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还没成熟的小麦加工成装饰品

就要成熟的小麦做成工艺品出售,受到众多的口诛笔伐,为啥?

把还没成熟的小麦加工成装饰品

收割未成熟的麦子

临近麦收,一组没成熟的小麦被过早收割的图片“火了”,收割的绿色的小麦是被加工成手工艺品,用于装饰。各种评论不一,反对者说:过早的收割浪费粮食,甚至是要追究收割者的责任?也有持赞成观点的,很能理解农民做法增加收入的苦衷。但是细心的读者会发现,反对者并不了解农村,赞成者反而是了解农村种地的苦衷。

把还没成熟的小麦加工成装饰品

田间未成熟的小麦按棵数捆起来

我的老家山东,还有一个月就要收割小麦了,每年的芒种节气,也就是端午节前后,就是收割小麦的时候。每到看着即将收割的小麦,我爸总是吃过饭就去地里转转,看看地里的麦子。这个时候已经不需要劳作,只等着收割了,最怕的就是大雨,大风,倒伏会降低产量。

把还没成熟的小麦加工成装饰品

加工成装饰品的小麦

家里大人也会交代小孩子们,这个时候不能在麦地里跑了,会损坏即将成熟的小麦。这都说明了啥,老农民是最爱惜粮食的。最终目的是啥,辛苦一季的劳作,想有个好的收成,多卖点钱。但是每年的收入在哪里?除去种子,化肥,浇地,耕地,打农药,辛苦的劳作,一亩地能收入多少,真是所剩无几。国家也加大惠农政策,但为啥农村的年轻劳动力还是得出去为生计奔波?因为靠单纯的种地,是很难维持生计的,所以现在农业也转型经济作物的种植,比如种植蔬菜,水果,以增加收入。

把还没成熟的小麦加工成装饰品

刚摘的俺家青甜的麦粒

小麦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在我印象中山东,河南主产区,每年还是增产的。为啥?因为党的政策好,不交公粮了,还有补贴,因为民以食为天,中国一直是农业大国,老百姓也有土地情结。所以老家的地荒不了,我们还会种下去。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各种各样的新兴事物诞生,把小麦做成手工艺品就是这样。一般有渠道的,才能得到加工订单,可能一亩地的卖价就多收入很多钱,这样对农户也是错吗?现在农民也需要创收,假如老百姓粮食都吃不上了,社会的发展不乐观,哪个行业还需要装饰品?都吃不上饭了,谁会把未成熟的小麦提前割掉?

把还没成熟的小麦加工成装饰品

山东济宁的麦田

再说了,这种手工艺品的需求并不是多大,能够提高种地者的收入,并不是所有农户能得到这样的机会的。这样的需求量不会影响粮食的总产量的。至于讨伐的浪费粮食可耻,我觉得都没必要反驳,你要觉得这样也算浪费粮食,首先要求自己做到勤俭节约就好了。

把还没成熟的小麦加工成装饰品

辛苦的麦收

我倒是觉得这件事反映了太多人不了解农民的辛苦,不浪费粮食的出发点是好的,可能觉得这样浪费粮食,造成国家没粮食。其实客观上并不会影响,这样的“浪费”只是农民种地的苦衷。一亩地的成熟小麦,卖粮食能收入五百元,这样卖能收入两千元?俺种地的会选择哪个呢?感谢您的阅读,欢迎留言讨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8

标签:惠农   小麦   成熟   加工   反对者   手工艺品   山东   苦衷   农户   麦子   装饰品   粮食   辛苦   收入   农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