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城保安山2号墓完美展现了汉代“视死如生”的思想

在今人看来,死亡就意味着一个生命的结束。但是在我国古代人们却不是这样认为,古人信奉灵魂不灭,死后如常居的观念,认为人死后不过是到了另一个世界生活,特别是皇室贵族,在人间的荣华富贵死后还有带到阴间继续享受,所以把他们的墓室打造跟皇宫一样,宫殿里有的东西墓室里也要有。汉代是我国古代以厚葬闻名的一个朝代,其“视死如生”的思想,在这座墓葬中表现的特别完美。

永城保安山2号墓完美展现了汉代“视死如生”的思想

这座汉墓就是梁孝王王后陵,它位于河南省永城市芒砀山之保安山北侧,南据梁孝王墓约200米。1991年4月被当地村民开山采石时发现,1992年开始进行考古发掘,1994年清理完毕。考古专家根据地宫的顶部一号陪葬坑出土一枚“梁后园”铜印及梁孝王寝园出土刻有“孝园”二字的筒瓦,因此判断此墓为梁孝王刘武之妻李王后的陵墓,它和梁孝王属于夫妻“同坟异穴“合葬。

永城保安山2号墓完美展现了汉代“视死如生”的思想

该墓规模宏大,结构复杂,有东西两个墓门,墓穴穿透整个山体,从山的东侧凿到山的西侧,共有三段甬道,主要结构有前庭、车马室、甬道、东宫、西宫、棺床室、回廊、贮冰室、浴室、厕所、排水系统,共有三十四个贮藏室,全长210.5米,最宽处72.6米,室内最高处4.4米,总面积1600多平方米,容积6500立方米,是目前中国发现的最大崖洞墓,被专家赞誉为“天下第一石室王陵”。

永城保安山2号墓完美展现了汉代“视死如生”的思想

下面我们逐一对照分析梁孝王王后是怎样“视死如生”。首先我们介绍陵墓的东墓道,墓道是通向墓室的过道。墓道西段为前庭,前庭是墓主人迎送宾客、停放车马的地方,相当于“庭院”,“庭院”里还有两间“车库”。前庭右侧第一间是“东车室”,发掘时出土有马骨、车马饰件、铁剑残断等,由此可见应有立车陪葬,立车就是兵车,相当于“警车”,它是起导从作用的。第二室为“西车室”,发掘出土时有活马的骨骼、铜车马器等实物。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这两个室均为陪葬活马、实器的车马室,像征墓主人出行时的车马队伍。

永城保安山2号墓完美展现了汉代“视死如生”的思想

过了第一甬道就是陵墓的东宫部分,就是仿地面建筑的主要部分前堂,即墓主人接待宾客、议事、宴饮的生活场所。东宫东北角还有庖厨室,中国古代房屋的东北角称“东屋”或“东厨”。旁边炊厨器具室,中国的汉代饮食器较多,一般分为炊煮器、盛食器和蒸食器等。接着就是仓屋,仓屋是将贮粮使用的仓、廪lǐn等装上麦、豆、粟,置于仓屋内,表示供死者取食。同时还有生活用具室、酒器贮藏室宴饮器具贮藏室东宫是墓主人晏饮、招待宾客的场所,相当于今天的会客厅,室内少不了大量饮食器具,发掘时室内出土大量的陶器、釉陶器。让我们想象一下两千多年前王宫内宴饮时的场面是多么盛大。墓主人认为死后还要像生前一样过人间生活。

永城保安山2号墓完美展现了汉代“视死如生”的思想

墓的主室即李王后西宫,西宫的装饰比东宫更为精细,富丽堂皇。西宫应象征宫殿的“后寝”,即墓主人李王后寝卧之处,这儿是李王后生活起居的主要场所。主室右侧为棺床室,李王后是金缕玉衣随葬。

永城保安山2号墓完美展现了汉代“视死如生”的思想

主室还有更衣室、货币贮藏室、衣物贮藏室、沐浴室、厕间等。更为惊讶的是厕间里的坐便器,中国汉代习惯称厕所为厕间,厕间是宫中和居室内必需的生活附属设施。墓室内的坐便器最原始的“水冲式马桶”,坐便池由靠背、脚踏石、扶手等组成,脚踏石上刻有精细的花纹,有长青树、凤鸟、几何图纹等,不仅美观还具有防滑作用。

永城保安山2号墓完美展现了汉代“视死如生”的思想

[壁柜]王后陵东回廊的西壁及南段回廊东壁各凿一狭长形小室,根据残留的石壁和上方保留完好的榫槽推测,如果结构完整,如同今天使用的壁柜,据专家考证,应为放置珍贵物品的贮室,据史书记载东汉,宫廷之中曾出现类似暗格结构,称为复壁。

永城保安山2号墓完美展现了汉代“视死如生”的思想

[贮冰室]在西宫主室的东南角开有一门,与南回廊相通,这就贮冰室。分上下两层,上层用四块巨大的石板斗合而成,室内东北角有楼梯状石阶转入石室下层,以便利取冰。在汉代,它有一个名称叫做“凌阴”。有专门的人进行管理。中国古代在三千年前的西周就建有“冰库”、“冰窖”,并设置有管理冰房的专职官吏 “凌人”。所以史书中有“凌人掌冰”的记载。

永城保安山2号墓完美展现了汉代“视死如生”的思想

每到冬季最寒冷的季节,由凌人组织奴隶到山涧中选取水质好的地方凿冰,存放于凌阴之内,夏季一方面置冰于客厅卧室内降温消暑,另一方面大量的食物靠冰窖来冷藏,此时功能等同于今天的冰箱,所以这里被称赞为“最早的冰箱”。

永城保安山2号墓完美展现了汉代“视死如生”的思想

[相思道]在王后墓西宫主室回廊南侧有一长52.5米的斜坡式甬道,方位直通梁孝王墓,人们称其“相思道”,说是王后与梁王阴间来往的过道。提起“相思道”,不能不说梁王与王后的一段感人至深爱情。据说梁孝王刘武在临终时拥抱着李王后特别依恋,说看来咱们夫妻只有在黄泉灵魂才能相见了。按照汉代丧葬制度,夫妻要“同位异穴”,为了在死后能继续相亲、相爱,在梁孝王临终时特意安排夫人及长子刘买一定要在自己的墓穴和夫人的墓穴凿一条黄泉道,好让夫妻二人阴间继续恩爱。由于梁孝王陵和李王后陵距离太远(200米左右),在隧道开凿的过程中,李王后病逝,故只好草草收工,两墓室未能连通。

永城保安山2号墓完美展现了汉代“视死如生”的思想

梁孝王王后墓的设计完全按照生其前王宫布局,特别是连接王后陵和梁孝王陵之间的“黄泉道”,也称“相思道”,它是供墓主人在阴间来往的过道,也是正是汉朝“视死如生”的最完美的呈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2

标签:汉代   永城   贮藏室   墓道   前庭   墓室   西宫   东宫   甬道   墓穴   阴间   陵墓   车马   回廊   王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