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背后的故事:颐和园这件清海屋添筹插屏有来历

清乾隆 紫檀镶牙框嵌紫石雕海屋添筹人物故事插屏 高108.5厘米,长72.3厘米,宽60.2厘米 现藏颐和园

国宝背后的故事:颐和园这件清海屋添筹插屏有来历

屏风主体上,工匠利用石头紫色、黄色、绿色的过渡部分,用浅浮雕手法刻画出颜色深浅不同过渡自然的山峦、楼阁、仙鹤、老神仙,让人感觉屏外有画、画外有音。

国宝背后的故事:颐和园这件清海屋添筹插屏有来历

“海屋添筹”的典故取自《东坡志林·三老语》:传说在蓬莱仙岛上有三位仙人,其中一位老者说,他小时候和盘古一起玩耍;另一位老者说,他将一颗桃核扔到了昆仑山下,现在这棵桃树已经长到和昆仑山一样高了;

国宝背后的故事:颐和园这件清海屋添筹插屏有来历

还有一位老者说,他每当看到人间的沧海变为桑田,就让仙鹤叼一根树枝扔到屋里,现在这些树枝已经堆满整整十间屋子了,这里的树枝就是“海屋添筹”中的筹。这个故事经常被用做祝寿的颂贺题材。

国宝背后的故事:颐和园这件清海屋添筹插屏有来历

而紫檀木制作的边框与底座,雕满了繁缛的卷草纹。

国宝背后的故事:颐和园这件清海屋添筹插屏有来历

用高贵的白色象牙雕刻的三条卷草纹龙镶嵌在有木雕山景的紫檀底座上,烘托出紫檀屏风深沉稳重的皇家风范。

国宝背后的故事:颐和园这件清海屋添筹插屏有来历

紫石,又名祁阳石,为砚石中上品,其中名贵品种“紫袍玉带”,石质通体为紫润,偶有青绿、黄褐、乳白等石纹,色彩天成颇具古意。

国宝背后的故事:颐和园这件清海屋添筹插屏有来历

海屋添筹插屏还有一段不同寻常的经历:1860年,颐和园的前身清漪园遭到英法联军的破坏并被掠走大量珍宝,其中这件插屏落在了一名叫哈丁的军官手中,从此一直在其家族中代代相传。

国宝背后的故事:颐和园这件清海屋添筹插屏有来历

1975年,哈丁家族的后人——我们称她为哈丁女士——认为这件插屏应该回到原来主人的手中,辗转数次,终将这件文物捐还给了颐和园。

国宝背后的故事:颐和园这件清海屋添筹插屏有来历

清漪园时期,乾隆皇帝精于鉴赏,对文玩多有搜罗,当时著录的陈设有4万余件。颐和园园藏文物,也阅尽世变,如今已成为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国宝背后的故事:颐和园这件清海屋添筹插屏有来历

1998年12月,颐和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国宝背后的故事:颐和园这件清海屋添筹插屏有来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1

标签:海屋添筹   颐和园   插屏   藏文   昆仑山   桑田   英法   盘古   砚石   紫檀   仙鹤   底座   老者   屏风   国宝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