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忆故乡之“将军庙”|尚志城南兵工厂·林海往事


文:孟传祥


“今天我们放弃这些地方,那就是为了长久保持这个地方。”


朝花夕拾忆故乡之“将军庙”|尚志城南兵工厂·林海往事

深山里的三线厂遗址

编者按


朝花夕拾忆故乡之“将军庙”|尚志城南兵工厂·林海往事

黑龙江尚志·9246厂遗址·废弃的水塔

记忆搜索快进键: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尚志山沟里的——将军庙

五一前,大姐请我写点回忆山沟里的文章,说是给我派的退休毕业论文。姐姐命令不敢违,但是创作这玩意需要激情,需要灵感,还需要创作冲动。

于是我立即按下头脑搜索快进键,搜寻那远去的记忆…

“将军庙”三个字跃入脑海,上世纪七十年代文化生活贫乏,经常看的几部样板戏电影外还有多部故事片,其中《南征北战》这部片子看了数次。战役过程中有一个地名记忆深刻,那就是陇海铁路线上的“将军庙”。

自古沙场征战的将军大多是英雄爱美女,美女羡英雄,哪有孤家寡人的,将军与庙似乎无缘,两者结合必有渊源。

朝花夕拾忆故乡之“将军庙”|尚志城南兵工厂·林海往事

尚志·张广才岭深处·鸡冠峰

1975年:哥哥到尚志红卫沟探亲被征用

1975年冬天我十五岁,哥哥从大庆来红卫沟探亲,仅有的几天假期还没和家人唠够,就被征用几天。

原因是哥哥是牡丹江地区闻名的乒乓球高手,十四岁时就曾获牡丹江地区成年组单打冠军及尚志县冠军。因此粉丝众多,大多是闻其名而未见其人。

得知哥哥回来,阚永清,刘景生、张士杰、王恩涛、吉永哲等一众红卫厂乒乓球业余高手盛情邀请前去指导切磋。作为哥的铁杆粉丝和跟屁虫,我自然拉不下这个热闹。

朝花夕拾忆故乡之“将军庙”|尚志城南兵工厂·林海往事

那年冬天·深山里的兵工厂

初遇“将军庙”:山坳里宿舍墙上的涂鸦

在吉永哲等人的陪同下,哥用家唯一值钱的一台的破旧“大金鹿”自行车带我去厂里,一路缓坡,哥艰难地蹬着车,头上冒着热气。

进厂后路过消防队不远,在向南过一个小木桥再向左转,走了近五分钟来到厂里的单身宿舍区,这是几栋在山坳里的砖平房,陈旧破败而且环境肮脏不堪。

悠静中,乌鸦的叫声格外刺耳,白雪和垃圾及脏水冻成小冰山反差极大。偶尔遇到几个零星下夜班的小青年,他们大多是苇河徒工,身穿劳动布工服,头戴时髦的黄军帽,青年女工则一水吊腿裤,花棉袄,这在当年绝对够时尚。

乒乓球室在一间宿舍东侧,简陋且简单,球台是本厂木匠自制的,虽不标准但可用,乒乓大战开幕了,哥是指导和陪练;中午,当地球友在食堂淘弄了几个热菜,还有几样罐头就地开喝;下午再战…

无聊的我走出乒乓球室,沿着小路看风景,路过老靶场后,偶然在一栋宿舍外看到三个字令我记忆深刻。

“将军庙”这是写在一个没有窗户的宿舍墙里的三个大字,斑驳的白墙上黑字大而醒目,现在回忆起来字体似草体隶书,狂放有余,张驰有度。仔细端详不解其意。《南征北战》中的地名怎么会涂鸦到此处?

朝花夕拾忆故乡之“将军庙”|尚志城南兵工厂·林海往事

树林中,我们的9426兵工厂

再悟“将军庙”:现状的内心宣泄和对未来的向往

时光荏苒,岁月悠长,花甲之年后,我似乎悟出了这三个字出现在山林深处破旧衰败的单身宿舍墙上的意义。

那是一个贫穷、单纯又狂热的年代,上世纪六十年中期,一大群有志人士响应祖国召唤,来到张广才岭下的尚志县苇河林业局辖内的大山里,开辟小三线军工厂,即九二四六厂,生产五六式班用轻机枪。

当时中苏关系恶化,靠山隐蔽、准备打仗是国策。大三线重武器大多建在四川贵州湖北等国内腹地,而小三线生产轻武器则是各省开花。

那时九二四六厂精英云集,工匠众多,有留苏学生轻武器专家王宽等,还有技术精英如赵总、魏总等。一大批大学生也加入其中,他们挥洒青春贡献智慧与才华。

当时各地乡音汇集,有云南、四川、陕西、湖南、湖北、山东、上海、河北等地,黑龙江当地人居多,大多是来自北安庆华厂、碾子山华安厂,齐市建华厂、和平厂、车辆厂,牡丹江北方厂、哈市东安厂、伟建厂、一工具、哈一机厂等,举家携老带幼移居山林,还有工读学生,退伍军人、苇河徒工及驻厂军代表,形成了一个包括医疗教育商业五脏俱全的小社会。

大家临山而居,冬伐夏种,艰苦劳作,献了青春献子孙,机枪轰鸣声响彻山谷,创造了可歌可泣,惊天地,泣鬼神的不朽业绩。

朝花夕拾忆故乡之“将军庙”|尚志城南兵工厂·林海往事

白山黑水中·我们曾经的宿舍

在那火热的年代里,时代特有的激情亢奋同时,也压抑了人的渴望。年青人没有什么娱乐,为了鼓舞军工人的政治热情,厂里也曾组织文艺青年排演过《红灯记》《自毛女》等样板戏片段,最后孤独落幕。然而,时代特有色彩的狂欢代替不了深山老林的孤寂,贫乏简单的生活挡不住一颗颗渴望自由的年青灵魂。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年轻人,搞对象、谈恋爱偷偷摸摸,撒狗粮、秀恩爱更是大逆不道,青年们偷偷地传阅着手抄本《第二次握手》、《一双绣花鞋》、《梅花党》等所谓黄色反动读物,啍唱着《小妹之歌》、《怀念南京》、《莫斯科效外的晚上》、《卡秋莎》等所谓黄色歌曲。

这些年轻的军工人虽久居大山,心却早已飞出山外,他们渴望走出山沟,走进城市,走近现代生活,寻找心灵深处那憧憬已久的自由家园和港湾,渴望在那里栖息锚泊。不想让子女继续冬天拉柴火,夏天种园子,亦工亦农、群落联姻。

他们渴望聪明才智得以发挥,讨厌近亲繁殖,任人为亲。渴望能有成为将军的机会,不甘沦为草根任人摆布。渴望浪漫爱情又苦于花园太小,芬芳有限。

这就是我对深山里“将军庙”的现代诠释,我理解为是单身青年们对当时现状的内心宣泄和对未来的向往。

三十多年前,当年的红卫厂演变为兴龙厂后迁入省城哈尔滨市原动力区,完成了两代人的梦想,蛻变为哈客厂分厂。

岁月如梭,光阴似箭,时代变迁,大浪淘沙,有着短暂却光荣历史的九二四六厂,最后烟灭于历史尘埃中。

当年山沟里的青年才俊们如今早已退休在家,他们的人生目标实现了吗?岁月静好,真心愿他们心随所愿,健康快乐!

朝花夕拾忆故乡之“将军庙”|尚志城南兵工厂·林海往事

回望三线·岁月静好


编后后记:

这篇文章在我们编者的手里已经有近半个月的时间,作者作为生于六十年代的三线子弟,用少年的记忆,花甲之年的智睿,向我们展现了一个时代青年人真实的生活与思想。

编者反复读了很多次,其中的很多东西是值得品味的,只有经历过大山里蹉跎青春岁月,才能写下如此的山里工厂的记忆。

此文献给曾经的三线人,献给曾经的大山里的青葱岁月!

朝花夕拾忆故乡之“将军庙”|尚志城南兵工厂·林海往事

兵工地理:寻找黑龙江张广才岭小三线厂|三线备忘

代号9246备忘:尚志城南·红卫沟兵工往事|三线·寻厂记

纪实:黑龙江小三线专辑,走进尚志9246重温军工记忆·三线备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9

标签:尚志   兵工厂   上个世纪   牡丹江   将军   南征北战   朝花夕拾   山沟   黑龙江   厂里   城南   乒乓球   故乡   往事   宿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