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太康县奇奇怪怪的八九十年代

这里“奇奇怪怪”非贬义。我将“奇怪”分为两个部分。八十年代太康县民间杂技团达到鼎盛时期,农忙是下地种田,农闲时全国各地演出,名气相当的大,现在鲜有听闻。第二怪的是九十年代太康县出现了一位不到12岁就身高两米的张喜莲,虽参加了篮球队但也再无消息。本篇以此分为上部分和下部分。

照片版权属于新华社以及相关记者,著作权归今日头条作者“集影斋”所有。备注也是引用新华社,略有删减。媒体类平台转载需经本人同意方可!

编辑不易,若君喜欢打个赏!

上部分:杂技县


河南太康县奇奇怪怪的八九十年代

庭院就是练功房 1988年 陆轲、毕玥年摄

河南太康县奇奇怪怪的八九十年代

在铜管乐伴奏下练柔功

河南太康县奇奇怪怪的八九十年代

王明正(下)、王俊青兄弟俩的《倒立鸣乐演奏》

河南太康县奇奇怪怪的八九十年代

杂技人家的孩子们

河南太康县奇奇怪怪的八九十年代

每天练功,劈起腿来毫不费劲

河南太康县奇奇怪怪的八九十年代

新集乡唐庄62岁的老艺人张德平,在表演小杂耍《打蛋落杯》

河南太康县奇奇怪怪的八九十年代

21岁的李玉山自行设计表演的《高车杂耍》,曾获地区杂技大赛一等奖

河南太康县奇奇怪怪的八九十年代

农民艺人组建的太康县杂技团,在外地搭棚演出,击鼓招徕观众

太康县将杂技视作民间传统娱乐形式,也是农民祖辈相传的谋生技艺。这里涌现了许多杂技世家和杂技村。太康县有农民杂技艺人700多,其中80%是有文化的青少年。他们自小拜师学艺,或参加业余杂技艺校培训。他们的练功房,就是农家土筑的庭院、村巷和田头。近几年,全县以家庭为单位,组建农民杂技团80多个。这些土生土长的杂技演员,逢年过节为乡亲们献艺,农忙季节种田,农闲外出演出,足迹几乎遍及全国。太康县有不少身怀绝技的农民杂技艺人,演出水平可与专业艺术媲美。他们的创新节目,如《钢丝上高车踢碗》、《狮子爬大绳》、《水流星》等,还获得过地区、省级杂技赛大奖。太康县杂技艺术的真正兴起,是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那时太康被黄河洪水淹没,灾民外出逃生,不少人就靠杂技谋生。(同照片配文)

下部分:巨人张喜莲

河南太康县奇奇怪怪的八九十年代

张喜莲和她的父母在一起 1995年 王颂摄

河南太康县奇奇怪怪的八九十年代

出门进屋也要时刻留心

河南太康县奇奇怪怪的八九十年代

张喜莲一顿饭要吃六、七个馒头和两大碗粥

河南太康县奇奇怪怪的八九十年代

浑身是劲的喜莲已经成为家中的主要劳力

河南太康县奇奇怪怪的八九十年代

小喜莲在家中自学完了小学全部课程

河南太康县奇奇怪怪的八九十年代

46码的球鞋

太康县13岁的张喜莲身高近2米。张喜莲的父母和哥哥都只有1.6米,而她2岁半身高就达1.12米。据喜莲母亲介绍,喜莲生下时和其他婴儿并无什么区别。但她从小饭量就很大,则满月一次就能吃3个鸡蛋羹。1993年,10岁的小喜莲身高已达1.80米,父母便将她送到河南省体工大队接受专业训练,后因病回家休养。两年多来,小喜莲身高已长至2米,球艺更是有了很大的长进,1995年与湖北省女子篮球队签订了15年协议,并在武汉落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2

标签:太康县   太康   铜管乐   杂技团   农闲   新华社   杂耍   篮球队   河南   杂技   庭院   怪怪   艺人   身高   演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