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黄山:清末名将曾国藩的行辕,太平军为何没将其烧毁

笔者对于当今时兴的游乐场所和人造景点没有多大兴趣,就是想看看这些破旧的东西。走进安徽祁门,总是给人们以很多的惊喜。提及皖南的美景,人们想到的是藏匿于青山碧水间的乡村古镇,粉墙黛瓦、马头墙高高跃起,古韵悠悠。或是小桥流水,烟雨人家,曲弄幽巷,如同黑白色的水墨画。

安徽黄山:清末名将曾国藩的行辕,太平军为何没将其烧毁

在黄山祁门县城东大街敦仁里,有一座全国文保建筑-洪家大屋。洪家大屋建于清代中期,为洪姓由洪村迁入时所建。而让这座大屋名声大噪是在咸丰年间,湘军驻扎在祁县时,曾国藩曾多次在这里召开开军事会议,大营行辕即设今洪家大屋的花厅内。至今在老屋的墙壁上还留存十多处当年的宣传标语。

安徽黄山:清末名将曾国藩的行辕,太平军为何没将其烧毁

洪家大屋坐落于巷子的中心处,整体建筑坐北朝南,为二进二层砖木结构,占地约2000多平方米。有大小房屋数十间,承恩堂居中,后有养心斋,左有承泽堂、思补斋。所有房屋均连成一体,房房相连,屋屋相通,设计巧妙。

安徽黄山:清末名将曾国藩的行辕,太平军为何没将其烧毁

清咸丰10年(1860)6月至咸丰11年(1861)3月,为指挥清剿太平军,后花厅“思补斋”曾作为两件总督曾国藩的行辕。多次在洪家大屋召开军事会议,部署与太平军的作战方案。

安徽黄山:清末名将曾国藩的行辕,太平军为何没将其烧毁

在承泽堂前外墙上还有太平军的题字“太平天国粤东前营叶”,为当年太平军国宗石达英部叶高所题;还有湘军在承恩堂的左墙上的题字,字数众多,字迹清晰可辨。在那个内忧外患的年代,洪家大屋的题字写满了时代的印记。

安徽黄山:清末名将曾国藩的行辕,太平军为何没将其烧毁

历经战火和岁月的洗礼,洪家大院已被时光打磨得看不清全貌,但幸运的是,洪家大屋修缮已经完工,新换的大梁、花窗、椽子替代了坍塌、破损的构建,在“修旧如旧”特殊工艺处理后,它们已和这座老房子融为一体。这些气势恢宏的徽派建筑,工艺精细,正厅横梁、斗拱、花门、窗根上木刻层次繁复、人物众多,人不同面,面不同神,堪称徽派建筑的代表之作。

安徽黄山:清末名将曾国藩的行辕,太平军为何没将其烧毁

墙面以白灰粉刷,墙头覆以青瓦两坡墙檐,白墙青瓦,明朗而雅素,给你一种很宁静舒心的感受。悬挂于大门、厅堂、墙壁、柱子上楹联内容丰富,寓意深刻。一窗,一梁,一门,一廊都经过精心雕刻,其中不乏精品之作。

安徽黄山:清末名将曾国藩的行辕,太平军为何没将其烧毁

老屋容纳了光阴里的许多故事,同时也见证了小城一步步的变迁。洪家大屋既是一座精美的古宅,又是清末著名将领曾国藩的行辕。但令人不解的是后期太平军占领祁门进驻洪家大院后,不仅没有纵火,反而在西花厅外墙留下题字,不知是何用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太平军   行辕   青瓦   祁县   祁门   太平天国   皖南   咸丰   粤东   舒心   黄山   湘军   清末   安徽   外墙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