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老屋历经百年沧桑,门框矗立千斤石条,青砖黛瓦固若金汤

我国地大物博,千百年来,祖国大地留下了许多颇具特色的古建筑,这些古建筑是中华民族难得的文化遗产。在安徽省安庆市大山之中有一些上百年历史的老屋,虽然历经战火洗礼,但至今保存完好,房子不但美观,而且牢固,融合了设计学和美学之精髓,结构严谨,雕镂精湛,是古人智慧的结晶。

山村老屋历经百年沧桑,门框矗立千斤石条,青砖黛瓦固若金汤

祠堂在农村建筑中颇具特色,余氏宗祠是众多祠堂的一个缩影,重达上千斤的长石条经过精心打磨制作门框,青砖黛瓦,数百年来,不仅历经岁月风霜的洗礼,还经过枪林弹雨的考验,能保存到现在,离不开后人的维护,更是古人用心设计建造的结果。外墙的青砖中间用桐油加石灰等材料,粘合度高,而且不怕风吹雨淋。

山村老屋历经百年沧桑,门框矗立千斤石条,青砖黛瓦固若金汤

大门的门槛亦全部是石条建起来的,不担心阴雨天气返潮腐烂,在经过无数双脚踩踏之后,仍然像新的一般,可见当时在建造时对石头石质的选择要求很高。在过去没有任何机器设备的年代,建造这样一扇大门,除了要足够的人力、物力和时间以外,还得有过硬的技术和建筑经验。

山村老屋历经百年沧桑,门框矗立千斤石条,青砖黛瓦固若金汤

2019年7月2日,宗祠后重堂轩门头上悬挂的匾额颜色已经斑斑驳驳,写满沧桑。“四世封公三学士,两朝拜相出贤臣。”而堂轩内的对联鲜艳无比,这是村民们后来制作的,以铭记先人光辉的历史,告诫后代以先人为榜样,为社会做贡献,为人类谋幸福。

山村老屋历经百年沧桑,门框矗立千斤石条,青砖黛瓦固若金汤

宗祠的中间位置是公共部分,在过去,每逢过年过节,村民们在这里一起开展各种庆祝活动。两侧则是村民们的住房,住在里面,所有的村民就是一个大家庭,关起外面的大门,大家就似一家人。

山村老屋历经百年沧桑,门框矗立千斤石条,青砖黛瓦固若金汤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山村村民陆续建造了楼房,老屋已经无人居住,走道内长满青苔。不过,一些用具挂在墙壁边上,看上去还像新的一样。

山村老屋历经百年沧桑,门框矗立千斤石条,青砖黛瓦固若金汤

屋顶上的瓦全部是泥巴制作起来的,由于长时间无人居住,再加上一些小猫和松鼠等动物常跑上去践踏,造成瓦片破裂屋内漏雨,不过,近年当地人加以修缮,并在屋檐等处加以修饰,不少人看到这种装饰后觉得很美观,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山村老屋历经百年沧桑,门框矗立千斤石条,青砖黛瓦固若金汤

村民们在修缮老屋的屋顶时尽量保持原貌,精致的木雕威严漂亮,每一笔彩绘都寓意美好和幸福。

山村老屋历经百年沧桑,门框矗立千斤石条,青砖黛瓦固若金汤

老屋的窗户较小,这种设计主要是为过去兵荒马乱的年代安全考虑,关上外面的大门,村民们在屋内比较放心。图为老屋的窗户上也架着石条。

山村老屋历经百年沧桑,门框矗立千斤石条,青砖黛瓦固若金汤

由于老屋长时间无人居住,院内长满杂草,村民们家的石磨整齐堆放在院子里,在科技发达的今天,虽然这些老物件再也用不着,但村民们舍不得丢弃。

山村老屋历经百年沧桑,门框矗立千斤石条,青砖黛瓦固若金汤

山村一栋普通的老屋,青砖黛瓦,院落宽绰疏朗,融合了设计学和美学之精髓,既有古建筑的尊贵,又有徽派建筑的优雅。村民们虽然已经搬出老屋住进楼房,但每年逢年过节都会来到老屋里,一起打扫卫生,联络感情,共谋发展。

山村老屋历经百年沧桑,门框矗立千斤石条,青砖黛瓦固若金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0

标签:青砖   山村   安庆市   固若金汤   宗祠   祠堂   门框   楼房   美学   精髓   屋内   洗礼   屋顶   村民   古建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