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乡情·亲情——电影《逃港者》思想情感浅析

编者按:这是一篇旧文,曾获《湛江日报》1987年影评征文一等奖。今天以此来纪念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一对恋人十五年后重逢,相见却不能相爱。影片《逃港者》难道仅仅是一部爱情悲剧吗?深圳某酒店总经理刘莺的香港之行,万没有想到已葬身鱼腹的昔日恋人叶涛竟还活着!十五年前的一个漆黑的夜晚,一群逃港者扑向茫茫大海,叶涛和他的伙伴逃脱了,刘莺却被留下来。十五年后,他和她竟意外重逢。歌厅里,披头散发的女歌手声嘶力竭地号叫着,仿佛要唤出这对旧日情人深埋心中的情感。然而两人似有千言万语,却又相对无言。爱情,已被那夜海汹涌的浪涛冲掉。确实,从爱情上来说,“叶涛”死了。

爱情·乡情·亲情——电影《逃港者》思想情感浅析

时间的推移和世事的变迁熄灭爱情的火焰,却无法割断逃港者与家乡,亲人的缕缕情丝。请看:叶涛在录像中的慈母面前木然下跪;叶涛在望远镜里深情注视着家乡的变化……这一切又表明:“叶涛”还活着!乡情浓于爱情。乡情,这是影片的一种更深沉的感情。

为什么这些对家乡怀有深厚感情的青年,当年会不顾一切地逃离家乡,从此背上“偷渡”这个沉重的十字架?逃港前,叶涛和赶来劝阻的李振国的一段对话令人难忘:

李振国:“国家有什么对不起你们的?不就是穷点吗?只要大伙儿齐心干……”

叶涛:“有什么办法让大家齐心?三天斗,月月斗,能富起来吗?”

国家是抽象的,家乡是具体的。家乡穷,还不是逃港的根本原因。在七斗八斗的“穷过渡”中,看不到生活的希望、祖国的前途,才是迫使这些青年逃港的根本原因!绝望的人才会铤而走险。

爱情·乡情·亲情——电影《逃港者》思想情感浅析

电影《逃港者》中游泳偷渡的年轻人


十五年后,逃港者的命运又如何?又是一段令人寻味的对白:

叶涛:“可以提一个问题吗?你想过没有,留在香港?”

刘莺:“我也提一个问题,你想过没有,回到家乡?”

当然,谁也不会回到过去。两种命运、两个社会;然而,对家乡同有一种感情,对明天同有一种向往;影片运用蒙太奇手法,在纵向和横向的对比中,力图表现我们这个时代我们这代人的不同点和相同点。阿昌感慨地主:“如果知道家乡有今天,当初也不会挤到香港这块弹丸之地。”改革开放给家乡带来的巨变,是逃港者当年做梦也没有想到的。影片选择了逃港这样一个独特的侧面,把个人的命运和祖国的命运联系起来,从人物的内心世界中反映社会的重大变革,从而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同时也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它留给观众的不仅仅是一种往日爱情的伤感,也不仅仅是一种思乡怀旧的愁绪,更多的是一种饱尝人间悲欢的沧桑感,正可谓:

十五春秋今又是,

换了人间。

爱情·乡情·亲情——电影《逃港者》思想情感浅析

后记:在30多年后的今天,“逃港”已经成为一个历史名词。但深圳作家陈秉安却出版了《大逃港》一书,在特区成立30周年的时候,在许多当地官员眼中,这部作品被视为对这座城市的一种“献礼”。他们认为“献礼,并非只有歌颂一种方式。有时候,真实才是最重要的。”

2018年最火的10部电影及新影协主席

城市解码:交流的无奈

塔的演变:从景观到传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1

标签:乡情   葬身鱼腹   不同点   爱情   齐心   香港   深圳   祖国   亲情   家乡   恋人   命运   人间   感情   影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