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农业发展研究

立陶宛农业发展研究

曲春红 李辉尚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 北京 100081)

摘要:立陶宛是中国在波罗的海3国中最大的贸易伙伴,是“一带一路”沿线重要国家之一。本文对立陶宛的种植业和畜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梳理了其加入欧盟后实施的一系列农业支持政策,同时结合立陶宛发展规划,概括总结了其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立陶宛农业生产规模相对较小,但非常重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在保证农民收入稳定、确保农产品市场供应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这些做法对中国农业发展也有所启示。

关键词:立陶宛;种植业;畜牧业;农业支持政策;发展方向

立陶宛农业发展研究


立陶宛位于波罗的海东岸,北界拉脱维亚,东南邻白俄罗斯,西南是俄罗斯的加里宁格勒州和波兰,区位优势明显。1990年立陶宛宣布脱离苏联独立。立陶宛是欧盟、申根协定和欧元区成员国,同时也是北约成员国。自立陶宛独立以来,开始奉行全方位自由开放的经济政策,于2015年加入WTO。农业是立陶宛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农业产值(不包括林业、渔业)占GDP的比重不大,但农业对促进国家稳定发展、增强人民福祉意义重大。

1 立陶宛概况

立陶宛土地面积为652.86万hm2,其中农业用地面积343.156万hm2(2016年),森林用地面积219.85万hm2,道路用地10.41万hm2,开发用地23.84万hm2,水域用地26.45万hm2,其他用地29.16万hm2。在农业用地中,可耕地面积309.82万hm2,果园种植面积1.32万hm2,草地和天然牧场32.01万hm2[1]。立陶宛气候介于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之间,冬季较长,多雨雪,日照少;夏季较短而凉爽,日照时间较长。全年植物生长期为169~202天,年均降水量748mm。

2016年年初,立陶宛总人口288.86万人,其中农村人口94.54万人,占总人口的32.7%。

2004年立陶宛成为欧盟成员国后,较好地完成了经济体制转型,连续4年保持7%以上的经济增长速度,2007年更是达到了创纪录的9.8%,与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一道赢得了“波罗的海三虎”的美誉[2]。随着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立陶宛经济形势加速恶化,成为欧盟成员国中衰退最严重的国家之一。2009年GDP增长率为-14.8%。2010年受外部经济复苏、需求回暖的拉动,立陶宛出口导向型经济已出现复苏态势,GDP增长率为1.6%,但受内需萎缩、投资下滑等制约因素影响,立陶宛经济复苏尚不稳固,总体缓慢且缺乏大的动力,实现全面经济复苏仍需时日。2012年立陶宛GDP增长率为3.9%,主要来自农牧渔业、管理和服务、批发零售贸易等。2016年立陶宛GDP增长2.2%,较上年有所增加,主要驱动力来自家庭消费以及商品和服务的出口。

2 农业发展现状

立陶宛农业总体规模不大,2015年其农业产值(不包括林业渔业,下同)占GDP的比重为6.8%。在立陶宛的农业产值中,种植业产值所占比重为66.3%,畜牧业产值所占比重为33.7%。农作物有小麦、大麦、马铃薯、甜菜、蔬菜等;畜牧业主要以饲养家禽、猪和牛为主。

由于2014年8月起,俄罗斯针对欧盟食品和农产品实施反制裁措施,导致立陶宛农业产业遭受重挫[3]。2014年农产品收购价格大幅下挫,使得同期立陶宛农业产值同比下降3.9%,为24.51亿欧元。2015年立陶宛农业产值为25.30亿欧元,较上年增长3.2%。其中,种植业产值为16.79亿欧元,较上年增长15.3%,主要是因为水果、粮食和油菜籽种植面积不同程度增加;畜牧业产值8.52亿欧元,较上年减少14.4%,主要是受牛奶、猪肉、牛肉和禽肉价格下跌的影响。

表1 2010—2015年立陶宛农业发展情况 单位:亿欧元

立陶宛农业发展研究

注:按照现行价格计算。

资料来源:立陶宛国家统计局。

在立陶宛农业产值中,农户及家庭农场的农产品产值占72.4%,农业企业和公司的农产品产值占27.6%。其中,在种植业产值中,农户及家庭农场占80.9%,农业企业和公司占19.1%;在畜牧业产值中,农户和家庭农场占55.6%,农业企业和公司占44.4%。私人农场和农户主要种植谷类作物和饲养奶牛,而农业企业和公司主要从事牲畜饲养业和种植谷物。

立陶宛农业、林业及渔业增加值占其总增加值的比重逐年下降。2012年这一比重曾达到历史最高的4.4%,主要是因为粮食丰收,以及当时粮食国际市场价格处于高位的缘故。但2013年以来,由于农产品价格下跌,该比重逐年减少,2015年降为3.3%,但在欧盟28个成员国中仍排第九位。

2.1 种植业

立陶宛主要种植小麦、大麦、马铃薯、甜菜、蔬菜等。2015年,立陶宛粮食产量652.1万t,较上年增长22.5%。其中,谷物种植比重最大,产量达606.7万t,在欧盟28国排名第13位。粮食丰收得益于两个因素:一是粮食单产同比提高12.9%;二是粮食种植面积同比扩大8.0%[4]。粮食种植面积近几年逐年恢复,2010—2015年,年均增长7.0%。立陶宛小麦种植面积增加的主要推动力在于向欧盟以外的国家出口小麦,而且小麦价格的上涨导致一些农民从油菜种植转向小麦种植。

粮食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与2011年相比,2015年立陶宛粮食种植面积增长了34.1%,其中,冬小麦面积增加最多,比2014年增长了61.4%,是2011年的2.1倍。2011—2015年,小麦、荞麦和黑麦种植面积分别增长了51.7%、34.9%和29.2%,而油菜和大麦种植面积分别减少了34.6%和19.9%。在作物结构方面,2015年冬季谷物种植面积占53.2%,与2011年相比,增加了16个百分点。虽然粮食单产水平逐年提高,但仍未达到欧盟28国平均水平。有利的气候条件和投资有助于提高作物的单产,但潜力还远远没有发挥出来。

表2 2011—2015年立陶宛粮食产量 单位:万t

立陶宛农业发展研究

数据来源:立陶宛国家统计局。

粮食产量会对粮食购买价格产生一定的影响。2015年立陶宛粮食平均价格比2014年高4.7%,但还没有恢复到2011—2013年的价格水平。2015年个别品种价格同比涨幅较大,如荞麦涨58%、燕麦涨21%、油菜涨16%。但黑麦、啤酒大麦、黑小麦和玉米的价格处于近几年来最低水平。

2011—2015年,粮食产量不断增加,库存量大幅提高,2015年粮食库存量较2011年增加1.6倍,粮食总供给量增长了98%,粮食自给率已达到318%。粮食消费中,饲料、食用以及工业消费量变动不大。由于产大于需,国内消费量占粮食总供给量的比重由2011年的40.4%下降至2015年的22.6%,减少了近18个百分点,出口增加了1.5倍。

表3 2011—2015年粮食及制品平衡情况 单位:万t

立陶宛农业发展研究

注:*预测值。

数据来源:《立陶宛农业与食品2015》。

2.2 畜牧业

畜牧业是立陶宛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向国内消费者提供各类畜产品,并为农业部门提供有机肥料。立陶宛主要以饲养家禽、猪和牛为主,2015年年初立陶宛的肉类生产结构中,禽肉产量占肉类总产量的比重最高,为41.1%,其次是猪肉(39.3%)、牛肉(19.0%)、羊肉(0.3%)和其他肉类(0.2%)。

2011—2015年,牛、奶牛和猪的存栏量逐渐减少,家禽数量有所增加。2015年牛的存栏量为72.26万头,较2011年减少了4.0%,其中奶牛数量减少了14.0%。2015年,养牛场的数量有6.48万个,比5年前减少了1/4,养殖场的规模不大,平均每个养殖场养11头牛(2013年欧盟平均38头)。2015年年底,生猪数量达68.78万头(其中母猪5.31万头),较2011年减少了13.0%,养猪场减少了22.0%。2015年共出栏130万头猪,其中26万头猪用于出口、102万头猪用于屠宰。2014年年初,白俄罗斯的非洲猪瘟传入立陶宛,一直持续至2015年年底,对立陶宛养猪业造成严重影响。立陶宛养猪场规模较小,平均为13头,而欧盟平均水平为66头。2011—2015年,立陶宛羊存栏量增加了1.4倍,2015年年底,近1万个养殖场饲养了14.71万只羊,农业部鼓励在禁止养猪的农场养羊。

立陶宛的家禽业稳步发展。禽肉占据了立陶宛肉类生产的主导地位,立陶宛是波罗的海各国中最大的禽肉生产商,因为饲料价格低、国内需求强劲以及出口增长等利好因素,2015年年底家禽存栏量为936.96万只,较2011年增长了5.0%。

表4 2011—2015年立陶宛畜牧存栏量情况 单位:万头,万只

立陶宛农业发展研究

注:各年存栏量均指年底数。

数据来源:立陶宛国家统计局。

表5 2011—2015年立陶宛畜产品产量 单位:万t

立陶宛农业发展研究

注:产量指胴体重,包括可食用内脏和脂肪。

数据来源:立陶宛国家统计局。

2015年,立陶宛肉类产量27.01万t,较2011年增长了20.6%。其中,猪肉产量较2014年增长了12.0%,禽肉产量增长了37.5%,牛肉产量增长了7.4%,羊肉产量增长了83.3%。牛奶产量173.85万t,较2014年减少3.2%,较2011年增长了3.0%。

立陶宛一些畜产品价格低位运行。自2013年中期以来,立陶宛公牛(等级O2)的收购价格大幅下跌,远低于欧盟国家的平均价格。尤其是2013年秋季供过于求特别明显,购买价格直线下跌,上半年的平均收购价格比下半年高7%,如此大的波动在欧盟其他成员国中还没有出现过。2014—2015年,立陶宛牛奶价格持续下滑,2015年每吨为178欧元,较2011年下跌了25%。2015年液态奶的平均价格每吨为215欧元。2014—2015年,立陶宛牛奶价格在欧盟成员国处于最低水平。2011—2015年,立陶宛肉类消费量并没有改变,而人均消费水平却在上升。2015年,立陶宛年人均肉及肉制品(包括Ⅰ类和Ⅱ类内脏)消费量为84kg,较2011年增长了21.7%,猪肉和禽肉消费较多,年人均消费量分别为47和28kg,而欧盟年人均猪肉和禽肉消费量分别为40和24kg;立陶宛年人均牛肉消费量仅5kg,远低于欧盟年人均15kg的平均水平。

3 农业支持政策

加入欧盟后,立陶宛农业以欧盟共同农业政策(CAP)为标准,在欧盟农业援助资金的支持下,实现了较好的发展。为了支持农业,保证农民有稳定的收入,确保农产品市场供应,同时兼顾环境保护,立陶宛主要从欧盟和其国家预算中对经济实体进行援助。2015年用于农业的资金共10.84亿欧元,较上年增长23.8%[5]

3.1 直接支付

自2004年以来,地区单一直接支付计划在立陶宛开始应用。2014年,CAP改革后,立陶宛选择继续采用地区单一直接支付计划,并开始增加实施一项“第一公顷(30hm2)支付”计划。自2015年以来,立陶宛根据CAP实施“绿色直接支付”“青年农民直接支付”和“自愿挂钩支持”等一系列制度措施。立陶宛的直接支付由欧洲农业担保基金(EAGF)和国家预算通过转型期国家援助(TNA)款项进行支付。2015年,EAGF的份额占立陶宛直接支付的92.5%。绿色直接支付的应用是为了保护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其他欧盟成员国一样,立陶宛从2015年开始实施该计划。获得该款项必须遵守作物多样化、多年生草原和牧场的维护以及生态重点领域的要求。根据欧洲议会和欧盟理事会第1307/2013号实施细则,EAGF直接支付中的30%将用于绿色直接支付。2015年,立陶宛用于绿色直接支付的标准是每公顷44.9欧元。为了鼓励农村地区40岁以下的青年人从事农业生产,自2015年起,给新从事农业的青年农民在直接支付的基础上,额外增加补充支付,2015年立陶宛青年农民获得的直接支付是每公顷45.8欧元,补贴面积不超过90hm2。从2015年起,欧盟成员国可以将直接支付资金中的部分资金与特定农产品的生产相结合,也就是自愿挂钩支持。预计立陶宛每年将EAGF中的15%用于该项支持措施。

3.2 市场调控措施

市场调控措施被用作市场干扰情况下的保障措施,以保持农业部门的稳定。从2004年起,立陶宛开展的市场调控措施包括来自干预仓库的粮食、黄油、脱脂奶粉和牛肉的干预性购买、存储和销售。目前,市场调控措施还覆盖私人存储的奶酪、黄油、脱脂奶粉、白糖、牛肉、猪肉和羊肉,以及工业用糖、从市场收回的新鲜水果和蔬菜、非收获季节的水果蔬菜以及绿色收获,在教育机构中提供牛奶和奶制品消费的支持援助,在学校实施促进水果消费的方案等。为改善儿童和青少年的饮食习惯,促进国内市场上乳制品的消费,减少乳制品市场的失衡,立陶宛实施“儿童牛奶”支持计划,2015年有1 580个教育机构从此项目中受益,儿童达21.5万人,共花费350万欧元(其中国家预算资金320万欧元)。2013—2014学年,1 387个教育机构参与“提高学校水果消费”项目。立陶宛学校水果消费计划从2009年开始实施,旨在培养学龄前儿童和小学生水果和蔬菜的消费习惯。2014—2015年,欧盟和国家预算中有210万欧元用于该计划的实施。立陶宛农产品出口也是由市场调控措施进行推动的,同时在国内市场和第三国实施农产品信息和促销行动支援计划。2015年,共支付470万欧元用于该方案的实施,其中欧盟资金300万欧元、国家预算资金170万欧元。

3.3 农村发展措施

该措施旨在实现农村发展目标,促进可持续和包容性增长的“欧洲2020战略”(由欧盟提出)。针对立陶宛农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明确了2014—2020年农业发展规划期间实施欧盟农村发展项目需优先考虑的6个方面:一是促进农业、林业和农村地区的知识传播和创新,占欧洲农业农村发展基金(EAFRD)资金的2.7%。二是提高各地农业部门的生产力和竞争力,促进创新农业技术和可持续森林管理(占30.6%)。三是促进食物链发展,包括农产品加工销售、动物福利和农业风险管理(占7.9%)。四是恢复、保护和加强农林生态系统(占26.8%)。五是提高资源效率,支持农业、食品和林业部门向低碳和抵御气候变化的经济转型(占8.5%)。六是促进农村地区的社会融合、扶贫和经济发展(占15.1%)。根据2014—2020农村发展规划,2015年收到9.68万个申请,其中获批的有8.44万个,支持金额为2.74亿欧元。

3.4 国家援助

为了提升农业和食品部门的竞争力和效率,提高农产品的质量,立陶宛实施国家援助措施。实施这些措施的资金来源于国家预算资金。2015年国家预算资金用于以下方面:生物燃料生产,农业活动主体部分保险费的补偿,家畜系谱选育,动物副产品处理,国家认证的传统产品的保护,农产品生产、普及和销售的提升,农业咨询服务,知识传播和信息活动等。为了促进生物燃料的生产,以及粮食之外农业生产的需求,2015年国家援助措施资金中,有850万欧元用于“支持发展生物燃料生产”的措施方面,占2015年国家援助措施资金的39.9%。2015年,为实施国家援助措施的资金共计2 120万欧元,较2014年减少8.2%,主要是在新方案拟订期间,与规则相关的支付和管理程序发生变化。

4农业发展方向及启示

4.1 发展方向

立陶宛政府非常重视农业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6]。未来的发展将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加强农业市场分析、强化农业风险管理和提高农业部门管理的有效性等方面着手,同时制定激励农村青年创业的扶持措施,留住和吸引青年人在农业部门有所作为。

(1)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鼓励有机农业和可持续农业的发展,在教育部门推行有机食品消费,培养孩子健康饮食习惯,提高生态保护意识,对生产有机农产品的农民予以支持。为保护土壤肥力,国家将鼓励实施可持续性的农业耕作方式,通过引入创新的农业体系,可持续和均衡的施肥,植保产品的使用,可持续耕作方式和作物轮作,促进土壤肥力的恢复,合理使用自然资源,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加强农业市场分析。开发农业市场监测与分析系统,该系统将成为农业政策的一部分,将对农产品市场进行监测和趋势分析,并向生产者和加工者告知将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机遇。按照欧盟标准,基于欧盟市场监测机构建立的这一系统,将成为确保立陶宛农业部门稳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具。适时引入临时性农业市场监管机制,当农产品价格低于生产成本时,在法律规定的基础上允许采取临时性部门市场监管措施,确保生产者最低收入。

(3)强化农业风险管理。为了减少农业生产风险,鼓励建立农业风险保险基金。目的是以低成本向农民和其他农业市场参与者提供收入保险,应对由自然因素和市场价格波动引起的风险,同时减少对国家援助的需求。这些基金应以私人捐款为基础,国家在紧急情况下加以援助,并鼓励银行和保险机构参与此类基金活动。立陶宛特别鼓励在种植业和养殖业生产领域以及面临损失风险最高的地区建立风险保险基金。

(4)提高农业部门管理的有效性。按照欧洲最佳做法,建立农业生产市场监督机构,该机构可以设立分支机构,用于农业市场监测、公共干预需求分析,确保相关信息、最佳实践和创新的转移以及公众教育的传播。国家将支持农民在生产、加工、销售和营销领域的合作,尤其是推动小农场和其他创新合作方式(集群、网络)的计划项目,大部分支持措施将用于扶持与价值链参与者相关的合作项目。

4.2 启示

尽管立陶宛农业生产规模相对较小,但其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情况在中国农业发展过程中或多或少会遇到,其实施的农业支持政策及确定的农业发展方向对中国农业发展也有所启示。

(1)要注重可持续性。经过多年来的改革实践,立陶宛等欧盟成员国采取的农业补贴以农业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等为目标,不再以鼓励生产为主,这是农业支持政策发展的一大趋势。目前,中国农业支持政策也在向这些方向迈进,尤其是畜牧业的发展一定要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联系在一起。

(2)要结合保险手段。立陶宛鼓励农业生产与灾害保险,给予生产者直接补贴和生产资料补贴,不断完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保护生产者利益,增加农牧民收入,最终达到稳定生产和稳定价格的目的。中国应探索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有效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给农民带来的损失。

(3)要基于市场信息。为了保护生产者利益,立陶宛政府开始着手开发农业市场监测与分析系统,以防止价格大幅波动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危害。由于中国农产品涵盖品种多、分布范围广,准确收集信息的难度较大,因此也应加快建立农业数据调查分析系统,构建主要农产品监测预警制度,不断提升信息服务现代农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参考文献

[1]Statistical Yearbook of Lithuania 2016[EB/OL].[2017-06-16].https://osp.stat.gov.lt/.

[2]中国驻立陶宛共和国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2009年上半年立陶宛经济形势综述[EB/OL].(2009-12-24)[2017-06-16].http://lt.mofcom.gov.cn/article/ztdy/200912/20091206696795.shtml.

[3]中国驻立陶宛共和国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2014年立陶宛农业生产[EB/OL].(2015-08-26)[2017-06-16].http://lt.mofcom.gov.cn/article/zxhz/201508/20150801092584.shtml.

[4]DABKIENÉ Vida.Changes and trends in grain production in Lithuania after accession to the EU[J].Scientific Papers Series Management, Economic Engineering in Agriculture and Rural Development,2016,16(4): 83-88.

[5]Agricultural and food sector in LITHUANIA 2015[EB/OL].[2017-07-01].https://www.laei.lt/.

[6]ON the programme of the government of THE REPUBLIC OF LITHUANIA[EB/OL].[2017-06-16].http://lrv.lt/en/.

DOI:10.13856/j.cn11-1097/s.2017.11.026

基金项目:中国农业科学院创新工程“基于农业对外合作需求的海外农业数据调查分析研究”(CAAS-ASTIP-2016-AII)。

作者简介:曲春红(1968—),女,山东烟台人,硕士,副研究员,研究方向:农业信息分析、国际情报。

通讯作者:李辉尚(1979—),男,博士,副研究员,研究方向:农业政策分析、农产品市场调控和食物发展战略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8

标签:立陶宛   禽肉   农业部门   欧元   欧盟   农产品   产值   粮食   面积   措施   资金   农业   国家   价格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