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西寻访“古建国宝”,佩服祖先的智慧,难怪梁思成也赞叹不已

木构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主流,而唐代更达到高峰,其后各朝建筑规范都是建立在唐代的基础上。但直到民国时期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在山西发现佛光寺为止,世人皆以为只有日本才能看到唐代的木构建筑。如今,中国已知的金代以前的木构建筑有146座,光山西境内就有106处,可说中国古代木建筑七成以上都在山西。这趟我们就到山西去,寻找那些不为人知的珍贵木构建筑。

在山西寻访“古建国宝”,佩服祖先的智慧,难怪梁思成也赞叹不已

远观悬空寺,只见那一根根仿佛细得不可思议的木柱支撑著整座寺庙。想到前人竟能在悬崖上修建出这样的一座建筑,不禁肃然起敬。柯炳钟 摄


从壁画中找到的国宝

佛光寺


在山西寻访“古建国宝”,佩服祖先的智慧,难怪梁思成也赞叹不已

佛光寺七铺作斗拱是现存中国古建筑中斗拱挑出层数最多的。柯炳钟 摄

中国经过长年天灾人祸和战乱,加上木头易受火灾、虫蛀等破坏,能留下来的木构建筑所剩无几,甚至在 1937 年前,很多建筑专家都认为中国已经找不到唐代木建筑。

某一天,建筑大师梁思成偶然看到一本《敦煌石窟图录》的画册,其中 61 号洞中有一幅唐代壁画“五台山图”,图中一座叫“大佛光之寺”的庙宇引起了他的注意。后来,他们查到了原来佛光寺始建于北魏,唐武宗灭佛时被毁,12年后重建。而被毁之前的“大佛光”之影像,正描绘在千里之外的敦煌石窟,可想而知这座寺院在当时地位的崇高。

在山西寻访“古建国宝”,佩服祖先的智慧,难怪梁思成也赞叹不已

图为以数码化展出的五台山图(局部),正上方可见“中台之顶”的标示。余晴峰 摄

五台山图

原画高 3.42 米、宽 13.4 米,反映了晚唐、五代时的寺院形制。图中央最高峰榜题“中台之顶”,其余东南西北台各有标示。此图描绘了从山西太原经五台山到河北镇州(今河北省正定县)周围 800 里内的山川城池景色,是古代罕见的巨大形象地图,梁思成就是凭它寻到佛光寺。

画中所绘建筑有别于现存单层七开间的佛光寺大殿,可能是唐朝会昌灭佛(西元 845 年,唐武宗下令拆毁大量佛寺,并命僧尼还俗)前的佛光寺形貌。

也许是冥冥中自有注定,在 1937 年卢沟桥事变前夕(6 月 26 日),他和夫人林徽因在这张壁画的指引下,前往五台山考察,终于在山西五台山豆村发现了当时中国仅存的唐代木结构建筑──佛光寺,终于打破了只有日本才能找到唐代木构建筑的说法。

第一国宝

佛光寺的正殿东大殿被梁思成称为中国“第一国宝”,是因为年代久远──它是中国现存的三座唐代木构殿堂型构架建筑中规模最大、最古老、最典型的实例。大殿建于唐大中十一年(西元 857 年),梁间有唐代墨迹可资考证,如梁底有“女弟子宁公遇”之名(应为供养人)。建筑形制也很独特:大殿架构由屋深柱网、铺作层和屋顶梁架三部分叠加而成,七铺作斗拱(即七层斗拱,斗拱在宋代前被称为“铺作”)纵横恣肆,是现存中国古建筑中斗拱挑出层数最多、距离最远的一个实例。


中国最老木构建筑

南禅寺


在山西寻访“古建国宝”,佩服祖先的智慧,难怪梁思成也赞叹不已

南禅寺内的造像均表情逼真,栩栩如生。王铭伟 摄

除了佛光寺外,五台县境内还有一座更古老的寺庙南禅寺。它是五台山佛教寺院中最小的一座,但却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

因“小”而免祸

南禅寺大殿建于唐德宗建中三年(西元 782),比佛光寺东大殿还要早75年。它是中国唯一一座建在“会昌灭佛” 前还能保留下来的佛寺殿堂。为什么它没被拆毁?大概在那佛教鼎盛的当时,南禅寺就只能算是个山村里的小庙,反倒是因为小到没人注意才能逃过一劫。跟佛光寺雄伟的东大殿比起来,南禅寺的主要建筑大雄宝殿面阔三间,单簷歇山顶,显得小巧而秀气。

在山西寻访“古建国宝”,佩服祖先的智慧,难怪梁思成也赞叹不已

有人说南禅寺像日本的寺庙,其实日本寺庙设计 大都是唐朝遗风。何谓真正的唐风?你可以在这个偏远的乡村寺院南禅寺找到答案。王铭伟 摄

南禅寺除了建筑历史外,殿内佛坛上 17 尊佛教造像都是唐代原塑,是国内硕果仅存保有唐代彩塑的古刹。看管人员说造像都是木塑泥胎,抬头望之,每个都风度翩翩,充满了人与神的灵气。南禅寺曾因被暴力盗劫而关闭,目前已重开,游客请紧记好好爱护文物。

佛门圣地——五台山

五台山由东、南、西、北、中五座山峰环绕而成,平坦宽阔,犹如垒土之台,故名五台山,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五台山自东汉永平十一年(西元68年)开始建庙, 至今历时近 2 千年,形成了中国唯一一处青庙(汉传佛教)和黄庙(藏传佛教)并居一山的道场,被誉为中国佛教的缩影。五台山迄今仍保存 7 个朝代的寺庙建筑共47处,各寺除了拥有堪称典范的古建艺术外,更荟萃了彩塑、壁画等文物。


无钉之寺

镇国寺


唐以后的五代十国时期社会更加动荡,战乱频仍,木构建筑能够保留至今者寥寥可数。如今在中国只有山西保存了这个时期的木构建筑,其中平遥镇国寺万佛殿正是代表作,全寺没有一口钉子,所有结构都是木头与木头相互卯碶而成。

在山西寻访“古建国宝”,佩服祖先的智慧,难怪梁思成也赞叹不已

在山西寻访“古建国宝”,佩服祖先的智慧,难怪梁思成也赞叹不已

万佛殿最大的看点是全榫卯的结构,斗拱大如繁花, 相比起后期的明清建筑更显大气。王铭伟 摄

万佛殿为北汉天会七年(963年)建造,虽历经多次维修,但至今仍完整地保持了唐晚期到五代建筑风格。殿内屋顶采用单簷九脊歇山顶,簷高 5.27米,簷出 2.94 米。这么深的出檐,令古殿能很好地防范雨水侵蚀。我们前往参观当天就适逢一场大雨,我们几个人挤在万佛殿的屋簷下避雨,人虽多却没有人淋湿。雨下得虽大,雨水仅仅打湿大殿屋簷下台阶的三分之一,我们避雨处的墙体更是滴水未溅。

在山西寻访“古建国宝”,佩服祖先的智慧,难怪梁思成也赞叹不已

榫卯结构示意图

古人智慧似乎要比今人高的多。镇国寺除了万佛殿建筑外,殿内的 11 尊彩塑也是五代时期的作品,均为中国现存寺庙中仅有的五代时期稀世珍品。后院三佛楼墙壁上的明代壁画,以佛祖释迦牟尼的一生为主要内容,同样不容错过。


世界三大奇塔之一

应县木塔


在山西寻访“古建国宝”,佩服祖先的智慧,难怪梁思成也赞叹不已

何沐恬 摄

梁思成给妻子林徽因的信中说过:“这塔真是个独一无二的伟大作品。不见此塔,不知木构的可能性到了什么程度。我佩服极了,佩服建筑这塔的时代,和那时代里不知名的大建筑师,不知名的匠人。”这座让梁大师佩服得五体投地的木塔全称“佛宫寺释迦塔”,俗称“应县木塔”。

木塔建于辽清宁二年(西元 1056 年),若是一座石塔或砖塔,留存千年属正常,最奇妙的是它是全木结构,没有一块砖石(除了底层的土墙)。塔高 67.31 米,全塔无一口铁钉,完全由 54 种斗拱榫卯咬合垒迭而成。曾经有人计算过,整个木塔共用红松木料 3,000 立方米,约 2,600多吨重。最神奇之处是这座全部由木头建成的木塔历经近 960 多年的风雨侵蚀、战火地震,其中震度在五级以上就有十几次,却仍屹立不倒。木塔结构巧夺天工,然而尽管与意大利比萨斜塔和巴黎埃菲尔铁塔并称“世界三大奇塔”,名声却远不如前两者。塔体近年有倾斜的倾向,如此壮观的木塔也不知道能挺立多久 ......

传说之塔

木塔除了本身建筑是国宝,塔内还珍藏佛家重宝佛祖释迦牟尼的真身佛牙舍利。相传西元前 486年,释迦牟尼涅盘后留下四颗佛牙舍利,其中两颗被捷疾罗盗去,捷疾罗因惧怕沙门天王之子哪吒而将佛牙献出,唐贞观年间由哪吒授予道宣律师后建塔供奉。也就是说这座塔在唐代已经存在了,应县自古就传说木塔里面的佛牙是托塔天王李靖之子哪吒请来的,其所托之塔即是应县木塔。传说中指的是唐代,但木塔始建于辽代,二者虽不符,但这也使塔本身更添了传奇色彩。

有别于山西一般的寺庙佛殿在平面空间中运用悬塑加强场景立体感的做法,应县木塔每一层均以单体佛像雕塑构成对称稳重的布局,利用塔的五个明层再配以佛的应、报、法三身,层层上升,最终的九尊佛像以象征宇宙真理的曼荼罗方式呈现,登塔仿佛是凡夫俗子进入圣人佛界的一次开悟之旅。目前为了保护塔体,只有一楼仍开放参观,大家只能从图片中看到内里的结构了。


第一层

在山西寻访“古建国宝”,佩服祖先的智慧,难怪梁思成也赞叹不已

王铭伟 摄

内有11米高的释迦牟尼金身坐像,是中国目前最高的室内泥塑。左手结予愿印,右手结无畏印。


第二层

在山西寻访“古建国宝”,佩服祖先的智慧,难怪梁思成也赞叹不已

王铭伟 摄

一佛二菩萨和二胁侍。主像为应身释迦牟尼佛,左为普贤菩萨像,右为罕见的四臂文殊像,后面还有两位胁侍菩萨。


第三层

在山西寻访“古建国宝”,佩服祖先的智慧,难怪梁思成也赞叹不已

王铭伟 摄

为金刚塔式布局,上塑五智如来中四佛 (东方阿閦佛、西方阿弥陀佛、南方宝生佛、北方不空成就佛)坐于莲花宝座上。


第四层

在山西寻访“古建国宝”,佩服祖先的智慧,难怪梁思成也赞叹不已

王铭伟 摄

一佛二菩萨二弟子:毗卢遮那佛为中心,包括迦叶、阿难两弟子,文殊、普贤两菩萨及拂林、獠蛮两引童。


第五层

在山西寻访“古建国宝”,佩服祖先的智慧,难怪梁思成也赞叹不已

王铭伟 摄

一佛八大菩萨呈曼荼罗排列的九尊佛像,象征佛从应身、报身进入了法神佛境界;中心最大的毗卢舍那佛(即大日如来)结智拳印。


惊心动魄

悬空寺

在山西寻访“古建国宝”,佩服祖先的智慧,难怪梁思成也赞叹不已

王铭伟 摄

知道恒山有一座悬空寺,源于金庸在《笑傲 江湖》所写:“那悬空寺共有楼阁二座,皆高三 层,凌虚数十丈,相距数十步,二楼之间,联以 飞桥。飞桥阔仅数尺,若是常人登临,放眼四周皆空,云生足底,有如身处天上,自不免心目俱摇,手足如废 ......”金庸把悬空寺写得如此高大上,令我充满向往,但当在远处眺望时,却产生了期望过高、反差过大的失落感,哪里有耸立峰顶,宛似仙人楼阁,现于云端呢?

满天神佛的寺庙

直到攀上悬空寺,才真正体会到它的险,那种感觉完全不一样。整座寺庙为木质框架式结构,分主殿和两座飞楼。进山门后不远处为主殿,殿的地基全用条石砌成,站在上面还没感觉到悬空寺的险峻之处。

主殿分上下两层,下层原来为和尚食宿的禅房,上层则为神仙的居所。中国人所信仰的各路 神仙都挤在这座小庙里面:三佛殿中有佛教西方极乐世界西方三圣──阿弥陀佛、观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太乙殿中有道教太乙天尊,关帝殿中有民间香火最盛的关二哥。在主殿两侧配殿里还有伽蓝神、送子观音、地藏王菩萨、千手观音等,民间信仰中的诸天神佛都济济一堂。

手脚并用爬悬空寺

过主殿后才进入悬空寺的险处,主殿与两座高10余米的三层九脊飞楼之间以2 条栈道相连,宽度仅能容纳一人通过。上层栈道为木板铺成,连接两楼的第三层;而下层栈道直接在崖壁上开凿,连接两楼的底层。去程走下层栈道还不觉有什么;回程时走上层木板铺成的栈道时,吱 吱嘎嘎的作响,竟有点怯了。走完后回头一看,整座飞楼距地面高约50米,一面紧贴陡峭的绝壁,其余三面悬空,每一层外均向外伸有回廊。回廊下只靠几根长十几米高的碗口粗木柱支撑,游客们都觉得要是多站几个人在上面,说不定就塌了。在旁边的扫地大婶搭腔道:“以前悬空寺 建成时,没有这些支撑木桩,香客们看见悬空寺似乎没有任何支撑,害怕走上去寺会掉下来,为了让人们放心,所以僧人们才在寺底下安置这些木柱。”

下楼看了介绍才知道真正的重心撑在坚硬岩石里,利用力学原理半插飞梁为基。巧借岩石暗 托,梁柱上下一体。整座寺庙的底部一共埋了 27 根木质横梁,直径约 50 厘米,这些木梁均曾被桐油浸泡,其中一端依靠榫卯结构固定在山体之中,另有一部分承接寺庙主体建筑,并从主体建筑下伸出 1 米左右以承接栈道部分。

悬空寺何时建成?又是何人所建?

在历史上有不同说法。其中一说法称该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五年(491年),由北魏孝文帝下令建造。古代工匠根据道家所描述的 “不闻鸡鸣犬吠之声”的生活环境,在悬崖上建设了悬空寺,建成时原名为玄空阁,后因为“悬”和“玄”谐音,以及寺庙建在了悬崖的半山腰处,遂被称为悬空寺。历代都对悬空寺作过修缮,现存建筑大多为明清时期重建。


王铭伟、柯炳钟等/图  柯炳钟等/文

文章刊登在《畅游行》2019年7月号,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山西# #建筑# #人文# #旅游#

我是@Uni旅图,欢迎关注。摄影或旅行,总有一个在路上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8

标签:山西   木塔   应县   释迦牟尼   西元   佛牙   佛光寺   佛殿   斗拱   佛教   赞叹不已   栈道   唐代   寺庙   祖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