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鲁番出土的这件织锦,带你看看一千多年前的元宵灯树长什么样

如果你要去吐鲁番,火焰山旁的高昌故城绝对是不容错过且将令人印象深刻的地方。
就是这个几乎把人烤熟的地方,却是古丝绸之路曾经的必经之地,唐僧师徒在取经路上也须途经此地。《西游记》中,孙悟空在此三借芭蕉扇灭火焰山,现实中,唐僧得到高昌国国王麹文泰热烈欢迎,且差点成了国王的女婿。
除了有唐僧名人效应的加持,阿斯塔那墓地还是丝绸之路研究非常重要的一处遗迹。
在上一期里介绍了3件“黄金古墓”出土的动物金饰品,今天咱们来聊聊阿斯塔那古墓出土的动物纹饰织锦。

阿斯塔那古墓群位于新疆自治区吐鲁番市东南约40公里的阿斯塔那及哈拉和卓附近。在维吾尔语中,阿斯塔那是“首府”的意思。

由于新疆干燥少雨,有利于地下有机物的保藏,再加上吐鲁番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各种文化交汇融合的地方,考古学家在这里发现的各类古文化遗存、珍宝数量众多。单就出土的古代中国丝织品,也是种类繁多,色泽鲜艳,花色精美,保存良好,尤以汉唐时期的丝绸最为丰富。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提到了阿斯塔那古墓群在二十世纪初遭到英国的斯坦因、俄国人科兹洛夫、德国人勒科克、日本人桔瑞超等的盗掘。

日本探险队盗走的织锦成为日本国宝

吐鲁番出土的这件织锦,带你看看一千多年前的元宵灯树长什么样

1912年3月,日本大谷探险队的桔瑞超和吉川小一郎,在阿斯塔那古墓地进行了发掘,盗劫文物无数。桔瑞超在那里一个木乃伊的脸上拿走了一块织锦断片——“狮狩文锦”,如今是日本国宝,闻名于世,曾藏于日本法隆寺。

吐鲁番出土的这件织锦,带你看看一千多年前的元宵灯树长什么样

这块织锦长2米半,宽约1米,纵横排列着20个圆形花纹,圆花纹以一棵树为中心,树下两侧各有一位武士骑在翼马上,反身相向,正张弓搭箭准备射向扑来的狮子,整个画面充满动感和张力。

阿斯塔那古墓出土了大量色泽鲜艳的丝织品

1930年中国学者曾到此地调查,收集了墓志和其它文物。1959年以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新疆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先后在阿斯塔那村北、哈拉和卓村东进行了13次考古发掘,清理了西晋至唐大历年间的墓葬近400座,出土数千件珍贵文物,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对墓葬的分期、出土丝织品、文书等的研究。

历次出土的丝、毛、棉、麻织物共有一千余件,其中有锦、绮、绢、纱、罗、染领、刺绣等品种,色泽鲜艳,图案新颖。这些丝织品大部分来自中原内地,也有一些是波斯的织锦和新疆本地的产品。

汉唐时期,西域经济贸易的重镇多位于吐鲁番及其周边地区,融合了萨珊文化、中原文化与西域文化的服饰艺术作为异质文化的载体,独具风貌。这种多元文化特征在具有动物纹样的装饰图案上尤为明显。联珠纹饰在服饰丝织品中的出现,加速了中原地区织造业的发展,纬线显花工艺也由此普及,从而改变了动物纹样原有的图案结构。

绿地对羊对鸡灯树纹锦

吐鲁番出土的这件织锦,带你看看一千多年前的元宵灯树长什么样

南北朝

1972年吐鲁番阿斯塔那186号墓出土

新疆博物馆藏

这件织锦1972年出土于吐鲁番阿斯塔那墓地186号墓,经考证是衣服的残片。在叶绿色地面上,用大红、菊黄及白色分别织出横向排列的对羊、灯树、对鸟和小灯树。鸡羊又有谐音“吉祥”的意思。织锦上的图案以一排大型灯树为主。树有台座,树冠呈底宽顶窄的塔形,分三层依次递减,每层放置数量不等的灯彩:第一层有三个,第二层减为两个,第三层一个。

吐鲁番出土的这件织锦,带你看看一千多年前的元宵灯树长什么样

塔树的边缘,密集地排列着圆点纹和珠串纹,以此表示灯彩绽放出的光焰。以灯树为中轴,下方两侧有两个相对而半跪半立的大角羊,羊的脖颈上系着飘扬的绶带;上方两侧是两只体态肥硕、面树而立的鸟禽。

吐鲁番出土的这件织锦,带你看看一千多年前的元宵灯树长什么样

大型灯树的上方有一排小灯树,树上挂着五个小灯彩,树两旁立着两只体形高大的鸟禽,鸟禽相对而立,嘴里衔着系挂装饰物的带子。

这种以灯树为主、动物侧立两旁的构图形式,使织锦画面显得错落有致,美观大方。

据汉文文献记载,早在中国东汉时,皇帝为提倡佛法,下令在每年正月十五的元宵节,无论士族庶民,一律悬挂灯彩,以示敬佛。从此,这种活动绵绵相传至今,成为每年正月十五日燃灯、观灯的风俗。在中国文献记载中,明确提到灯树的是中国隋代皇帝描写正月十五闹花灯的一首诗,其中写道: “法轮天卜.转,梵语天上来,灯树干光照,花焰七枝开……”。吐鲁番出土这件织有灯树的织锦,制作年代要比隋代早,可见早在隋代以前,灯树就已经非常盛行,织丝艺人才会把它描绘制织在丝绸图案中。

联珠鸾鸟纹锦

吐鲁番出土的这件织锦,带你看看一千多年前的元宵灯树长什么样

1960年吐鲁番阿斯塔那332号墓出土

新疆博物馆藏

原物为覆面(用丝织品制成,包裹死者的头脸部位),呈长方形。经锦、夹纬经二重斜纹组织。黄色地、显白、蓝、粉绿等色花纹。花纹图案为宽带大椭圆形联珠纹圈,圈内一只鸾鸟。

鸾鸟作站立状,颈后有二绶带向后飘飞,口衔串珠项链,颈部和翅膀上均有一列联珠纹,这种纹样被称作是波斯萨珊式风格图案,克孜尔石窟壁画、波斯萨珊银器上都有这一特征的立鸟纹。

联珠对凤锦覆面

吐鲁番出土的这件织锦,带你看看一千多年前的元宵灯树长什么样

北朝

1972年吐鲁番阿斯塔那169号墓出土

新疆博物馆藏

覆面外环绕一圈打褶的紫色绢,内心为两块拼缝的锦面。锦面为蓝地,橙、蓝、白色花纹(最初为红色,现褪色成橙色)。联珠纹圈内有一对展翅的凤鸟,上方有宝瓶和忍冬纹;圈外空地上有回首的对鹿和奔跑的有翼神鸟,以及对称的几何状花树。

对鸭纹锦覆面

吐鲁番出土的这件织锦,带你看看一千多年前的元宵灯树长什么样

唐代

1967年吐鲁番阿斯塔那92号墓出土

新疆博物馆藏

黄色地,棕、绿色花纹,中央为一对鸭子,颜色上下对比鲜明。

“胡王”锦

吐鲁番出土的这件织锦,带你看看一千多年前的元宵灯树长什么样

南北朝

1972年吐鲁番阿斯塔那169号墓出土

新疆博物馆藏

吐鲁番出土的这件织锦,带你看看一千多年前的元宵灯树长什么样

锦以黄色为地,显蓝、绿、白色花纹。纹样以忍冬四叶纹为中心,连珠圈内织有卧狮、人物牵骆驼、“胡王”铭文等。

吐鲁番出土的这件织锦,带你看看一千多年前的元宵灯树长什么样

卧狮头部扭向一侧,圈内另一只卧狮似为其倒影。身穿窄袖束腰上衣的牵骆驼人一手执鞭,一手牵着双峰骆驼行走在浅水中,水中映出牵骆驼人与骆驼的倒影。他们之间有“胡王”二字,水中亦有倒影。

织出了往来于丝绸之路上的商胡驮队情景。织锦质地厚重,色泽配置甚为浓艳,是为西域兄弟民族或外销专门纺织的锦。

小团花和联珠猪头纹锦覆面

吐鲁番出土的这件织锦,带你看看一千多年前的元宵灯树长什么样

唐代

1969年吐鲁番阿斯塔那138号墓出土

新疆博物馆藏

呈椭圆形,原白色绢荷叶边,面芯由两块织锦拼接而成,一块是红地联珠猪头纹,一块是黄地联珠团花四叶纹。其中猪头上翘起的獠牙与几何形的眼睛极富装饰性。

联珠对雀“贵”字纹锦

吐鲁番出土的这件织锦,带你看看一千多年前的元宵灯树长什么样

唐代

1966年吐鲁番阿斯塔那48号墓出土

新疆博物馆藏

吐鲁番出土的这件织锦,带你看看一千多年前的元宵灯树长什么样

地色为橙红、以白、蓝、绿色显花。花纹图案为对孔雀、云纹、回纹和“贵”字等。孔雀尾上翘,开屏展翅,似在啼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吐鲁番   织锦   西域   灯彩   波斯   唐僧   丝织品   隋代   纹样   博物   新疆   日本   花纹   骆驼   图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