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贵安新区史前考古取得重大发现

贵州贵安新区史前考古取得重大发现

发布时间:2017-08-14 文章出处:贵阳晚报 作者:黄黔华

贵州贵安新区史前考古取得重大发现

招果洞外景


  8月12日,记者从贵安新区发掘现场获悉:通过对招果洞遗址考古发掘,获得大量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新石器时代的器物。


专家认为,3.8万年前,在这里生活的应该是现代人,在人类演化谱系中被归为晚期智人。


据称,招果洞内的部分发现,或能解答中国西南喀斯特山区文化发展序列的重大学术问题。


临水向阳山洞 古人类最喜欢


招果洞遗址位于贵安新区高峰镇岩孔村。该处独立的山洞,深约25米,洞口高4米,洞内怪石嶙峋。洞前,是一个大平坝,中间有一条小河蜿蜒流过,名曰麻线河。


“有河、有坝子,山洞相对干燥,还向阳,这样的条件,都是古人类选择栖息地的重要条件。”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一室主任张兴龙说。


数年前,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该地区开展调查时,在面积不大的招果洞内,发现了古人类活动的痕迹。


据称,在招果洞周边很大的一片区域内,类似的山洞还有很多。张兴龙说,这些山洞,有不少都有过人类活动的痕迹,但活动的强度远低于招果洞遗址,招果洞遗址应该是一处中心聚落营地。

贵州贵安新区史前考古取得重大发现


出土的角锥


贵州贵安新区史前考古取得重大发现

飞石索弹丸


  招果洞堆积层 距今3.8万年


2016年起,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开始对招果洞做细致调查。


根据文化层土质和土色的差别、包含物不同,考古队员把洞口的泥土,进行了分层。分层,是为了区分文化堆积的年代。


4个月的时间里,考古队员在一个晚期扰坑的边上,获得了完整的地层堆积,直到71层仍未到底。堆积层中,蕴含着很多打制石器、骨角器、陶器碎片等。


据称,骨角器在西南山洞中的大规模发现,是在较早的年代,但受技术等条件限制,研究工作滞后。招果洞内发现的骨角器,保存很好,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或能弥补此前不足。


后经科学测定,距地表约6米的第67层堆积,距今有3.8万年历史。“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发现。”张兴龙说,这说明,招果洞从距今近4万年前开始,就有人类活动。


此外,考古队还在距今约1万年的地层内,发现了陶器。这一发现,对研究黔中陶器起源,提供了重要线索。

贵州贵安新区史前考古取得重大发现


出土的骨铲

贵州贵安新区史前考古取得重大发现

出土的角铲


  洞内早期居民 或为晚期智人


今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后,联合考古队对招果洞进行正式发掘。


据介绍,在发掘中,考古队发现今年开出的探方内,存在大量旧石器时代晚期、新石器时代的石器、骨器和动物骨骼,还有火塘,以及疑似捕猎工具的飞石索弹丸。


这片看似乱石堆的探方,可能是史前人类制作工具、分割猎物、加工食物的地方。


据此,可以大致还原出当时的“情景”——某个晚霞满天的傍晚,招果洞的早期居民,坐在洞口小平台上,看着远处坝子,呼吸着饱含食物被烤熟气味的空气,思考明天。


考古队员说,招果洞遗址内的出土物、火塘等表明,这里曾是旧石器晚期最后阶段古人类的生活地。大量的火塘、骨角器、精致石器标本等,说明这群人有较高的认知能力。


考古队员认为,招果洞遗址的发现和研究,同时会对中国西南与东南亚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石器传统的差异做出解答。


(原文标题:贵安新区史前考古取得重大发现——招果洞沉积3万年前人类文明 原文刊于:《贵阳晚报》2017年08月13日A06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9

标签:史前   新区   贵州省   火塘   智人   旧石器时代   发现   陶器   贵州   洞口   石器   山洞   晚期   遗址   文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