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永城芒砀山“泥响碑”

泥响碑即泥小响碑,它位于河南省永城市芒砀山的保安山招风亭南侧。为啥要给泥小响立立一通石碑呢?传说,在芒砀山古庙会上,泰山奶奶庙显灵,一家捏泥响的商人发了财,十天庙会卖泥响的钱全部装进竹筒里,庙会结束时连天加夜地数也不完了。后来为感谢芒砀山古庙会、感恩泰山奶奶便在招风亭南侧的泥小响市场内立一通泥响碑,震撼四面八方。碑上刻有一首诗歌传颂至今:刘邦泥响令三军,不到芒山无声音,泰山奶奶显灵圣,一篮泥响一篮金。据柿园村的老人说,泥响碑在文革前还存在呢,后因“破四旧”连同招风亭一块被拆除,从此泥响碑永远消失在了人们的视线中,成为一段历史的记忆。

探秘永城芒砀山“泥响碑”

泥小响对于未来过芒砀山的人很陌生,它是用胶泥捏制一种乐器,泥小响,又叫山响、泥哨。把一块胶泥抠下拇指般大小,用手搓成圆柱形,再用一根一头圆、一头扁的竹签子在圆柱上戳一个吹气孔,像人的嘴巴,再用圆头戳一个发音孔,像两只眼睛,一个泥响做成了。用嘴一吹,发出清脆嘹亮的声音,婉转悠扬,颇受孩子们喜爱。

探秘永城芒砀山“泥响碑”

过去每年古庙会南来北往的香客都买成筐的泥小响,泥小响富有了吉祥喜庆的寓意。香客一是把泥响当作上香拜佛的贡品,送至泰山奶奶,以示虔诚,二是赶庙会的路上见到小孩子就送几个,图个喜庆。“小响,小响,一年都响”。庙会时上贡的泥小响越多;一路上送出去的越多,就越会带来好运气。

那么,刘邦泥响令三军,不到芒山无声音。”咋回事呢?其实这种不起眼的泥小响,竟有着一段非同寻常的历史传奇。

秦末,刘邦在芒砀山释放刑徒、斩蛇起义后,隐匿于芒砀山泽之间的紫气岩中。官军时常来围剿,为了减小目标暴露,刘邦便把人员几人一组分散到丛林和山洞中。商讨军情,怎样短时间内集合,成为了问题。既不能大声叫喊,又不能高声吹号子。最后刘邦心生一计,用泥小响吧,当作集合的号子,命人取来胶泥,随即捏了一个,用小棍捣两个眼儿晾干后一吹,嘀嘀作响。刘邦叫樊哙掌管泥响司号,“响一声有敌情,响两声敌情紧急,响三声敌情解除。”芒砀山泥响作为刘邦在芒砀山秘密活动的联络通信工具,在反秦大业功不可没。

探秘永城芒砀山“泥响碑”

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泥小响依然在芒砀山流传着,经久不衰。只是由历史的辉煌演绎为一种乡土工艺品,它依然闪烁着汉代的光泽,奏鸣着当年傲啸山林的声音,彰显着汉代的流韵。它是芒砀山独有的大汉雄风的历史文化遗存,是永城作为汉兴之地的古老文化音符标本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3

标签:永城   砀山   永城市   司号   胶泥   泰山   香客   号子   敌情   刘邦   汉代   庙会   喜庆   奶奶   声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