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计划国家重点项目西华山钨矿回忆之西华山宾馆往事拾零

西华山宾馆往事拾零

作者曾昭明



“一.五”计划国家重点项目西华山钨矿回忆之西华山宾馆往事拾零


西华山宾馆的前身是西华山鎢矿招待所,再往前寻踪曾是南安府衙内、西华山工程处、大余区管理处、大华管理处、西华山矿场、西华山鎢矿矿部,记不得是哪一年赶上时尚改叫宾馆。宾馆见证了西华山的历史变迁和兴衰,斗转星移,物是人非,世事沧桑,令人怀念和追忆。


“一.五”计划国家重点项目西华山钨矿回忆之西华山宾馆往事拾零


回忆宾馆往事,许多耐人寻味的故事,像一串串吐鲁番的葡萄那样酸酸甜甜,甜胜过酸,回味无穷。


“一.五”计划国家重点项目西华山钨矿回忆之西华山宾馆往事拾零


宾馆是块风水宝地。大余县城四面环山,东西南北各有一条公路通往南康、崇义、南雄、汝城等地。俯瞰大余县城呈“锅”状地形,宾馆所处县城中心,正是这口“锅”的底,可谓聚宝盆,难怪风水先生选择这块宝地做南安府衙。

南安府太守杜宝有一个独生女叫杜丽娘,她的出生决定了她应该成为具有三从四德的贤妻良母形象,可是在婢女春香的引诱下,她偷偷越出绣房走进花园,春光明媚唤醒了她的青春活力,以及心底的那一丝渴望爱情的念头,并在梦与情郎柳梦梅幽会于牡丹亭畔。可是面对封建礼教的压迫,她无法获得自己的爱情,最终只能郁郁而终。然而她的真情感动了天地鬼神,终使有情人终成眷属。

具有东方莎士比亚誉称的汤显祖,就是依据这个故事完成惊世之作《牡丹亭》,成功地塑造了东方爱神杜丽娘的形象,成为了爱情的经典佳品。



“一.五”计划国家重点项目西华山钨矿回忆之西华山宾馆往事拾零


宾馆曾经是管理大余四矿的中心。解放前后的西华山工程处、大余区管理处、大华管理处均在宾馆旧址办公,统一管辖西华山矿场、洪水寨分场、漂塘分场、杨梅寺分场。1954年8月1日依据江西有色金属管理局的决定,分别成立荡坪鎢矿、漂塘鎢矿、下垄鎢矿。西华山鎢矿于1952年12月21日成立,早于其他三矿。


“一.五”计划国家重点项目西华山钨矿回忆之西华山宾馆往事拾零


宾馆曾经是苏联专家楼。西华山鎢矿是国家“一五计划”的156项重点工程项目之一。其井下工程、选矿厂的勘察设计,都是由苏联专家完成的。宾馆从1953年3月起先后接待了苏联专家捷普乔夫、苏波夫、切舍科娃、鲍列达耶克、奥维奇、苏斯洛夫等38人。历时七年,在苏联的援助下,西华山建成了一座大型的鎢矿山,其年采掘总量、选矿厂年处理量全国第一。选矿流程上了选矿设计手册,编入了大学选矿专业教材。


“一.五”计划国家重点项目西华山钨矿回忆之西华山宾馆往事拾零


“一.五”计划国家重点项目西华山钨矿回忆之西华山宾馆往事拾零


宾馆是赣南较早的涉外宾馆之一。由于西华山花岗岩型的地质构造独特,引起了国内外地质专家的兴趣、重视,前来考察的专家学者络绎不绝。宾馆先后接待了美国、法国、日本、加拿大、捷克斯洛伐克、津巴布韦、朝鲜等国家的地质专家一百多批,近千人。


“一.五”计划国家重点项目西华山钨矿回忆之西华山宾馆往事拾零


“一.五”计划国家重点项目西华山钨矿回忆之西华山宾馆往事拾零


宾馆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是大余唯一的高大上的宾馆。当时国家、省地市领导和知名学者专家,来大余视察、检查工作均下榻西华山宾馆。先后接待了时任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方毅以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陈丕显、国家经贸委主任袁宝华、全国人大委员会委员邓佳泰、江西省省长赵增益、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总经理费子文、副总经理朱雷、冶金工业部副部长茅林、著名戏剧家田汉等人,留下了不少墨宝。田汉莅临西鎢招待所凭吊牡丹亭旧址时即兴题诗:“层楼丛柚对西华,曾是南安太守衙。留得牡丹亭子在,晶莹应不让鎢砂。”。方毅副总理亲临全国第一届鎢业科技大会,并题词:“牡丹亭前鎢业开盛会,西华山下矿产庆丰收。”


“一.五”计划国家重点项目西华山钨矿回忆之西华山宾馆往事拾零

“一.五”计划国家重点项目西华山钨矿回忆之西华山宾馆往事拾零


“一.五”计划国家重点项目西华山钨矿回忆之西华山宾馆往事拾零


“一.五”计划国家重点项目西华山钨矿回忆之西华山宾馆往事拾零


“一.五”计划国家重点项目西华山钨矿回忆之西华山宾馆往事拾零


“一.五”计划国家重点项目西华山钨矿回忆之西华山宾馆往事拾零


“一.五”计划国家重点项目西华山钨矿回忆之西华山宾馆往事拾零


宾馆还是矿里重要活动的场所。一年一度的职代会、先代会,矿党委常委会、全委会、党委扩大会、矿长办公会、党政联席会等重要会议都在宾馆召开。一个个生产经营决策在这里做出,一个个生产动员号召在这里发出。说起竞赛,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西华山的劳动竞赛搞得热火朝天,尤其是井下生产一线开展的“旅游达标赛”更是生动活泼,有形有色,极大地调动了井下一线工人的积极性,促进了生产任务的完成。这种竞赛方法得到了西华山的继任者和其他企业的效仿,同样获得了很好的效果。

那时竞赛的捷报频传,坑口、选厂夺了高产都要组织报喜队,敲锣打鼓向矿党政工团报喜。矿竞赛委员会就在宾馆设宴犒劳来报喜的人。在职工眼里来宾馆“LAN一次台脚”,感到无上光荣。


西华山从建矿到今天,经历了几十届党政领导,“更朝换代”,矿级班子变动。上级公司也是在这里召开中层干部大会宣布。讲起班子变动,不禁想起1995年12月5日那天,南昌公司领导在宾馆圆形会议室召开全矿中层干部大会宣布班子变动,简直是西华山“官场上的一次地震”。上届班子因改变了生产方式,被扣上犯了“方向路线错误”的帽子,书记矿长同时免职,副职也只留下一个,班子重组几乎全部外派。从此,西华山的光环逐渐褪色,二十多年来西华山难得出一两个矿级领导。1997年上半年南昌公司经理郭声琨、副经理廖万军带领南昌公司各部门负责人来西华山实地考察十来天,下井跑遍了各中段,看了许多采场。又考察了选矿厂的全部生产流程。认为井下出矿量少,品位特低,选矿厂处理能力大。出矿能力与选矿能力严重不匹配,不适合机械化大生产。默认了那时的生产方式——机采加简单淘洗选矿的生产方式。以后的实践证明,正是这种生产方式使西华山走出了困境,探索到了一条末期矿山(资源枯竭的矿山)如何新生的路子。


“一.五”计划国家重点项目西华山钨矿回忆之西华山宾馆往事拾零


宾馆还是培训教育基地。矿里每年都要依托宾馆的便利条件,举办不少各种业务培训班。更为值得一提的是1981年,受冶金工业部、国家有色金属工业总局的委托,以西华山鎢矿管理的实践经验为教材,中层干部当老师。在宾馆办了三期全国有色矿山领导干部培训班,一共轮训了36个企业的295名领导干部。当时西华山的生产经营红红火火,尤其是文明生产、企业管理在有色矿山行业是标杆,获得时任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总经理费子文赞誉:“北有八家子,南有西华山”,成为有色矿山的一面红旗。


“一.五”计划国家重点项目西华山钨矿回忆之西华山宾馆往事拾零


宾馆还是四矿活动的中心。大余四矿组建一个联盟,执行主席轮流担任。旨在统一思想和做法,协调地方关系,处理职工普遍关心的问题。虽然年年有执行主席,但西华山地处县城比较方便,与地方政府联系沟通的事务,还是以西华山牵头居多。由于宾馆吃住条件的便利,四矿活动也是来西华山更多。就连各家的中层干部和普通职工来县城办事,西华山也是尽可能地提供方便,这样就自然而然地成了活动中心。四矿联盟几十年来在协调地方关系、融洽政企关系、稳定职工队伍方面起到了促进作用。


“一.五”计划国家重点项目西华山钨矿回忆之西华山宾馆往事拾零


宾馆的美食更令人回味。在上世纪的七八十年代,物资供应不是很丰富。由于西华山宾馆是涉外宾馆,物资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充足。每天早上 宾馆做的面点,如肉包、水晶包、油条、发糕,让多少“大余人”羡慕得很。有较长一段时间大余人做酒首选西华山宾馆,因为位置好,价格惠民,菜肴可口。那荷包肉、倒蒸鱼、红参肉等特色菜,家家做酒必点,成了宾馆的招牌菜。那时宾馆光做酒的年营业额都过五百万,宾馆年年有盈利。说起菜肴、点心,还是宾馆特级厨师林传和做的菜和糕点,色、香、味、形俱佳,令人赞不绝口。他精心撰写的《赣菜谱》,获得业内人士的好评。可惜的是,他也随着下海潮去了广东创业。

宾馆的往事还有许多许多…………


文章写于2019年1月18日


编者按

施千里留言西华山钨矿宾馆,从解放前(三十年代)到解放后的五十年代,是矿部所在地,板装的二层楼房就是西华山钨矿的指挥中心。直到大跃进的年代,为了与工人打成一片,才将矿部搬到西华山山上,这里才改建为招待所(福利科下属单位),改革开放后改建为宾馆。至于苏联专家楼,原先是在胜利路转到人民路(大余县人民医院方向)即现四平家电超市这个位置。里面这栋有圆形会议室的二层楼房的位置曾是矿部机关食堂(我还在那里吃过饭),前面是小汽车修理的位置(那时汽车队的位置还是净砂场),而大车则停在矿部大门外面的一个小广场上。几十年过去了,往事历历在目,宾馆前面两株高大挺拔的白玉兰见证了西华山钨矿的兴衰历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西华   大余   太守   南安   苏联   宾馆   分场   南昌   井下   重点项目   生产方式   管理处   班子   县城   矿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