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有味道的“水浒”:牛肉肥羊二斤酒,嫩鸡酿鹅辣鱼汤

这是一篇有味道的“水浒”:牛肉肥羊二斤酒,嫩鸡酿鹅辣鱼汤

说到吃,基本没有哪一个朝代能比宋朝人更喜欢吃了。《东京梦华录》等两宋典籍里都记载了丰富多彩的两宋美食,名目之多,品种之繁,样式之花,做法之精,让人读之垂涎三尺。《水浒传》自然也将北宋时期的美食浓缩其中,虽然书中出现的美味佳肴多简洁明了,为了配合好汉特性,用字少描写粗,但却丝毫也不影响人们对水浒佳肴的憧憬和向往,因为读者快意的便是那种大口吃肉,大口饮酒的江湖风范。

北宋最豪华的酒楼,因独家美酒闻名千年,水浒传中数次提及

在《水浒传》中,有两处以樊楼为场景。一是第七回,陆谦为让高衙内得手林冲娘子,计赚林冲去樊楼吃酒:当时两个上到樊楼内,占个阁儿,唤酒保分付,叫取两瓶上色好酒,希奇果子案酒。

一是七十二回,宋江元宵上东京,刻画更为细致:出得李师师门来,穿出小御街,径投天汉桥来看鏊山。正打从樊楼前过,听得楼上笙簧聒耳,鼓乐喧天,灯火凝眸,游人如蚁。宋江、柴进也上樊楼,寻个阁子坐下,取些酒食肴馔,也在楼上赏灯饮酒。吃不到数杯,只听得隔壁阁子内有人作歌。宋江听得,慌忙过来看时,却是九纹龙史进、没遮拦穆弘,在阁子内吃的大醉,口吐狂言。

这是一篇有味道的“水浒”:牛肉肥羊二斤酒,嫩鸡酿鹅辣鱼汤

樊楼是北宋最豪华的酒楼。位于东京宫城东华门外景明坊。大约北宋后期,当时人已经不太明了其得名的来由,想当然以为是酒楼老板的尊姓。樊楼所在地,本是商贾贩鬻白矾的集散点。可能原先是矾行的酒楼,也有可能后来在这里盖起了酒楼,于是就称矾楼,也叫作白矾楼。日久天长,才讹传为“樊楼”,后又改称丰乐楼,但总比不上叫樊楼来得响亮。

樊楼有常备的自酿好酒,名叫“眉寿”、“和旨”。据宋代档案记载,当时,樊楼每天上缴官府酒税就达二千钱,每年销售官酒竟至五万斤。后来老板转手,酒楼新主“大亏本钱,继日积欠,以至荡破家产”。对此,因为不是国有资产,国家尽可以不闻不问,但国库缺了一大笔酒税,宋仁宗还是十分在意的。天圣五年(1027),中央财政部门收到一道诏令,大意是说,谁愿意承包樊楼年销五万斤的酒税额,就可以给他划拨三千家京城的小酒店,作为酒类专卖的连锁店。从皇帝的亲自过问,也可见樊楼在东京酒楼业中的龙头地位。

这是一篇有味道的“水浒”:牛肉肥羊二斤酒,嫩鸡酿鹅辣鱼汤

东京一般酒楼仅上下两层,唯独樊楼,在徽宗宣和年间(1119-1125年)改建为东西南北中五座三层的主楼,各楼之间有飞桥与栏槛,或明或暗互相通连,珍珠门帘、锦绣门楣,在灯烛下闪耀晃动。每到元宵灯节,樊楼在每一道瓦垄上放一盏莲花灯,流光溢彩,美不胜收。

其中西楼,后来禁止酒客登临眺望,这是出于对皇帝安全保卫的考虑,因为从西楼俯瞰下去就是大内。据《水浒传》的蓝本《宣和遗事》说,樊楼“上有御座,徽宗时与李师师宴饮于此,士民皆不敢登楼”。

在《东京梦华录》中记载,像樊楼这样的酒楼一共有72家,它们的门口都有彩帛装饰的楼门,进店后是一条百余步的主廊,南北天井两边的走廊旁边都是小包间,包间装有吊窗,摆放花竹盆景,门口挂着垂帘绣幕,每到晚上,灯笼蜡烛上下映照。

在酒楼里,如果是两个人对坐饮酒,会搭配注碗一副,盘盏两副,果菜碟子各五个,水菜碗三五个,这些配菜的花费就将近100两。所有的碗碟酒具都是银制的,水果、蔬菜也是新鲜精品。

除了酒楼,还有让人眼花缭乱的饭馆,什么分茶店、羊饭店、南食店、讫髓店、菜面店、素食店、衢州饭店、川菜馆,还有瓠羹店。

“分茶店”是食店中规模最大的一种,由于它又是一种综合性的食店,因此时人又往往将面食店统称为“分茶店”。“羊饭店”是一种以经营北方菜肴食品为主的饭店。店内除出售米饭外,还兼卖酒。“素食店”又称“素食分茶店”,出售的菜肴有头羹、双峰、三峰、四峰、笋辣羹、杂辣羹、白鱼辣羹饭。“衢州饭店”,又称“焖饭店”,这是一种专卖家常饭食的饭店,出售盦(an)饭(宋代粥的品种之一,盦是古代一种盛食物的器皿。盦饭就是将米饭放在盦里,加上水,然后按烧干饭的方法焖熟。)。所谓的“瓠羹店”,专售各种菜羹,兼卖煎豆腐、煎鱼、煎鳖、烧菜、烧茄子等菜肴。

二斤牛肉,两角酒,水浒好汉的标志形象

这是一篇有味道的“水浒”:牛肉肥羊二斤酒,嫩鸡酿鹅辣鱼汤

樊楼这样的高消费场所并不适合水浒好汉们,他们更偏爱“大碗喝酒,大口吃肉”,《水浒传》中出现频率最高的美食自然非牛肉莫属,“切二斤熟牛肉”的豪迈声音早已成为《水浒传》最醒目和最重要的标志,也是梁山好汉最喜欢的美食。

水浒好汉们只要一进酒店,必先叫一盘牛肉、几角白酒,譬如武松景阳冈醉打老虎,要是没有四斤牛肉垫底,十八碗美酒壮胆,哪有气力和胆识去打那吃人的吊睛白额大虫?还有,吴用找阮氏兄弟同商劫生辰纲的大计,也是花糕也似的牛肉大块切十斤,被阮氏三雄“狼餐虎食,吃了一回”,而儒雅的吴学究不过才吃了几块,单看阮氏三雄吃肉的气势,吴用就知道所托之人必能成所托之事;就是看似有些儒将气息的林冲起步价也是“先切二斤熟牛肉来”;食量巨大的鲁智深自然不会输于林冲,在刘太公庄上只是胡乱吃了一盘牛肉,也震得刘太公半晌无言。能不能大口吃牛肉在《水浒传》中显然也是衡量好汉的重要标准之一。

这是一篇有味道的“水浒”:牛肉肥羊二斤酒,嫩鸡酿鹅辣鱼汤

美酒、牛肉加好汉,是《水浒传》成功的三要素,观众欣赏是美酒的豪情、牛肉的酥香以及好汉的直率。只有这些最质朴的东西,才能最深入、最永久地打动人心。

水浒美食也绝非单一和缺乏变化,溜、炒、鲜、烧、蒸、煮、卤、炖、腊、煎、糟、腌……特别是炒,宋代人喜欢爽脆嫩滑的口感,必须得高温爆炒才能实现。这种现在最常见的烹饪方法,在当时十分先进。除了厨师在技术上的革新,还离不开一口铁锅,要知道,日本在16世纪之后才有天妇罗这种炸物,这是因为日本从前没有耐高温的铁锅。

宋人爱吃羊肉,而且爱得疯狂

这是一篇有味道的“水浒”:牛肉肥羊二斤酒,嫩鸡酿鹅辣鱼汤

除了牛肉,羊肉也是备受水浒好汉们喜爱和推崇的大菜。羊肉在《水浒传》各种档次的宴席中出现:如九纹龙史进的拜师宴,史太公就“叫庄客杀一个羊”;史进向少华山送礼,“拣肥羊煮了三个,将大盒子盛了,委两个庄客送去”;史进向少华山送礼,也是“拣肥羊煮了三个,将大盒装了”;在宋江、戴宗、李逵三人的琵琶亭聚会中,李逵更是“捻指间把这二斤羊肉都吃了”;白龙庙小结义后,穆弘在穆家庄也杀了包括羊在内的各种牲畜款待众英雄;梁山全伙受招安时,朝廷用来款待的国宴上面也出现了塞北黄羊,更是难得一见的高贵品种。

据《东京梦华录》和《梦梁录》记载,宋代饭馆、食摊上的羊肉类食品非常多,蒸软羊、鼎煮羊、千里羊、大片羊粉、五辣醋羊、元羊蹄,品种繁杂,可以满足人们各种口味需求。据说宋仁宗最爱吃烧羊,皇宫内苑更是“御厨止用羊肉”,原则上“不登彘(猪)肉”。根据北宋宫廷的《御厨止用羊肉》记载,书中统计,当时一年开销羊肉达43万斤,而猪肉只有区区4100斤。

而北宋资政殿学士蒲宗孟家里一天就要宰杀十头羊,一年被吃掉的羊就有4000多头。和他同时期的苏东坡没那么有钱,但也有自创的吃法:把蒸好的羊羔浇上杏酪,会烂得连筷子都夹不起来。

这是一篇有味道的“水浒”:牛肉肥羊二斤酒,嫩鸡酿鹅辣鱼汤

水浒里不光有横菜硬肉,鲜货、尖货也不少。比如宋江最爱辣鱼汤。在他和李逵初次相遇时,宋江道:“得些辣鱼汤醒酒最好。”戴宗便唤酒保,教造三分加辣点红白鱼汤来。

鲁智深被评为梁山第一吃货

鲁智深一出场是在一家茶馆,遇到九纹龙史进,两人英雄相惜,鲁智深马上要请客吃饭,“挽了史进的手”“上街去吃杯酒”。一进酒店,酒保唱了喏,认得是鲁提辖,便道:“提辖官人,打多少酒?”可见他常来吃喝。

这是一篇有味道的“水浒”:牛肉肥羊二斤酒,嫩鸡酿鹅辣鱼汤

鲁智深因打死镇关西,逃到代州雁门县,恰好遇到金老父女,于是请他吃鲜鱼、嫩鸡、酿鹅以及“肥鲊”。后来,鲁智深到五台山出家,过了四五个月“口中淡出鸟来”,坐在半山亭子里寻思:“干鸟么!俺往常好酒好肉,每日不离口,如今教洒家做了和尚,饿得干瘪了。”以至于鲁智深梦里都是炖甲鱼,小沙弥跟他说“善哉”,他听成了鳝鱼,并从鳝鱼想到了甲鱼:“团鱼洒家也吃,甚么’鳝哉’?”“团鱼大腹,又肥甜了,好吃,那得’苦也’。”

离开五台山,赶往大相国寺途中,鲁智深要帮桃花村刘太公处理女儿被周通逼婚的事,刘太公很感激,“叫庄客取一只熟鹅,大碗斟将酒来,叫智深尽意吃了三二十碗,那只熟鹅也吃了”,这文字看着也馋人。

在大相国寺守菜园时,鲁智深成天与一帮破落户厮混,先是这帮人每日将酒肉来请他,看他演武使拳;后来是鲁智深回请,“叫道人去城中买了几般果子,沽了两三担酒,杀翻一口猪,一腔羊。……绿槐树下铺了芦席,请那许多泼皮团团坐定。大碗斟酒,大块切肉,叫众人吃得饱了,再取果子吃。”此后,便是著名的鲁智深倒拔垂杨柳。

有肉无酒怎么行

这是一篇有味道的“水浒”:牛肉肥羊二斤酒,嫩鸡酿鹅辣鱼汤

《水浒》好汉的豪爽的表现,除了大块吃肉,就是大碗喝酒,对于水浒好汉来说,简直到了无酒不欢的地步。不仅水浒好汉喜欢喝酒,而且上到达官贵人,下至平头百姓,三教九流各色人等都对酒情有独钟。

这是一篇有味道的“水浒”:牛肉肥羊二斤酒,嫩鸡酿鹅辣鱼汤

据统计《水浒传》中出现了600多场饮酒,酒字在书中至少出现了2000多次。《水浒》中还写了许多种酒, 第23回中,武松过景阳冈之前喝的是透瓶香“又叫出门倒”的酒,初入口第时醇酽好吃,少刻便倒;第32回,武松醉打也亮时所在酒店,卖的便是“茅柴白酒”;第38回中,宋江、戴宗、李逵在琵琶亭上喝的“玉壶春酒”,宋江在浔阳楼上喝的“蓝桥风月”酒;第51回中谈到“头脑酒”,头脑酒是在宋时吃法很特别的一种酒,它是将肉及杂味置于大碗中,将热酒注入,如同喝菜粥。第36回中,宋江在李立的酒店里喝的是浑白酒。

盛酒与饮酒的器具也是多种多样,有杯、盏、碗、注、旋、瓶、角、瓮、坛还有桶。书中一开始写到的,上流人物小王都太尉和端王的宴席自然是上好的美酒配精美的酒器。而市井小民和草莽英雄多数用的则是碗、盏等粗陋的器皿,鲁智深第一次大闹五台山时,一个人吃了一桶酒。

最后用一句话结尾吧。

聚义厅大秤分银,小秤分金,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做人如斯,夫复何求?

(注:文中所用图片来自于网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8

标签:李逵   水浒   水浒传   牛肉   梁山   大口   太公   东京   鱼汤   肥羊   北宋   大碗   好汉   美酒   羊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