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端午闲侃“干饭人”


(杂文)端午闲侃“干饭人”

当下流行一词叫“干饭人”。“干饭”就是吃,是人的第一需求。今天端午节,大江南北的美食有粽子、油糕、油角子、茶叶蛋、绿豆糕、艾青团,还有“五黄”(即黄鳝、黄鱼、黄瓜、黄鸭蛋和雄黄酒)。这些极具地域特色的美食,我们这些“干饭人”想一想都得流半天口水。

(杂文)端午闲侃“干饭人”

中国人对“干饭”的研究,堪称无与伦比。中国传统文化有一条“口腔化”的发展道路,即有口必吃。这种现象在汉语文字中俯拾皆是:咽、喂、吸、嗜、吞、啃、嚼、咬、吮、叮、咏、咂、品、嘶、噬、……真是每口一个招式,连吃饱喝足后“打嗝打噎”都离不开“口”字。除华夏民族,谁能创造出如此多姿多彩的“干饭”文字?为了“干”出水平,“干”出学问,于是吃的制作又有深奥无穷的技巧:煮、卤、烤、炒、爆、煎、焖、烧、灼、烩、炖、煨、炸、酥、蒸、烹……从最简单的腊八粥、粽子到复杂的八大菜系,从满汉全席到中西合璧,中国人对吃的创造和研究,可写出一部辉煌灿烂的文明史。

(杂文)端午闲侃“干饭人”

中国人在“干饭”上赋予许多理想,于是吃的内涵远远超越于充饥饱腹的实际内容。吃字在中国得到了最广泛的运用:下棋——“吃你一马”,打仗——“吃掉个师”,情场失意一—“吃醋”,斗殴——“吃我一拳”,学文件——“吃透精神”,总结教训——“吃一堑长一智”,社交能力强——“吃得开”,单位混的好——“吃香”,不肯就范于人——“不吃那一套”,办事砸了锅——“吃不完兜着走”……连刑罚自古以来也与吃息息相关:下油锅、炮烙、剁手、砍头。文人骚客苏东坡大学士最爱吃,一不小心把吃写进了文章,成就了宋代诗坛的半壁江山,不愧是“干饭人”中的大佬。苏轼说:“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纤手搓来玉色匀,碧油煎出嫩黄深”。

(杂文)端午闲侃“干饭人”

“ 中国人最会吃!”这是对我们的赞颂。吃得派,吃得帅,吃出水平,吃出灿烂的文化。山猫和水蛇烧出“龙盘虎踞”,王八和公鸡烩出“霸王别姬”,红枣和猪蹄做出“梅开二度”,冬笋和薄荷炸出“天女散花”,让五洲瞠目,令欧美惊呼“中国人最会吃”!这是对我们的讽刺。“吃喝不要紧,只要主义真”,“酒肉穿肠过,原则心中留”。于是吃得心安理得,吃得气壮如牛。

(杂文)端午闲侃“干饭人”

有人说:“对吃喝什么样的赞歌都可以。”不,吃有高尚的吃,卑鄙的吃;清廉的吃,腐败的吃;文明的吃,野蛮的吃;干净的吃,污浊的吃;新生的吃,死亡的吃。

(杂文)端午闲侃“干饭人”

网传有人为了斩获流量,在某直播平台上“大干”饭。结果暴饮暴食,一命呜呼。“干饭人”干翻了自己,着实让人无语。

(杂文)端午闲侃“干饭人”

秦始皇赢政寻找灵芝是吃,阎锡山猎熊求掌是吃,暴发户十万元一席是吃,灾区某官长用救灾款打“牙祭”是吃。

(杂文)端午闲侃“干饭人”

越王卧薪尝胆是吃,李白斗酒诗百篇是吃,焦裕禄白水咽馍是吃,领导下基层付钱吃百姓饭也是吃。

…… ……

(杂文)端午闲侃“干饭人”

“干饭”是为了生存,生存是为了“干饭”么?所有“干饭人”不妨都来思索一下它的内涵与真谛。

(杂文)端午闲侃“干饭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干饭   白水   龙盘虎踞   大佬   炮烙   角子   气壮如牛   雄黄酒   玉色   俯拾皆是   粽子   杂文   吃得   端午   内涵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