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城“金缕玉衣”墓,据专家推测为西汉梁国十一任梁王刘遂之墓

永城“金缕玉衣”墓位于河南省永城市芒山镇僖山山顶东侧,相传西周宋国第八代君主宋僖公葬于此而得名。僖山是芒砀山群最东边的一座东西走向的小山,海拔约88.6米,原山体面积较大,由于近代开山采石,山体四周已形成悬崖峭壁,山体变得狭小。

僖山共发现并发掘了三座汉墓,其中两座大型石室墓在山顶,另一座是在山南侧半山腰的汉画像石墓,考古人员命名为僖山一号、二号、三号墓。今天小编“芒砀赤子”先向大家介绍一号墓,一号墓又称“金缕玉衣”墓,据专家推测为西汉梁国十一任梁王刘遂之墓。

“金缕玉衣”墓在山顶的东边,墓室正上方封土较厚约8米,封土为黄褐土和黄灰土混合夯打而成,夯土层夹杂有碎瓦片及碎石块,夯土层厚约8—10厘米。该墓1985年河南省文物普查时发现,1986年文物部门对其进行抢救性发掘。该墓为崖坑石室墓,由墓道和墓室两部分组成,平面呈“甲”字形,坐西向东。

永城“金缕玉衣”墓,据专家推测为西汉梁国十一任梁王刘遂之墓

红线圈的为僖山1号墓

墓道南北宽4米,东西长现存不足10米(其余被开山采石破坏掉),深约5米,平底,南北两壁峭直,系由石岩开凿而成。墓道东段下部用碎石,上面为夯土,西段及墓门处用长方形塞石封堵,多数塞石上刻有“周”、“田”等刻匠的姓名,塞石层上用夯土夯实。

墓室平面呈东西向长方形,东西长约7米,南北宽约4米,高约4米。墓室的建造方法是,先在山顶开凿长方形石坑,在南北两壁用长条石垒砌作墓壁,东西两壁保持原始岩壁,然后在两壁用一端呈燕尾槽的石板搭扣成“八”字型墓顶。

永城“金缕玉衣”墓,据专家推测为西汉梁国十一任梁王刘遂之墓

图为僖山1号墓未保护之前

此墓虽然早期被盗,但在发掘时仍出土了不少珍贵的文物,玉衣片1000余枚,玉璧70多件,玉质刀剑饰品24件和青玉戈、青玉钺、青玉圭、玉猪、玉鸠、玉鸽、玉蝉、玉舞人等精美的玉饰品,这些玉器玉质上乘、纹饰精美、雕琢工艺高超,是研究我国西汉时期玉器的珍贵资料。此外还出土一些比较珍贵的水晶、玛瑙珠等,还出土有铁刀、剑、斧等,以及木、竹、漆器、纺织品残块。

永城“金缕玉衣”墓,据专家推测为西汉梁国十一任梁王刘遂之墓

图为僖山1号墓保护之后

1000余枚玉衣片出土时虽然已经散乱,但经修复后,玉衣长度为1.76米。古人将玉赋予种种美德的同时,认为玉有灵性,用玉殓尸,能使尸体不腐,“金玉在九窍,则死人为之不朽”。僖山金缕玉衣的出土是继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刘胜金缕玉衣之后的又一次重大发现,1988年参加了北京故宫举行的全国出土文物精华展,1991年作为中新建交的先行使者赴新加坡参加展出,为中国赢得了荣誉。目前馆藏于河南省博物院,成为镇馆之宝。

永城“金缕玉衣”墓,据专家推测为西汉梁国十一任梁王刘遂之墓

那么,僖山“金缕玉衣”墓墓主人是谁呢?

西汉梁国诸侯王自第六任梁王刘武葬于芒砀山的保安山后,其后世梁王陵墓皆山而建,分别葬于夫子山、铁角山、小南山、黄土山、窑山、僖山等小山头。陵墓选址也以保安山为中心向外辐射,时代较早的选择了位置较主要的山头,时代较晚的只能选择位置居次的山头。公元前144年梁孝王刘武死之后,梁国国力缩减,陵墓的规模逐步减小、墓室结构也由大型崖洞墓变成石室墓。

根据西汉诸侯王丧葬制度,王及王后墓是同位异穴,南北并列的,一般都是王墓在南,王后墓在北;东西反向的,王墓墓道朝东,王后墓墓道朝西。考古专家根据僖山一号汉墓的方位、规模、排列顺序、墓室结构、出土文物并结合芒砀山其它梁王陵墓资料推测,僖山“金缕玉衣”墓墓主人为梁国十一任梁王刘遂之墓。刘遂,公元前45年—前39年,在位6年,史称“梁夷王”。

注:对考古感兴趣的朋友们请关注小编“芒砀赤子”下期报道”僖山2号墓!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金缕玉衣   西汉   永城   砀山   封土   夯土   墓道   玉质   墓室   青玉   河南省   石室   山体   王后   长方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