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乾隆六下江南五次在栖霞,《金陵十景图册》告诉你它有多美

董诰1775年作《金陵十景图册》 董诰《金陵十景图册》荟萃栖霞山名胜古迹十处。每开依次画有栖霞山、玲峰池、紫峰阁、万松山房、天开岩、幽居庵、迭浪崖、珍珠泉、彩虹明镜和德云庵。

为何乾隆六下江南五次在栖霞,《金陵十景图册》告诉你它有多美

图为乾隆帝《御制平定台湾二十功臣像赞》之董诰 这位出生于浙江富阳的“江南才子”董诰是正儿八经的“官二代”,亦是“画二代”,他的父亲董邦达一生仕途通达,官至尚书。 董诰参加科举差点就成了探花,一路做到文华殿大学士,深得乾隆、嘉庆两代皇帝器重。乾隆甚至晚年时一度让董诰为自己“代笔”。

为何乾隆六下江南五次在栖霞,《金陵十景图册》告诉你它有多美

1780年,乾隆皇帝第五次南巡,在三月二十六日到达江宁行宫后,拿出随身携带的《金陵十景图册》,虽然董诰进呈乾隆的书画颇多,但这件始终是受到乾隆珍藏、反复把玩的至宝。 图为第一开气势磅礴的全景式呈现,但见栖霞山雄峙长江南岸,漫山遍野苍翠葱郁,清澈幽碧的涧流汩汩,古刹栖霞寺伫立于山峦环抱之中。远方万里长江东流,岸坡丘岭相接,意境辽阔,气象万千。

为何乾隆六下江南五次在栖霞,《金陵十景图册》告诉你它有多美

《金陵十景图册》是董诰最早到南京去主持一次考试的时候画的,回来就献给了乾隆帝。现在这一册是他回京以后凭着回忆再画然后进献的。董诰进呈之时,乾隆赞叹连连,欣然御笔题诗。 图为第二开所绘“玲峰池”位于栖霞山中峰腰间。史载当时“孤亭屼峍,与石梁遥对。群山万壑中,一泓湛然,可鉴毫发”。画家笔下的峰峦起伏,树木蓊郁,亭阁伫立,右侧即为王冠峰,远近烟岚缥缈,澄怀味象,秀色可餐。

为何乾隆六下江南五次在栖霞,《金陵十景图册》告诉你它有多美

图为第三开所绘“紫峰阁”位于栖霞山中峰之麓。这里“群峦环绕,皆轩翔耸拔”,远观秀峙如锥。石壁间的山泉飞泻,峰下一泓清水粼粼闪烁,岸边寺庙屋舍林立,杂树翠竹互映,小桥流水敞轩。

为何乾隆六下江南五次在栖霞,《金陵十景图册》告诉你它有多美

而五年后,面对江南的秀美山水,乾隆忍不住再次挥毫。于是,名臣董诰所作、乾隆御笔双题的《金陵十景图册》诞生,其笔酣墨畅,神采焕然,君臣二人诗情画意相互辉映,堪称联璧。 图为第四开“万松山房”,所绘景致位于栖霞山主峰的半山腰。栖霞山麓多生松柏,“此尤蓊蔚”。每当山风谡谡吹过,万壑苍松鸣涛,绿荫丛中还有崇台杰阁。从中可见,此间“最为幽胜”。

为何乾隆六下江南五次在栖霞,《金陵十景图册》告诉你它有多美

据《南巡盛典》记载,清乾隆皇帝对栖霞山钟爱有加,早在1751年,两江总督尹继善就开始负责修建栖霞行宫,历时6年。乾隆皇帝六次南巡,第一次行宫尚未建成,而后五次都住在栖霞行宫。 图为第五开“天开岩”,位于山峰右下侧,因为周围岩石突兀奇峭,“中通一线,仄境森沉”,宛若天开一般,故而得名。南唐徐铉、北宋张稚圭、晚明杨时乔等名士皆在此留有题刻。映入眼帘的山岩矗立如屏,“真有巨擘灵山之势”。

为何乾隆六下江南五次在栖霞,《金陵十景图册》告诉你它有多美

图为第六开“幽居庵”,亦位于该山峰右下侧,毗邻西峰。但见该庵数楹量笏,周围苍松、翠竹掩映,山泉淙淙流淌,宛若世外仙境。“洞壑深幽,以此为最”。第七开“叠浪崖”,处于西峰一侧。但见层崖岞崿,远远望去呈高低起伏之状,恍惚“大海潮汐,波澜万叠”。崖下有见山楼及回廊,还有小桥涧水,甚为清幽,是“西峰最胜之处”。

为何乾隆六下江南五次在栖霞,《金陵十景图册》告诉你它有多美

五次驻跸栖霞山行宫期间,乾隆皇帝共题诗119首,书写楹联、匾额50余幅,御碑3块,其中《皇甫冉陆鸿渐栖霞寺采茶诗韵》和《金陵返跸栖霞》两碑在遗失多年后,于1999年出土。至今发现的与乾隆有关的御题遗迹,已经超过了10处。其中已发现诗刻5处,石刻4处,诗碑至少有3处。

为何乾隆六下江南五次在栖霞,《金陵十景图册》告诉你它有多美

乾隆游栖霞山后,还为栖霞山万松山房、紫峰阁等十大景观命名,面对山川秀色,乾隆盛赞栖霞山为“第一金陵明秀山”,而这些美景都被董诰的丹青妙笔留在了图册中。不过遗憾的是,栖霞行宫毁于清咸丰年间清军与太平军的战火,现仅存遗址。 图为第七开“叠浪崖”,处于西峰一侧。但见层崖岞崿,远远望去呈高低起伏之状,恍惚“大海潮汐,波澜万叠”。崖下有见山楼及回廊,还有小桥涧水,甚为清幽,是“西峰最胜之处”。

为何乾隆六下江南五次在栖霞,《金陵十景图册》告诉你它有多美

图为第八开“珍珠泉”,所绘景致位于栖霞山桃花涧旁。珍珠泉名冠栖霞诸泉之首,也是“金陵二十四名泉”之一。但见泉自石间涌出,历涧而下,“白珠点点上浮,晶莹可玩”。右侧即为般若台,原系明初僧人智旷构筑,一度较富盛名。

为何乾隆六下江南五次在栖霞,《金陵十景图册》告诉你它有多美

图为第九开“彩虹明镜”,所绘景致堪称“栖霞山第一胜境”。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两江总督尹继善为迎驾皇上南巡而凿,以蓄桃花涧等上游来水。“就水为亭,仿佛明圣湖边风景”,还有怪石堆叠,间以扶栏曲桥相连。湖畔杨柳轻拂,一泓明镜清幽,为栖霞山平添了几许灵秀之气。

为何乾隆六下江南五次在栖霞,《金陵十景图册》告诉你它有多美

据《清宫陈设档案》记载,道光十四年(1834),《金陵十景图册》已入藏建福宫静怡轩。乾隆皇帝常将最钟爱的珍奇文物收藏于此,嘉庆时下令全部封存,成了名副其实的宝库。咸丰年间,《金陵十景图册》仍贮藏于静怡轩“面西宝座上”。 图为第十开“德云庵”,所绘景致处于西峰之麓、临近桃花涧。但见德云庵畔幽篁环绕,清荫弥漫,涧水屈曲环流,潺潺而过。前冈挺立九株松,“飞翠盘空,参云翳日”,环境幽雅宜人。

为何乾隆六下江南五次在栖霞,《金陵十景图册》告诉你它有多美

栖霞山素有“六朝胜迹”之称,在明代被列为“金陵四十八景”之一,有“一座栖霞山,半部金陵史”的美誉。历史上曾有五王十四帝登临栖霞山。 1634年,明代画家张宏以栖霞山为画题,创作了一幅《栖霞山图》,真实地描绘出了明朝时期栖霞山的风貌。整幅画面气势恢宏,以千佛岩为主体,纵深地铺洒出一片葱郁的森林。《栖霞山图》是明朝时期栖霞山的唯一历史影像资料,为国家一级文物,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为何乾隆六下江南五次在栖霞,《金陵十景图册》告诉你它有多美

明永乐、万历二帝南巡时,都曾游历此山。地方官府还在寺后中峰建行宫,为万历驻跸之所。

为何乾隆六下江南五次在栖霞,《金陵十景图册》告诉你它有多美

传说,栖霞寺创建人僧绍曾梦见西岩壁上有如来佛光,于是立志在此凿造佛像;他病故后,其子在南齐永明二年(484年)开始与僧智度禅师在西壁上凿佛龛,直到南朝齐永明七年三圣像才得以完成,三佛合称"西方三圣"。

为何乾隆六下江南五次在栖霞,《金陵十景图册》告诉你它有多美

南朝梁大同六年(540年)三圣像佛龛上出现佛光,惊动齐梁贵族,于是纷纷前来凿石造像。于是从南朝齐永明二年至梁天监十年(484-511年)逐渐开凿而成的佛像始有515尊,所有佛像或五六尊一龛,或七八尊一室,分凿于294个佛龛中。后来,唐、宋、元、明各代相继在纱帽峰都有开凿,连南朝在内,共有700尊。佛像大者高数丈,小者仅盈尺,号称千佛崖。

为何乾隆六下江南五次在栖霞,《金陵十景图册》告诉你它有多美

"栖霞"并非山之初名。据说古时山上盛产野参、当归、首乌、茯苓、甘草等中草药,有滋养摄生(即养生)之效,故名"摄山"。自南朝时起,栖霞山因寺而出名,成为中国佛教圣地。

为何乾隆六下江南五次在栖霞,《金陵十景图册》告诉你它有多美

陆俨少《栖霞寺》 栖霞寺位于栖霞山中峰西麓,三面环山,北临长江,是中国四大名刹之一,南朝时期与鸡鸣寺、定山寺齐名。栖霞寺始建于南齐永明七年(489年),梁僧朗于此大弘三论教义,被称为江南三论宗初祖,隋文帝杨坚于八十三州造舍利塔,其立舍利塔诏以蒋州栖霞寺为首。唐代时称功德寺,规模浩大,与山东长清的灵岩寺、湖北当阳市的玉泉寺、浙江天台的国清寺,并称天下四大丛林。

为何乾隆六下江南五次在栖霞,《金陵十景图册》告诉你它有多美

谢稚柳77岁时作《栖霞山看红叶》 栖霞山是中国四大赏枫胜地之一。另外三处分别为北京香山、苏州天平山、长沙岳麓山。

为何乾隆六下江南五次在栖霞,《金陵十景图册》告诉你它有多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栖霞   乾隆   金陵   图册   江南   嘉庆   山泉   佛龛   山房   西峰   南朝   行宫   长江   佛像   景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