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该忘却的红色建筑——记录着陈毅元帅梅山遇险的传奇经历

不该忘却的红色建筑

不该忘却的红色建筑——记录着陈毅元帅梅山遇险的传奇经历

翻拍于梅岭三章纪念馆的广启安糖铺老照片,拍摄角度应该是由南潭里方向、广启安糖铺侧后方。

不该忘却的红色建筑——记录着陈毅元帅梅山遇险的传奇经历


大余县城南驿使门外,有一条不起眼的老街,如今人们都称其为新安路。它北起驿使门,南至余雄公路。这条长不过五百九十米,宽不过二点五米的老街,曾经有一个非常有诗意的名字——梅峰街,清朝时期又称岔街口。

这是一条南方常见的小街道,高矮不一的民房鳞次栉比,五百九十米的街道里拥挤了四、五百户人家。在余雄公路尚未开通之前,是大余经梅关古驿道至南雄的一条重要通道。

过去,这里曾经商贾云集、热闹非凡。鹅卵石铺成的路面,两边便是民房与小商铺。曾经的喧嚣繁华、车马盈门,使得地面上的鹅卵石被踩踏得光滑如镜。街道的尽头,是一条小河,小河上有一座不宽的红条石铺就的小桥,红石桥因街道而得名梅峰桥。

桥北,有一幢晚清时期的两层砖木结构建筑,它曾经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名号——广启安糖铺。

于我幼时记忆中,这已经是一家杂货铺,里面光线不是很好,店堂中央有一排比幼年时的我还高的木质柜台,幼年时的我只有踮起脚尖、才能看到坐在柜台里面那一脸络腮胡子、不言苟笑的老板。店堂右边的角落里,有一张已经磨得能看到清晰木纹的四方桌,农闲时,常常会有几个附近的居民在那就着几颗花生和葵花籽,或喝点小酒,或喝茶聊天。

后来,在我五年级班主任徐光英老师的故事里,我才知道它过去叫广启安糖铺,曾经是共和国元帅陈毅同志在南方坚持三年艰苦卓绝的游击战时,赣粤边特委设在大余县城的一个秘密交通站。

不该忘却的红色建筑——记录着陈毅元帅梅山遇险的传奇经历


1937年4月中旬,陈毅在梅岭斋坑召开“兵运”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地下工作者陈海,在返回大余县城途中被捕叛变投敌,供出了广启安糖铺是赣粤边特委与红军游击队的地下交通站,还供出了他与陈毅等领导人的秘密联络关系。

国民党第四十六师政训处与先期叛变投敌、投敌后被粤军军阀余汉谋封为“剿共游击司令”的原苏区中央军区参谋长龚楚设下圈套,让陈海写了一封密信,交给糖铺负责人黄亚光,由黄亚光派人送到梅山特委机关驻地,说党中央派人来大余,带来了中央重要的指示,要分局负责同志到大余城南一个大饭店见面。妄图以此诱骗正在梅山坚持游击战的项英、陈毅下山,予以抓捕。


不该忘却的红色建筑——记录着陈毅元帅梅山遇险的传奇经历


这封信,对于此时正与党中央失去联系已经两年多,急切盼望得到党中央指示的项英、陈毅来说,无异于久旱逢甘霖。经过研究,一致决定由陈毅与时任中共梅山区委书记的黄赞龙同志一同前往大余县城,与中央派来的人接头;项英与特委其他同志则留在仙人岭的游击队驻地等候消息。


不该忘却的红色建筑——记录着陈毅元帅梅山遇险的传奇经历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陈毅与梅山区委书记黄赞龙一同从驻地穿过莲花梁来到大余县城。

到了县城,他们决定先到陈海家里去探听一下虚实。当陈毅、黄赞龙俩人来到陈海的家门口,只见一妇女正在门口洗衣服。黄赞龙便上前问道:“请问陈海先生在家吗?”那女子头也不抬,非常冷淡且神气的回答到:“去团部了!”由于大余话“团部”和“糖铺”的发音十分相似,陈毅与黄赞龙把“团部”听成了“糖铺”,于是,陈毅便和黄赞龙一起经梅峰街直奔驿使门外梅峰桥头的广启安糖铺去了。


不该忘却的红色建筑——记录着陈毅元帅梅山遇险的传奇经历

项英(1898.5—1941),原名项德隆,又叫德龙、飞龙,号江钧,化名张成、韩应、江俊,笔名夏英。湖北江夏(今武汉市江夏区)人,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工人运动的著名活动家,党和红军早期的领导人之一,新四军的创建人和主要领导人之一,抗日名将。


陈毅与黄赞龙快到广启安糖铺时,远远就看见国民党军警正在那搜查,顿时感觉情况不妙,俩人便迅速闪进斜对面的一家茶馆里,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在茶馆里一边喝茶一边观察糖铺所发生的一切。

过了会儿,在糖铺当伙计的交通员老曾走进茶馆,来到陈毅身边,悄悄告诉他:“陈海叛变了,刚刚他带着军警把糖铺的黄亚光抓走了,你们赶快想办法离开这里。”说完,便匆匆离开了。

这时,陈毅与黄赞龙看到街上已经开始戒严,国民党军警正在街上盘查过往行人。情况十分危机,机智沉稳处事不惊的陈毅与黄赞龙沉着冷静地离开茶馆,由熟悉地形的黄赞龙带着从一户居民家后门,走小路绕出了县城。

出城后,为避免引起国民党军警的注意,俩人便分开走,各自取道回梅山游击队的驻地。


不该忘却的红色建筑——记录着陈毅元帅梅山遇险的传奇经历


再说叛徒陈海在带着国民党军警把赣粤边特委秘密交通站破坏,抓走交通站负责人黄亚光后,在城南饭店里张网以待,却没有等到项英与陈毅。于是,便迫不及待地带着国民党军第四十六师的部队把梅山团团包围起来,欲偷袭梅山游击队驻地。幸亏项英警卫员及时发现包抄而来的敌军,并鸣枪示警,正在驻地休息的项英、杨尚奎等人听到报警的枪声,立即钻入河沟深处的茅草丛里避险。

敌人到处搜查,均未发现。在离项英不远处搜出了女交通员彭妹子(彭茶妹),坚贞不屈的彭妹子,任凭敌人严刑拷打,只字不吐。敌人搜了半天,仍未搜到游击队的影子。恼羞成怒的敌人就纵火烧山,正在这万分危机的时刻,一场倾盆大雨将大火浇灭了。不甘心的敌人又冒雨继续搜到傍晚,仍是一无所获,只好押着彭妹子回县城了。

当敌人在搜山时,陈毅正好进山,他发现敌情后立即绕道藏在梅山斋坑的一块大岩石下,躲过了敌人的搜查。到后半夜,陈毅才与项英等人会合,他们料定敌人一定会有更大的军事行动,于是决定离开驻地向油山转移。

果然,国民党军在第二天又连续对梅山进行了五天的大规模搜山。正是在这生死攸关之际,陈毅虽然处在危机四伏之中,但献身革命的决心和对革命必胜的信心却矢志不移,写下了惊天地泣鬼神、豪情万丈的战斗诗篇——《梅岭三章》。


不该忘却的红色建筑——记录着陈毅元帅梅山遇险的传奇经历


断头今日意如何?

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

旌旗十万斩阎罗!

这位共和国元帅临危不惧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后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艰苦创业,勇往直前,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

不该忘却的红色建筑——记录着陈毅元帅梅山遇险的传奇经历


因为一个故事,让幼年的我从此记住了这栋晚清时期的建筑,记住了他光荣的身影。在那以后的日子里,每每路过他,我总会停下脚步,不由自主的走进他,哪怕就站在他身前,看看他,看看他的雕樑,看看他的每一块青砖。我不知道我是想走进他,去寻找先辈的红色足迹,还是去感受他的荣光。


不该忘却的红色建筑——记录着陈毅元帅梅山遇险的传奇经历


沧海桑田,神州巨变。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尽,这繁华盛世,亦如先辈所愿。

如今,这条不起眼的老街虽已易容改名,那条小河与小河上的梅峰桥亦被岁月填埋,唯独剩老街的糖铺。和暖的阳光之下,如同一位历经沧桑的耄耋老人,静静的伫立于街口。

饱经风霜的广启安糖铺,或许还有着许多沉甸甸的故事,让我们去发现、去聆听、去铭记。忆往昔峥嵘岁月稠,让我们在这阳光灿烂的盛世之中,去寻找革命先辈的足迹,去缅怀先烈的丰功伟绩,将红色历史薪火相传,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


——夏泰仁於辛丑年盛夏


不该忘却的红色建筑——记录着陈毅元帅梅山遇险的传奇经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大余   老街   党中央   交通站   特委   团部   茶馆   红色   军警   先辈   游击队   驻地   元帅   国民党   县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