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个三线老厂16个小青岛,山东棉纺的孩子,能否找回集体回忆

楔子:从纺织行业的“上、青、天”说起

关于三线厂,很多人会想到那些山里面,带着神秘代号,过着封闭生活的兵工厂,或者钢铁、化工那些大型企业。

其实三线厂远远不止这些,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个轻工业的三线——他是纺织行业。

16个三线老厂16个小青岛,山东棉纺的孩子,能否找回集体回忆

三线备忘·青岛纺织三线厂访谈记

曾经结识的一位来自纺织行业的美女,向我们三线备忘的编者提起:

“我的爷爷来自青岛,他们那一代人建了16个纺织行业的三线厂,现在在每个城市都有青岛三线后人,你应该写写我们的16个青岛村。”

这也勾起了我们编者浓厚的兴趣,青岛是中国最早的纺织工业基地之一,上个世纪中叶,纺织行业有着“上、青、天”的说法,意思是全国纺织行业的领头羊为:上海、青岛、天津三个城市。

今天我们就从青岛,一个城市的纺织行业说起,一起寻找曾经的青岛纺织行业对外内援建的三线厂和他们老厂的往事,看一看这16个青岛三线纺织厂,16个青岛村都在哪里?

16个三线老厂16个小青岛,山东棉纺的孩子,能否找回集体回忆

国棉厂·红砖房·一个时代的记忆

三线溯源:1964年,好人好马上三线

三线建设始于1964年,那个时候物资供应匮乏,”穿”是仅次于“吃”以后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棉纺行业在当年同样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当小三建设规划提出来的时候,青岛纺织行业作为重点棉纺基地,自然开始规划“好人好马上三线”。

由此拉开了在鲁南、鲁西、鲁北,三个方向的棉纺织行业小三线之路,数量多达16个,后来甚至跑到陕西渭南,建了一个纺织机械厂。

众所周知,棉纺行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随着这十六个企业出去的青岛纺织三线人有数千人,加上家属要上万人。

这些青岛纺织三线人,在各个城市建起了属于他们自己的“小青岛”,他们的后人“三线子弟们”也成了说着青岛话的外地人。

16个三线老厂16个小青岛,山东棉纺的孩子,能否找回集体回忆

青岛纺织博物馆

三线地图:青岛纺织三线厂,在哪里?去了多少人?

当我们三线备忘的编者翻开厚厚的历史资料时,不由得为当年三线建设的规模有了更多的认识。

下面我们穿越时光,走回五十多年前的那段岁月,看一下当时到底这些厂都建在哪里?

据《青岛市志·纺织工业志》记载:

“1966~1973年,青岛纺织抽调人力、物力和财力,在枣庄、平阴、临清、北镇、诸城、蒙阴、惠民、济宁和泗水等地建起10个棉纺织厂、2个针织厂、1个印染厂、1个纺织器材厂、1个纺织机械厂等共15个分厂。”

下面我们不妨学着小学生作文“时间、地点、人物”的三要素,来具体看一下都是哪些厂?什么时间?在哪里?去了多少人?

16个三线老厂16个小青岛,山东棉纺的孩子,能否找回集体回忆

棉纺厂·一个版式的锯齿厂房

01:青岛第三棉纺织厂临清分厂

时间:1964年7月

地理坐标:鲁西·聊城·临清

人员:管理干部84人、工程技术干部14人、技工98人,总计196人

02:青岛第九棉纺织厂菏泽分厂

时间:1966年1月

地理坐标:菏泽市东郊

人员:管理干部、工程技术人员等110人

03:青岛第七棉纺织厂济宁分厂

时间: 1966年2月

地理坐标:济宁市太白楼东路

人员:管理干部11人、技术干部7人、技术工人154人,总计172人。

04:青岛第四棉纺织厂北镇分厂

时间:1966年3月

地点:惠民地区北镇(滨州)

人物:44名管理干部、26名技术干部、262名技术工人,合计332人

05:青岛第五棉纺织厂诸城分厂

时间:1966年4月

地理坐标:诸城县河西

人员:管理干部、工程技术人员、技术工人128人

06. 青岛第二针织厂泉林分厂

时间:1966年4月

地点:泗水县泉林镇

人员:22名行政管理人员、2名工程技术人员、38名技术工人,合计62名。

07.青岛印染厂济宁分厂

时间:1966年9月

地点:济宁市西郊

人员:管理干部26人、工程技术人员6人、技术工人131人、其他人员19人 ,合计182人。

08 青岛纺织配件一厂济宁分厂

时间:1966年9月

地点:山东济宁

人员: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102名。

09.青岛纺织器材厂济宁分厂

时间:1966年10月

地点:济宁太白楼

人员: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技术工人486人

10:青岛第一棉纺织厂枣庄分厂

时间:1967年1月

地点:枣庄市齐村区(现市中区)

人员:管理人员54名、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128名,合计:182人。

11.青岛第二棉纺织厂平阴分厂

时间:1967年3月

地点:平阴县

人员:28名管理人员、20名技术干部和338名技术工人,合计:386人。

12. 青岛第一针织厂临沂分厂

时间:1967年5月

地点:临沂

人员:干部、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共50名

13.青岛第八棉纺织厂临沂分厂

时间:1967年11月

地点:临沂西郊

人员:干部21人、技工25人、熟练工59人,合计105人

14.青岛东方红棉织厂惠民分厂

时间:1968年8月

地点:惠民地区(滨州)

人员:17名管理干部、4名技术人员、41名技术工人,合计:62人。

15.青岛第六棉纺织厂蒙阴分厂

时间:1970年3月

地点:临沂蒙阴桃花沟

人员:48名管理干部、18名工程技术人员、213名技术工人,合计279人。

这上边十五家厂,仅仅是青岛市在三线建设期间支援的省内部分。

16个三线老厂16个小青岛,山东棉纺的孩子,能否找回集体回忆

已成危楼的渭南纺机厂宿舍

1966年1月,青岛纺织机械厂承担了援助陕西渭南纺织机械厂建设的任务。

计划在陕西渭南建设一个年产专用电机3万千瓦、电锭开关3000台小而专的纺织行业电机制造厂。

因此青岛纺织机械厂选派143名职工(随迁家属197名)支援渭南。

其实除了像渭南电机厂这样包建的厂子以外,青岛纺机厂还曾经向:白银针布厂、邯郸纺机厂、宜昌纺机厂等三线工厂,先后选派管理干部和员工百余人余人,只是很少有人去关注罢了。

16个三线老厂16个小青岛,山东棉纺的孩子,能否找回集体回忆

纺织车间,曾经一个时代的辉煌

三线青岛村:扎根于各个地市的三线后人

纵观十六个青岛棉纺织行业的三线厂,可以看出他们的命运是与全国同步的,建设高峰时期1965-1970年期间。

事实上到了1970年底,除了援建的渭南纺织机械厂外,其他十五家省内分厂,全部开始与老厂“脱钩”移交当地管理。

以国营枣庄市棉纺织厂为例:

1967年1月开始兴建青岛第一棉纺织厂枣庄分厂;

1968年7月建成投产;

1970年12月,分厂与第一棉纺织厂脱钩,更名为国营枣庄市棉纺织厂;

16个三线老厂16个小青岛,山东棉纺的孩子,能否找回集体回忆

棉纺织厂车间

而曾经的青岛三线援建者,因此也在各个地方落地生根,开始了在各地青岛村的建设。

一位山东樱花家纺制品公司的朋友就是,青岛国棉七厂援建的后人,一次交流时向我们三线备忘编者说到:

据我爷爷说,青岛国棉七厂从沧口来了200多户人家,大约有几百人。还听说当时济宁纺织器材厂、印染厂,也来了几百户人家。现在我们小区里到处可以听到青岛话,妥妥的一个地地道道的“小青岛”。

其实这个现象一样在枣庄市南工业区上演,枣庄市中区南部圪塔埠,周边有两个厂大厂是青岛三线下的“蛋”:

其一是青岛一棉建设的分厂:枣庄国棉厂

其二是青岛橡胶六厂建设的分厂:枣庄橡胶厂;

现在两个厂子名号虽然已经消失在市场的大潮中,但在周边青岛三线的后人依然在繁衍生息,甚至市场上卖海鲜的小店,生意也比其他区域的同类小店,人气上更要旺一些,青岛话俨然成了区域内的第二方言。

16个三线老厂16个小青岛,山东棉纺的孩子,能否找回集体回忆

寻找三线·一段记忆

后记:三线厚厚的历史,一段过往,一段记忆

我们三线备忘从写三线开始,首先是山西541大三线坦克基地,写到小三线的常规武器代号厂,四机部的曾经的带着神秘代号的高科技电子厂,现在写了没有代号的青岛棉纺援建的三线厂。

其实这是我作为三线子弟的一员,经历过的颇多企业。青岛、山西、枣庄是我随着父辈漂泊的轨迹;五机部、四机部、国棉厂、橡胶厂是我人生五十年所经历的印记;

“心中有个兵工厂”、 “我们是个钢城的子弟”、“我们都是棉纺厂的孩子”,这十六个青岛老厂,大约最少也有三代子弟了吧?可能仍记得住乡音?

每一个行业、每一个厂,都与三线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有着厚重的让人抹不去忘不掉的历史记忆。

因篇幅原因,发此文寄希望于能唤醒更多的三线记忆,与三线人一起找回我们曾经的父辈往事。

16个三线老厂16个小青岛,山东棉纺的孩子,能否找回集体回忆

三线备忘·只为不不被遗忘

1、三线子弟可搜索【厂名+三线备忘】查找所写三线厂

2、欢迎三线子弟与三线人关注,让我们共同找回曾经的三线记忆

3、期盼您的留言,任何只言片语,都是对我们子弟童年的追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青岛   蒙阴   枣庄市   渭南   惠民   枣庄   济宁   临沂   棉纺织厂   棉纺   山东   子弟   分厂   地点   集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