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海西州五六十年代老照片

照片版权归新华社及相关记者所有,著作权归今日头条作者“集影阁”所有。备注也引用于新华社,具有一定历史价值,略有删减。媒体类平台需本人同意后方可转载!

柴达木盆地五十年代大开发已更新(可点击打开)

编辑不易,君若喜欢打个赏!

青海海西州五六十年代老照片

茫崖一角 1956年7月11日 刘庆瑞摄

青海海西州五六十年代老照片

大柴旦 1959年9月19日 李长永摄

青海海西州五六十年代老照片

1956年10月20日 袁少柯

青海省气象局1956年在柴达木盆地设立了9个气象站……图为大柴旦气象站的观测员正在放气球测量高空风力。

青海海西州五六十年代老照片

同上

大柴旦经常举行球类比赛。这是在第一次篮球锦标赛时,女子篮球队员在进行篮球冠军赛的情形。

青海海西州五六十年代老照片

1956年10月26日 袁少柯

大柴旦运输公司汽车三队在出发前进行车辆检查,保证安全行驶。

青海海西州五六十年代老照片

1956年12月5日 赵淮青

青海海西州五六十年代老照片

这是贸易公司食品门市部的一角

青海海西州五六十年代老照片

新的厂房不断地矗立起来

青海海西州五六十年代老照片

青海石油勘探局总地质师王尚文在室内工作

1955年9月以前,茫崖还是一个渺无人烟的地方,1956年,在一眼望不到边的白色帐篷中间,点缀着许多红顶的工厂厂房。茫崖是柴达木盆地石油勘探的中心和指挥部。

青海海西州五六十年代老照片

1956年12月25日 赵淮青

1956年柴达木盆地,蔬菜供应情况比往年大为好转,野外工作人员也能常常吃到青菜。这是大批青菜运到茫崖,正在给各野外石油勘探小队分发的情形。

青海海西州五六十年代老照片

1958年9月29日 彭雪

地方国营德令哈农场发现了一株可产小麦1斤多的“小麦王”。这棵“小麦王”分蘖达224株,株株有穗,每穗平均有54个麦粒。这位姑娘拿着的就是这棵“小麦王”。

青海海西州五六十年代老照片

1959年1月8日 李景瑞

过去,柴达木盆地各探区和厂矿所需要的氧气全部是由外地运来,不但成本高,运输不便,而且供应也不及时。现在大柴旦已经建成一座氧气厂,它能供给盆地各探区厂矿需要的全部氧气。

青海海西州五六十年代老照片

1959年9月29日 陈秀兰

乌兰县茶卡人民公社社干部和社员一起割草,以保证牲畜安全过冬。

青海海西州五六十年代老照片

德令哈农场种的青菜荀 1959年10月28日 袁少柯

青海海西州五六十年代老照片

德令哈农场第四作业站饲养的猪群

德令哈农场的全体职工经过几年的辛勤劳动,不但使这个干旱的戈壁滩变成了“粮仓”,而且还种植了大量蔬菜和养了大批肥猪供应盆地各单位食用,改变了过去盆地食用猪肉和蔬菜都从外地运来的情况。

青海海西州五六十年代老照片

刘庆瑞摄

1959年10月26日至11月8日,全国工业、交通运输、基本建设、财贸方面社会主义建设先进集体和先进生产者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10月30日,青海省代表、国营德令哈农场副场长郝丰堂在大会上发言。

青海海西州五六十年代老照片

关愚谦摄

1960年3月上旬,青海省邮电系统职工在西宁市举行了全省第一次邮电技术表演比赛大会……这是全国群英会代表、柴达木大柴旦邮局于家琢同志正在向同行们表演自己电信发报的先进经验。

青海海西州五六十年代老照片

职工们坐着公共汽车去上班 1960年4月22日 高基

青海海西州五六十年代老照片

冷湖有三个新华书店门市部,拥有各类图书七、八万册,供应职工和市民们的文化需要

冷湖随着石油工业的迅速发展,一座新兴的石油城正在戈壁滩上日新月异地成长起来。目前全市有2万余人。

青海海西州五六十年代老照片

1960年10月14日 刘西钧

德令哈农场农业科学试验场职工从实践中培育高产小麦。这是农场技术员们在试验田头研究小麦高产的经验。

青海海西州五六十年代老照片

1960年12月8日 李瑞峰

青海海西州五六十年代老照片

服务员张桂芳(左)正在为旅客缝补衣服

乌兰县茶卡服务旅社是1956年成立的,地处通往西藏和甘肃的交通要道上。几年来,全体职工牢固地树立起“处处为旅客着想、事事给旅客方便”的服务思想,千方百计扩大服务项目和提高服务质量。由于旅社热心为广大旅客服务,1959年曾被评为全国饮食服务行业的红旗单位,受到旅客们的热烈欢迎和赞扬。

青海海西州五六十年代老照片

大扫除 1960年12月17日 关愚谦

青海海西州五六十年代老照片

草原上粮食自给

乌兰县茶卡人民公社1958年9月成立后,生产有了飞跃发展,社员的平均收入比1958年合作社时期增加了一倍以上。

青海海西州五六十年代老照片

1961年8月10日 白兴元

茶卡盐厂的职工正在努力开采,外运各地。

青海海西州五六十年代老照片

1961年8月14日 白兴元

乌兰县茶卡人民公社第一生产大队乘当前天暖有利时机,组织有经验的放牧员剪羊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柴达木盆地   青海省   乌兰县   冷湖   门市部   气象站   德令哈   人民公社   青海   盆地   青菜   氧气   小麦   旅客   农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