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鱼大部分人都没见过,时隔三十年又发现了,名字估计你都没听过

很多人认为长江流域禁渔才半年左右的时间就出现多鱼的现象,觉得非常假不真实。“要这么夸张吗?禁鱼不到一年长江就多的就是鱼儿?还有很多大鱼!有没点常识,鱼就不须要生长过程……”,这是钓鱼读者的真实留言,代表了很多读者的看法。

这鱼大部分人都没见过,时隔三十年又发现了,名字估计你都没听过

鱼,确实需要一定的生长过程,这个相信每个钓鱼人人都知道,不不不,我写错了,应该是所有人都知道。但是,我们都知道每年的三至六月份,是鱼类产卵繁殖后代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内从产卵到孵化成鱼苗,再从鱼苗长成小鱼,也就几个月的时间。在这几个月的时间内,有部分鱼苗可能会长得快一点,就好比人类,有些小孩出生后会长得快一点,鱼类也是一样。故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会形成鱼群再正常不过了。

不可否认,禁渔半年以来,长江流域内的鱼,具有种群恢复性,鱼群增大性的趋势。而且,很多以前钓鱼人很难钓到的鱼,都陆续重现于长江。其中有一种非常珍贵的鱼种,连续两次被科研人员发现,这是近三十年来的奇迹。这种鱼很多见都没有见过,甚至连名字你都没有听过,只有老一辈的钓鱼人才认识它,垂钓过它,它的名字叫做刀鲚!

这鱼大部分人都没见过,时隔三十年又发现了,名字估计你都没听过

这鱼是近三十年来,继去年科研人员在石首江段调查到刀鲚(2020年6月7日和8日各调查到1尾)后,6月4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濒危鱼类保护课题组科研人员,在长江中游干流嘉鱼站位的长江渔业资源与环境调查和长江流域水生生物资源监测过程中,调查监测到刀鲚(长颌鲚)1尾,系今年首次监测到刀鲚上溯到长江干流中游嘉鱼江段,也标示着刀鲚生殖洄游群体最早上溯到达嘉鱼江段的时间。第二次在刀鲚生殖洄游上溯时间窗口内在长江中游干流江段调查到刀鲚。

这鱼大部分人都没见过,时隔三十年又发现了,名字估计你都没听过

认识刀鲚

刀鲚,又名刀鱼、毛花鱼、野毛鱼、梅鲚等。是鲱形目、鳀科、鲚属鱼类。刀鱼分几个种类,比如黄河刀鱼、长江刀鱼等,本文介绍主要以长江刀鲚为主。

作为“ 长江三鲜”之一的刀鲚,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每100克刀鱼就含有18.4克蛋白质和4.6克脂肪,另外还含有磷、铁、钙、锌、镁及维生素A、B1、B2等多种营养成分。

1、外表

外形从头向尾部逐渐变细,腹部圆润,上颔长,几乎到达胸鳍基部,胸鳍鳍条细长,有6个长得细丝并超过腹鳍,臀鳍长,并与尾鳍相连,尾鳍短小,臀鳍软条80条,体长可达41厘米。体银白色。背侧颜色较深呈青色、金黄色或青黄色。腹部色较浅。尾鳍灰色。

这鱼大部分人都没见过,时隔三十年又发现了,名字估计你都没听过

2、生活习性

首先,刀鲚是一种栖息于沿海、河口,可以忍受淡水的洄游性鱼类,

其次,它以挠足类、枝角类、轮虫等浮游动物为主要食物,也会摄食小鱼的幼鱼,摄食的种类常与栖息地及鱼体大小有关。

生长速度不一,在鱼苗和幼鱼期生长速度较快,每天平均可长1毫米左右,同龄成鱼生长速度差异较大。

刀鲚主要分布于西北太平洋区,包括日本、韩国、中国黄海、东海等海域。主要分布于中国、日本、韩国、朝鲜。在我国北起辽宁辽河,南至广东沿海及其与海相通的河流、湖泊都有分布。

这鱼大部分人都没见过,时隔三十年又发现了,名字估计你都没听过

它的最大特点就是,刀鲚在海洋里生活不集成大群,多分散在沿海及附近海域的底层,属于近海底栖鱼类。当进入长江口附近时,会逐渐集成大群,并且会改变生活水层,由底层上升到中、上层。多栖息在水流混浊的水域中,清水中较少。生殖洄游时停止摄食。

每年春季2月下旬至3月初成群的个体由海进入江河及其支流或湖泊中进行产卵洄游。洄游时在长江中下游分布比较多,基本在长江口至洞庭湖一带,包括各通江河道和湖泊。部分刀鲚在早春时期也有些进入钱塘江,上溯至桐芦一带,但数量有限。

这鱼大部分人都没见过,时隔三十年又发现了,名字估计你都没听过

刀鲚的现状

刀鲚一直以来都是长江中下游的重要经济鱼类,从历史上的相当可观的捕捞量可以看出来。

据现有数据显示,上世纪70年代,江苏省从长江里捕获刀鲚的捕捞量,每年可以捕捞到约为1700吨,到了80年代时,年捕捞量下降到了1500吨,证明依然还有大量的刀鲚的存在。可惜的是,自80年代开始,由于过度捕捞、水工建设、各种电毒炸等人类活动的影响,长江中下游洄游型刀鲚的产量迅速下降,在90年代还能维持在900吨/年,而2011~2012,年捕捞量不足10吨/年。

这鱼大部分人都没见过,时隔三十年又发现了,名字估计你都没听过

由于刀鲚越来越少,在2019年2月1日取消了所有刀鲚专项捕捞许可证制度,禁止捕捞刀鲚。2020年1月1日开始,长江流域332个水生生物保护区全面禁捕。其实刀鲚已经列入《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7年 ver 3.1——濒危(EN)。

自2020年开始禁捕以来,又恰逢今年开始的10年的禁渔期,刀鲚在长江流域又出现喜人的情况,刀鲚上溯洄游产卵群体正逐渐恢复。从2019年开始,鄱阳湖的刀鲚资源呈现明显的强势恢复趋势。

这鱼大部分人都没见过,时隔三十年又发现了,名字估计你都没听过

据九江市水产科学研究所的调查,刀鲚生殖洄游群体连续两年具有恢复的势头,而且每年最早于4月中旬就已经洄游到达湖口江段,部分进入鄱阳湖水域进行产卵繁殖,还有一小部分继续沿长江干流上溯。随着时间的推移,或将有更多的刀鲚生殖洄游群体路过嘉鱼江段,陆续抵达洞庭湖水域,选择适宜产卵区域进行产卵繁殖。

只是刀鱼寿命不长,一般为4-5冬龄,最长不超过6冬龄,这也是说刀鲚的寿命最长不超过6年。当刀鱼的种群数量恢复到一定时间后(比如6~7年后),是不是可以让钓鱼人垂钓呢?毕竟,对于钓鱼人来说,自然老死也是一种浪费啊!各位读者,有几个人钓过刀鲚?估计很少很少人钓过了。

这鱼大部分人都没见过,时隔三十年又发现了,名字估计你都没听过

最后建议:作为一个钓鱼人,需要文明施钓。而且,环境保护是每个钓鱼人的责任!请随手带走自己身边的垃圾,创造一个美好的钓鱼环境!如有不同观点或作者有误,可以在评论区里指正。我是钓鱼铃当,记得关注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9

标签:嘉鱼   鄱阳湖   长江流域   洞庭湖   生殖洄游   臀鳍   胸鳍   尾鳍   干流   鱼苗   中下游   长江   鱼类   名字   时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