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化|佛首识别指南

佛首,是佛教艺术中不容辩驳的美的象征。它们或许庄重典雅,唇角一抿间,便是对世间的无限慈悲;或许自在安然,低眉垂首时,好似在万丈红尘中拾得一朵莲花。

佛教文化|佛首识别指南

铜鎏金佛首,云英艺术馆藏


佛首,往往是整尊佛像最具艺术性的部位,既代表着一尊佛的身份和地位,又蕴含着自己独到的艺术特色,是我国雕塑史上的瑰宝。这些或慈悲、或安详的佛首,既是千百年来信众们愿望的汇集,也是当年雕塑技术的巅峰。

只是,当我们面对一尊佛首时,该如何在欣赏它的美的同时,了解到它蕴含的意义呢?赶紧跟着云宝来看看这份简易的
佛首识别指南吧!


佛教文化|佛首识别指南

佛首的构成

佛首由头光、肉髻、髻珠、发髻、白毫、三道构成;


佛教文化|佛首识别指南

肉髻

肉髻:传说中修行圆满时头顶的骨肉隆起形成的尊贵之相,其形如髻;


佛教文化|佛首识别指南

水波发式

水波发式:在佛造像诞生初期就已出现,形状如水的波浪一样曲线排列,有纵向分布,也有横向分布;


佛教文化|佛首识别指南

涡卷发式

涡卷发式:水波纹的一个分支,在水波式的发纹中结合了涡卷,涡卷有大有小,一般出现在正中,或以中线为基准,两边对称分布,多为右旋;


佛教文化|佛首识别指南

螺发

螺发:来自古印度,像田螺一样,一个一个地布满整个头顶,还可仔细区分成许多小的类别,如小圆锥点形、扁圆S形、漩涡形等等;


佛教文化|佛首识别指南

磨光发式

磨光发式:属于无发纹发式,发髻与肉髻都光滑无雕琢。在早期也有过肉髻磨光,但发髻却有发纹的例子,十六国时期多见;


佛教文化|佛首识别指南

髻珠

髻珠:珍藏在发髻中的宝珠,圆球状。《法华经》比喻为甚深大乘经,也有比喻为禅定中的三昧境界。最早出现于北齐,那时的髻珠还很小,后随着年代发展越变越大;


佛教文化|佛首识别指南

白毫

白毫:属于如来“三十二相”之一,即眉间白毫相,传说眉间白毫右旋状,放光明,如日正中。在我国的雕塑艺术中大多呈现为眉间圆形珠状的特征;


佛教文化|佛首识别指南

头光

头光:头光就是头部后面的轮形图案,根据年代的不同,也有火焰纹式、圆盘式。头光、身光统称为背光。


佛教文化|佛首识别指南

云英艺术馆是武汉地区第一座大型综合类艺术馆,是李寿昆先生回馈社会的一个文化机构。艺术馆由一群有使命感的青年人运营,致力于传承中华文脉,探索中国智慧,向公众提供有思想的文化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大乘   文脉   佛教   鎏金   北齐   拾得   发式   发髻   艺术馆   水波   慈悲   雕塑   头顶   年代   佛教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