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访瓷都景德镇之瓷器厂和陶瓷学院

景德镇,古称“昌南”,是世界著名瓷都。史籍记载,“新平冶陶,始于汉世”。由此可见早在汉代,景德镇就开始从事陶瓷生产,制瓷历史非常悠久。唐朝时,由于昌南土质好,古代匠人吸收南方青瓷和北方白瓷的优点创制出一种青白瓷。青白瓷晶莹滋润,有假玉器的美称,大量出口欧洲。自元代至明清,历代皇帝都派员到景德镇监制宫廷用瓷,设瓷局、置御窑。十八世纪以前,欧洲人不会制造瓷器,中国昌南镇生产的瓷器成为欧洲人所珍爱的贵重物品.欧洲人就以“昌南”的叫法china作为中国China的代称。久而久之,欧洲人就把昌南的本意忘却了,只记得它是“瓷器”,即“中国”。

亲访瓷都景德镇之瓷器厂和陶瓷学院

图为雍正时期出口的广彩爱尔兰纹章盘,异域风情明显

1911年,清王朝的覆灭,御窑厂随之解散,江西瓷业公司全盘承接了昔日的皇家瓷厂,但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对于瓷器的需求有增无减,再加上没有战火的纷扰,景德镇依靠发达的陶瓷产业,在民国时期成为与佛山镇、镇汉口、朱仙镇并称全国四大名镇。小易作为一个艺术生,大二时曾经独自去景德镇浪了一圈,现在回首起来体会到那句“没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做吃撑,行走千里,也不过是在邮差。”因为当时用的是一个低端国产有手机,没买单反也不懂摄影,所以今天的图大家凑合着看。请见谅。

亲访瓷都景德镇之瓷器厂和陶瓷学院

我印象中的景德镇带点魔幻现实主义的色彩。衰败与富裕,老旧与现代并存

《凤凰视频》的某期节目中,主持人窦文涛及嘉宾马未都、许子东就“景德镇瓷器业衰落,经济发展落后”这一话题进行了探讨。以嘲讽的口气、贬低一座千年陶瓷文化积淀深厚的古老城市。三位谈到景德镇时开场就以“倍(儿)俗”、“太俗了”、“今天真是惨啊”、“城市破旧”等词语来形容景德镇,在接下来的探讨中三位以“东西都很差”、“衰败”、“没有美学”、“恶俗”、“造假”词语反复强调景德镇瓷器业的衰败以及经济发展的落后。我个人不否认他们所说的又一定的事实根源,但是确实有点以偏概全了。事物发展的趋势总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期间会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但不可否认总体是在进步的。

亲访瓷都景德镇之瓷器厂和陶瓷学院

我去老城区走访了一些当地原住民,生活条件家庭卫生环境确实有待改善

行走在景德镇,给我一种很强烈的魔幻现实主义的感觉。擦肩而过的衣衫褴褛的粗鄙之人,很有可能是个陶瓷匠人,手艺非凡;各式豪车呼啸而过,赶着牛回家的老人不紧不慢的走着;抬头是现代化的高端住宅,身处的老城街道里石板路上母鸡领着小鸡钻进了笼子;在这个古老的东方城市,各种肤色各个民族的陶瓷爱好者,陶瓷艺术家聚集于此,碰到外国人的频率不亚于在北京上海。我喜欢这种近乎魔幻的差异性,感觉能激发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且,那些衰败废弃的墙上,随处可见的涂鸦绘画,让我会心一笑,感觉这里——人人都会画画。

亲访瓷都景德镇之瓷器厂和陶瓷学院

目测这是宋代的宋徽宗:浅酒人前共,软玉灯边拥。回眸入抱总合情,痛痛痛。

亲访瓷都景德镇之瓷器厂和陶瓷学院

目测这是唐代的杨贵妃: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我在景德镇时住在陶瓷学院对面,一日闲来无事,溜进了陶瓷学院的课堂,蹭了一节理论课,直到下课老师都没发现。接着又去了实验楼里,看学生做关于陶土吸水性,耐腐性的实验。景德镇陶瓷是中国唯一以陶瓷为特色的多科性本科高等学校,也是29所独立设置的本科艺术院校之一。高考之前如果能来一次景德镇,我当时就不会报考其他大学的设计学了。

亲访瓷都景德镇之瓷器厂和陶瓷学院

景德镇陶瓷学院老校区的红房子

亲访瓷都景德镇之瓷器厂和陶瓷学院

课堂蹭课

亲访瓷都景德镇之瓷器厂和陶瓷学院

实验室一角

陶瓷学院的学生介绍我次日去瓷器厂,果不其然,没有让我失望,除了参观各色工作室,日本雕塑艺术家安藝後郎在景德镇雕塑厂于木扉堂的展览外。择日不如撞日,乐天集市周年庆,窑滚音乐节,那天也在瓷器厂举行,眼睛大饱眼福,耳朵也享受了一场免费的民窑盛宴,钟立风,纣王这些小众圈很知名的原创音乐人都上台献唱。我和台下陶瓷学院的学生一起,载歌载舞,畅享青春。

亲访瓷都景德镇之瓷器厂和陶瓷学院

听了《傻瓜旅行》那天之后我就迷上那个叫钟立风的老男孩了

那天我还遇到一位香港著名的陶瓷艺术家,现在已经记不得名字了。但她使我感受到一个艺术家的德艺双馨,她穿着蓝色的粗布衣,头戴一顶渔夫戴的斗笠,虽然不是常规上的好看的女性,但是她浑身散发的质朴之气,与平易近人,都使人想要亲近她。当时外在打扮毫不起眼人,去跟她聊她所展出的陶瓷蝴蝶衣时,她对我和对那些采访她的记者名流一样,亲切,和蔼,真诚。晚上在音乐节上碰到,她站我后面,主动与我打招呼,贴心的缓解了我一个后备,不好意思主动跟她打招呼的顾虑。

亲访瓷都景德镇之瓷器厂和陶瓷学院

左边那位是云南玉溪的一个陶瓷流派传人,右边即是我文中所说的香港陶瓷艺术家。途中两人是师徒关系。

图中的男士说,他们云南什么样的自然风光都有,所以他几乎从不出远门。而这一次出门,就是因为他尊敬的师长来内地景德镇了,他是特地过来看她的。师长,传道受业解惑。她当之无愧。

亲访瓷都景德镇之瓷器厂和陶瓷学院

这位香港艺术家的作品

亲访瓷都景德镇之瓷器厂和陶瓷学院

整件作品都是由

跟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瓷器厂位于景德镇的东城区,,艺术气息浓厚,有北京798艺术区的感觉,但商业气息更少。瓷器厂内有各类风格的陶吧、酒吧,个人工作室,私人陶瓷作坊。 每逢周六,会有规模很大的创意集市,整个厂区热闹异常。集市原由香港人发起的,给一些搞创作的年轻人提供交流的平台,后来名气越来越大,从香港、台湾赶来的学生也很多,他们在这里展示、售卖自己的原创作品,风格各异,创意十足。来自全国各地的艺术高校毕业生,都以乐天陶瓷集市作为平台,作为自己在景德镇创业的扬帆起航地。随着这一群体的不断壮大,为景德镇陶瓷产业注入了新鲜血液。(景德镇还有一个陶瓷集市叫“鬼市”,那个集市可以淘到很多珍稀玩意,摆摊的一般都是当地人,藏品多,门路广。“鬼市”这个名字的由来是因为天不亮就集会就开始了。因为我实在起不来,就没有去。)亲访瓷都景德镇之瓷器厂和陶瓷学院

与传统的陶瓷器型相比,乐天集市上看到的更符合现代年轻人的审美(此图源于官博)

在瓷器厂度过了充实愉快的一天后,次日我又去了瓷器场,昨天门庭若市熙熙攘攘的乐天集市已经收摊了,瓷器厂又恢复了有条不紊的日常景象。我上午去了一个中央美术学校毕业的姑娘的个人工作室,体验了陶瓷手工制作,下午去了陶瓷私人作坊,改变了我上午对陶瓷制作的看法——有趣好玩。

亲访瓷都景德镇之瓷器厂和陶瓷学院

第一步:用水调和矿石制成的泥块,去掉渣质,把泥团中的空气挤压出来,并使泥中的水分均匀调点击此处

我跟下图的这个男生聊了很久,我眼中有趣的事,在他看来并不浪漫,他说每天做近十个小时,重复着一样的事情,手指的指纹都已经磨没了。那个时候我才知道,我们使用的每一件碗,其实都不是倒进模具里成型的,而是靠手工一人们一个一个打磨出来,十年如一日的重复,才能使每一个碗看上去像机器生产的——一模一样。

亲访瓷都景德镇之瓷器厂和陶瓷学院

老板正在跟工人讲器型

回来后我发了条微博,是一个小视频,配文是:爱马仕拍了一部名叫《匠心》的纪录片,香奈儿的高定宣传片也极力显示细节。可是当你亲眼看见从泥土到成品瓷器,又知道这些手工艺人的收入时。你会沉默”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在微博上搜索我的同名账号——易芷寒 里面有几条视频录自于瓷器厂。

亲访瓷都景德镇之瓷器厂和陶瓷学院

正在拉坯的陶工:手随泥走,泥随手变

在1920年,有一位美国人,来到景德镇,他惊讶的发现,是景德镇似乎是一座没有失业的城市几乎每个人都是陶瓷业从业者。但是遗憾的是,陶工们的工作环境极差,超时工作,没有充足的食物,没有假期,肮脏的环境和低廉的报酬。近一百年以后,当时的情况确实不复存在,但是以现代社会人道主义的眼光来看,他们的工作环境和工资收入确实不尽人意。那天回来后我在微博中写道:心怀崇敬对这些手工艺人们。如果你皮肤敏感,鼻炎,洁癖,多动,密集恐惧症任何一个或多个,你都无法从事陶瓷事业。(景德镇除去陶瓷艺术家和学生们能自己做一件完整的成品,大部分从业者都是在瓷器生产的某一个环节作业,没有创造性,像《摩登时代》里一样,如图机器,成为流水线生产的组成部分)

亲访瓷都景德镇之瓷器厂和陶瓷学院

彩绘:在已烧成瓷的釉面上描绘纹样、填彩,再入红炉以低温烧烘(温度约700—800度)

经过这几天的探访,觉得景德镇被称作“世界瓷都”可谓是实至名归,就连路边的路灯,灯柱都被青花瓷所包裹着,垃圾堆里都是瓷器。在景德镇发展越来越好的今天,希望在瓷器生产的同时,对于环境和资源的保护,改善瓷器工人的工作环境这些,都不要忽略。只有这样才能可持续发展,吸引到更多的人去景德镇创业,旅行。明天,我将我大家讲讲三宝国际陶瓷艺术村和国瓷瓷博会,敬请关注~亲访瓷都景德镇之瓷器厂和陶瓷学院

被丢弃的瓷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8

标签:景德镇   瓷器   陶工   陶瓷   学院   瓷都   欧洲人   香港   乐天   集市   中国   艺术家   确实   感觉   环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