭泣,连告别的时间也不给,这哪里是去当县令,完全是流放嘛!

韩愈也忍不住怒火中烧:我心如冰剑如雪,不能刺谗夫,使我心腐剑锋折!(《利剑》)

生气归生气,生活还要继续。

韩愈——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四)

经过长途跋涉,韩愈来到阳山。他的心渐渐沉静下来,开始对自己的言行进行反思,还根据反思心得写了一篇著名的文章《五箴》,从游、言、行、好恶、知名等方面进行了深刻剖析,告诫自己要痛改前非。

阳山虽然地势偏远,但并非不可住人。韩愈安顿下来后,吸引了不少当地的读书人前来拜访,韩愈与他们互相唱和,甚至还与当地的僧人交往,写了不少精美的诗文。

一年后,顺宗皇帝即位,王叔文领导革新运动(永贞革新),不过很快失败。顺宗下台,宪宗即位。

这年(公元805年)春天,韩愈遇赦,获授江陵法曹参军。其间有几个月的空闲,利用这段时间,他写出了一系列重要的作品,如《原道》《原性》《原毁》《原仁》《原鬼》等,宣扬了自己捍卫儒家道统、反对佛老的主张,这些作品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不久,韩愈又奉召回长安,官授权知国子博士,也就是国子监的最高等级教授。不过,还只是代理性质,两年后,才成为正式的国子博士(五品)。

作为一个教书先生,工作相对比较闲散。韩愈和一帮朋友,如张籍、张彻、孟郊等,常在一起联句,就是一人出一联,组成一首长诗。从中可见他们的功力。如:

离别言无期,会合意弥重。(籍)

病添儿女态,老丧丈夫勇。(愈)

剑心知未死,诗思犹孤耸。(郊)

愁去剧箭飞,欢来苦泉涌。(彻)

析言多新贯,摅报无昔壅。(籍)

念难须勤追,悔易勿轻重。(愈)

…………

(《会合联句》)

韩愈——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四)

此外,韩愈还写了一篇著名的文章《张中丞传后叙》,借安史之乱时张巡、许远与城共存亡的壮烈故事,彰显英雄人物的荣光。

唐宪宗元和四年(809年),韩愈改为都官员外郎。第二年,又改授河南县令。因为地处东都洛阳,京畿重地,虽为县令,品级却不低,乃正五品上。

在河南令上,韩愈干了一件大事。

当时,朝廷正在想办法削弱藩镇势力,而一些藩镇也在想办法对抗朝廷。他们甚至在河南秘密设置基地,暗中招兵买马,筹集武器,训练死士,图谋不轨。韩愈经过明察暗访,一举端掉了这些窝点,斩杀了一些首恶分子。一些与之勾结的官员摄于韩愈的霹雳手段,被迫收手。

韩愈的事迹被唐宪宗知道后,将其调回长安,任尚书职方员外郎。 这个职务属于武职,由皇帝亲自任命,是国防要职。宪宗此时正重视国防,并着力解决藩镇问题,可见韩愈已经入了他的青眼。

不过,一件意外的事,让韩愈又回到了国子监。

华阴县令柳涧被刺史弹劾贪赃,还没来得及治罪,刺史反被罢官。柳涧以为自己的机会来了,就唆使百姓阻拦该刺史离镜,以为报复。后来的刺史觉得柳涧不顾大局,将之贬官。韩愈听说后,认为是刺史在互相包庇,于是上疏为柳涧“伸冤”。御史复审,柳涧果然有贪赃行为,被治罪。韩愈也因此又被迁为国子博士。

有感于自己屡屡被贬,韩愈写了一篇著名的文章《进学解》,通过师生问答的方式,表现了自己的学识和人生追求。其中一些句子,如“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等已成为家喻户晓的名句。

当朝宰相看到后,认为韩愈有史才,就把任命为比部郎中、史馆编修。并奉命编撰《顺宗实录》。韩愈曾在《答刘秀才论史书》中说:“夫为史者,不有人祸,则有天刑,岂可不畏惧而轻为之哉?”虽然韩愈小心谨慎编撰史书,可还是免不了被人多次修改。

此后,韩愈又转为考功郎中,史馆编修,不久,又开始掌制诰,即掌管起草诏令。不久,又晋升为中书舍人。应该说,这个位置相当重要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国子监   阳山   华山   藩镇   洛阳   长安   县令   刺史   御史   河南   朝廷   后人   官员   博士   著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