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安山“后庙”之谜

保安山位于芒砀山主峰东南约2公里,旧称南岭山,是芒砀群山中一座小山峰。由二个山头组成,南北走向,呈马鞍形。南面的山叫前山头,山顶有芒山寺(原叫泰山奶奶庙),下有梁孝王陵;北面的山叫后山头,为保安山主峰,海拔116.5米,山中有梁孝王王后陵。

保安山“后庙”之谜

当地人称保安山为“泰山”,山东境内的泰山称北泰山,保安山虽小却有南泰山之称,因此保安山上的庙称泰山奶奶庙。坐北朝南,山门内有大殿厢房,大殿五间,重梁起架,黄绿琉璃瓦复面,单檐硬山式,系清代建筑。《水经注》记载“(砀)山有梁孝王祠”,这说明北魏时期郦道元已看到保安山上的梁孝王祠。专家判断该寺院在汉代应为梁孝王祠庙,后称为碧霞元君祠、泰山禅院、泰山奶奶庙。解放后泰山奶奶庙被拆除, 1992年台湾中道学苑主持真华法师捐资为家乡重建该寺院,更名为“芒山寺”。

保安山“后庙”之谜

据当地的老人说,保安山后山头也有一座庙,叫“后庙”,与前面的泰山奶奶庙相对应。上个世纪四五年代,后庙还有几间破旧房子,后来无人维修,房屋倒塌,村民把青砖、小瓦捡走了,就剩下了庙基。庙址石基尚存,还有石柱础、残碑等遗存。现庙址中心有长方形土台,东西宽50米,南北长60米,高约1米,地面散落许多清代的砖、瓦及碎石。

“后庙”是不是也像泰山奶奶庙一样,最早是梁孝王王后祠呢?据《永城西汉梁国王陵与寝园》考古报告介绍,在土台(庙基址)的东北侧及北侧,经考古勘探发现三层文化层,第一层表土层0.15—0.5米,发现有砖、瓦、碎石等,为清代以来堆积层;第二层黄色粘土层,厚约0.30—1.2米,内含汉代板瓦、筒瓦、瓦当碎片,汉代堆积层;第三层黄色夯土层,厚约1米。夯层厚0.08至0.12米,夯层下为碎石,碎石下即是山体。在土台中部,东西向穿过土台,发现文化层基本与东侧、北侧相似,但是没有黄色夯土层,表土层直接叠压在夯土层上。清代建筑的“后庙”是修建在覆斗形夯土上的,由此推测,该庙应是坐落在梁孝王王后墓顶建筑遗址基础上。

保安山“后庙”之谜

墓顶建筑遗址老照片

那么,根据汉代帝王及侯王丧葬制度和祭祀制度,墓上必有灵堂即神祠,梁孝王所在的保安山南峰顶有梁孝王祠。永城文史研究员盛朝新老师认为,王后墓也应有王后祠,梁孝王祠不能代替梁孝王王后祠,虽然夫妻墓同居一座保安山,但各有各的墓,各有各的祠堂。汉代四百余年期间,梁王、王后陵园及祠堂能得到有效管理和维护。汉代之后刘氏王朝覆灭,芒砀山梁王墓陵园和祠堂均遭到毁坏严重。

墓顶的建筑被毁汉末,到了清代山顶的“王后祠”像梁孝王祠一样改建成庙宇,称“后庙”。保安山南峰的泰山奶奶庙香火繁盛,善男信女们蜂拥登山进香,而北峰的“后庙”祠庙因种种原因湮灭了,仅留下一处遗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8

标签:永城   砀山   表土层   保安   夯土   文化层   泰山   祠堂   王后   汉代   碎石   山头   清代   奶奶   建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