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县,并不陕北的陕北小城,十年前我在这里挖石油

2020年8月底,我自驾西北大环线来到山西吉县,在看过壶口瀑布后,我赶着夜色马不停蹄过界到陕西宜川。我的下一个目的地是延安,中国红色革命的圣地。


富县,并不陕北的陕北小城,十年前我在这里挖石油

富县界


从宜川去延安,有两条路线可供选择,一条是取道延长县去延安,另一条,是继续沿着309国道到富县,再经由富县北上。对有些人而言,要在这两条路线中做出抉择,路况、距离,一番比较,多少需要费些思量。但对我而言,选择后者,却无需任何迟疑。


这种果断,源于我和富县曾经的一段往事。



富县的阳光 洗黑我的皮肤


2011年,我在长安大学石油工程系就读。大三刚结束,学校给系里每个人都安排了一个地方生产实习。石油工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此前几年,我们到过安徽巢湖、内蒙古阿拉善右旗,在咸阳、秦岭附近进行野外地质学习,就更是家常便饭了。



这一次,我和我的另外一个同学被分到了富县直罗油田。富县在延安以南,铜川以北,那时候,高铁网络尚不发达,从西安到富县,两百多公里路程,我和同学晃晃悠悠坐了六七个小时汽车才到。


油田、矿藏远离城区,野外工作的条件向来艰苦。出于对我们的关爱,油田领导并没有安排我们住在井上,而是下榻在县里的招待所。我们也不用天天往油田上跑,主要工作是在办公室整理资料,给高工们帮帮手。只有涉及到具体技术环节的学习,才会坐车前往几十公里外的井上。


这种安排正中我的下怀。


大三结束后,我已笃定要继续考研。不过,目标并非是本专业或相关专业,而是中国传媒大学电视系。随着年岁的增长,埋藏在我心底多年的记者梦,越来越强烈地占据了我的内心。所以,我决定在富县为期一个月的生产实习结束后,全身心投入到中传考研的备战当中,而那之前,我有了一个可以完全放空自我的周期。


在富县的日子简单而纯粹,除了去油田驻在县里的办公室帮忙整理数据,我和同学二人所有的消遣,几乎都花在仔细打量这个陕北小县城身上。我和同学两个都是南方人,虽然在西安读书已有三年,但来陕北还是第一次,对于这片从未涉足的土地,我俩充满了无限的兴奋和好奇。


诗人顾城曾写过一首诗,诗名叫《生命幻想曲》,完整内容多年来已经淡忘,其中有一节却让我印象深刻,“没有目的,在蓝天中荡漾。让阳光的瀑布,洗黑我的皮肤”。诗人的心境,并不总是能被人理解。但走在富县的街道上,无忧无虑、漫无目的如我,却突然感受到了顾城的那份慵懒,以及慵懒背后抑制不住的青春气息。


我对陕北的认知,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源于《平凡的世界》和《白鹿原》这两部伟大的文学作品。陕北?不就是那贫瘠又雄伟的黄土塬,塬上那一孔孔土窑洞,以及窑洞里的百姓吃的那一碗油泼辣子面吗?随着我在富县待的时间越来越长,我开始不断修正内心中荒谬的刻板印象。


富县,并不陕北的陕北小城,十年前我在这里挖石油

鸟瞰富县


一条洛河穿城而过,不远处的太和山,山峦逶迤、林木竞秀。富县,完全不似文学和影视作品当中描绘的苍茫与荒芜。如果不是沿街随处可见的面店,宣示着某种地域特色,我恍惚以为自己来到的就是一座南方小城。我和同学两人前前后后在富县住了整一月,也在心底滋生出一种对于这座陕北县城的别样情愫。


这种情愫,促使我九年后抵达毗邻的宜川县时,毅然决定追寻往事的遗痕,再次踏上这个并不陕北的陕北县城。



富县 因鹿得名


富县,陕北和关中平原的天然地理分割线。富县以北,是能源矿产的天然聚宝盆,富县以南则是关中平原,自古以来,农业发达、商贸繁盛。富县的石油资源也很丰富,但富县之所以叫富县,倒并非因为它富庶,而源于一个传奇的历史故事。


相传,北朝时期,朝廷为谋求固边传旨筑城,城址选在洛河督河村,并插黄旗作城标。翌日,黄旗不翼而飞,官吏飞骑搜寻,终于在龟山脚下发现城标。原来,城标被一只金色麋鹿衔来此地。众官员展望四野,见龟山踞三川要地,扼五路咽喉,地当要冲,势属天然,遂决定迁城址于此。竣工之日,又命之以鄜州。


富县,并不陕北的陕北小城,十年前我在这里挖石油

富县夜景


为何叫鄜州?精髓全在这“鄜”字,仔细看,这“鄜”字不就是左边一头鹿,右边衔着一面旗么?


鄜州以前真是一个州,唐朝时,开国元勋尉迟敬德还在鄜州担任过都督,是北方边关的最高政治军事首领。尉迟敬德在任期间,扩建城池、建设教场、屯田练兵、修建宝塔,鄜州的发展迎来鼎盛。唐代诗人韦庄客居鄜州时,曾趁着酒意写下《丙辰年鄜州遇寒食城外醉吟五首》,其一有道:“满街杨柳绿丝烟,画出清明二月天。好是隔帘花树动,女郎缭乱送秋千”。


端的是一派繁华、祥和和富足的景象。


鄜州作为州的建制,一直延续到辛亥革命前。在那之后,鄜州废州设县,行政等级下滑,1964年,因为“鄜”字生僻,国务院颁令更名为富县,存在1500余年的“鄜州”之名就此退出历史舞台。不过,在陕西话中,“富”字的发音本就是第一声,从这个角度来看,倒也最大程度上保留了它的韵味。


富县,并不陕北的陕北小城,十年前我在这里挖石油

鄜州广场/金色麋鹿


鄜州之名不在,对鹿的崇拜却依旧盛行。九年后再次来到富县,我住在离鄜州广场不远的沙梁街。鄜州广场是富县的交通动脉,不仅连接着洛河南岸的主要交通要道,还勾连富北大桥直通洛河北岸。鄜州广场旁的转盘中央,一只金色麋鹿脚踩祥云,腾空而起,在夜色中尤为动人。毫无疑问,它的存在,意在提醒过路人:富县,这是一座与鹿有着深厚渊源的城市。


富县,并不陕北的陕北小城,十年前我在这里挖石油

富县汽车站巷道


富县的变化太大,街道变宽了,大楼变高了,街边的路灯明亮耀眼。我沿着洛河一路走一路看,走到县里的汽车站附近,才找到一丝记忆中的影子。2011年我和同学背着包,正是从一条狭窄的过车道走出富县汽车站,开始拥抱这个城市。如今,狭窄的过车道模样依旧,在快速的城市变迁中,这里想必了也承载了很多富县人的记忆吧。


富县,并不陕北的陕北小城,十年前我在这里挖石油

汽车站三岔路


富县汽车站往南的三岔路,沿街仍有一些老建筑留存。不过,很多店面大门紧闭,人气并不足。显然,富县的中心,在过去十年,已经在悄悄发生迁移。扭头回望三岔路口的刹那,我突然想起贾樟柯的电影《江湖儿女》中,巧巧举枪喝退小混混,以一个弱女子的豪情和勇气成功救了斌哥的画面。电影中打斗的发生地,和眼前这条三岔路,是何其相似啊。



直罗镇 富县的灵魂


十年时间过去,我已经完全忘却直罗油田的油井是否在直罗镇,不过,直罗镇在富县乃至延安的旅游榜单上名列前茅,即便是酒店的前台,也一直叮嘱我千万要跑一趟,否则算是白来富县了。


直罗镇在富县以西,有近五十公里的距离,并不算近。但一条309国道勾连两地,所以交通极其方便。309国道,起自山东威海的荣成,终于甘肃兰州,是中国公路交通网络中东西向非常重要的一条主干道,我从山西临汾开始,一路走的都是这条路,亲切感十足。


富县,并不陕北的陕北小城,十年前我在这里挖石油

直罗镇


去直罗镇的这天,天气格外好。蓝天白云,光影摇曳,惹人心醉,难不成,天地神灵也知我这是一趟怀旧之旅,特意如此安排?


富县,并不陕北的陕北小城,十年前我在这里挖石油

打花牌


因为远离县城,镇子格外宁静,只有打国道路过的车辆,时不时按下几声喇叭,才会短暂打破这种宁静。几个老人围坐在超市门口打花牌,花牌游戏多见于陕西、四川以及湖北,我驻足了一会儿,还是没有搞懂它的规则,悻悻离开,直奔直罗战役纪念馆而去。


富县,并不陕北的陕北小城,十年前我在这里挖石油

直罗镇战役纪念馆


直罗镇在中国近现代革命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1935年11月,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带领中国工农红军,在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后抵达这里,并在这里进行了著名的“直罗镇战役”。此役在极端艰难的情况下,凭借着英勇的决策和魄力,最终全歼国民党一师一团,还活捉了国民党109师师长牛元锋,为中央红军把“革命大本营”放在陕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富县,并不陕北的陕北小城,十年前我在这里挖石油

纪念碑


不过,八十年岁月淙淙。若不是柏山下这座纪念馆,可能已经很少有人能够记住当年那场改变中国现代革命甚至是国家命途的战斗了。


富县,并不陕北的陕北小城,十年前我在这里挖石油

烈士陵园


直罗战役的纪念碑兀然挺立,打远就能瞧见,我站在碑下注视,一种庄严和崇敬油然而生。绕过纪念碑拾级而上,就是直罗战役烈士陵园,纪念馆建成后,在当年那场战斗中牺牲的红军烈士,其骸骨被陆续搜集,并转移到这柏山脚下,规模之大,也让人对那场战斗的惨烈有了更直观的感受。


富县,并不陕北的陕北小城,十年前我在这里挖石油

柏山寺塔


富县,并不陕北的陕北小城,十年前我在这里挖石油

八面八角楼阁式砖塔


从烈士陵园再往上,柏山寺塔映入眼帘。此塔始建于北宋,距今已有近千年历史。从形制上看,柏山寺塔为八面八角楼阁式砖塔,造型别致,塔身挺拔。柏山寺塔本就矗立在柏山之巅,塔身又高43.2米,站在其下,香火鼎盛之时的雄伟多少能够想象。往事越千年,柏山寺在岁月的流转中已然不存,只留下这座佛塔,供人凭吊和想象。



石泓寺 荣光不再


离开镇子,我向着直罗之行的最后一个目的地——石泓寺石窟进发。石泓寺石窟离镇子有近20公里,远离309国道的喧闹,我开着车,一头转进深山幽谷当中。左侧的川子河夺路而出,水流湍急,光影在山谷间不断交错,即使是盛夏,也丝毫不觉得燥热。


富县,并不陕北的陕北小城,十年前我在这里挖石油

石泓寺石窟


不一会儿,右前方有一山崖壁立万仞,形如刀切。虽然崖壁上郁郁葱葱,但一排洞窟排列地整整齐齐,我知道,这便是石泓寺石窟了。


富县,并不陕北的陕北小城,十年前我在这里挖石油

门扉虚掩


石泓寺石窟十多年前就被评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因为名气不大、地处偏野,少有人问津。偌大的停车场,空空荡荡,斑驳的铁门虚掩着,我推开门,不见一人,只有几条小狗看到我进来,摇着尾巴作警惕状。


富县,并不陕北的陕北小城,十年前我在这里挖石油

看守大哥


我在院子里喊了喊,一个四十余岁的中年男人从一旁的屋子里走出来,我问他,“你是管理人员吗”?


“对”,他回答。


“没有其他游客吗,看着就我一个”?我再问。


“这里来的人少,就我一个人看守”,大哥笑着再答。


“辛苦了”。


我不急于参观,和大哥坐在院子的树下闲聊,几只小狗这时也放松了警惕,趴在阴凉处继续打盹。


相比于龙门石窟、云冈石窟、敦煌石窟和麦积山石窟这些名窟,石泓寺石窟不仅规模小的多,年代也要晚不少。从现在的考证来看,石泓寺石窟始建于隋,唐宋元明四朝又陆续有雕凿,目前,一共有10个窟,大大小小的造像超3300余尊。


富县,并不陕北的陕北小城,十年前我在这里挖石油

在陕北这片地域,像石泓寺石窟这样规模的还有好几处,它们的存在,与宗教地理迁移有着直接的关系。隋唐之后,北方游牧民族不断南侵,中原版图骤减。那时候,陕北是抵御侵略的前哨地带,杀戮、死亡不断上演。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全部寄托在宗教上,雕凿石窟也逐渐在民间盛行。


富县,并不陕北的陕北小城,十年前我在这里挖石油

不过,千年岁月的风化,以及人为的破坏,石泓寺石窟早已不复荣光。我和看守大哥一窟一窟的看,一声一声的叹息。遗存稍微好的几窟,门口镶上了铁栅栏,无法近距离靠近,我站在洞口一遍一遍地打量,遥想当年的盛况,复又看看眼前的荒凉、破败,一种巨大的落寞感瞬间袭上心头。


富县,并不陕北的陕北小城,十年前我在这里挖石油

仅存的大殿


石泓寺石窟中最大的是第六窟,十分不巧,我去的时候不开放。我扫兴地走下台阶,回头看看崖壁下仅存的一间大殿。大殿门梁上悬着一副牌匾,写着“石泓寺”三个大字,让人无法判断它当年到底供的是什么神灵。但这似乎并不重要,石泓寺已然成为一个历史名词,仅存的这间大殿,也像个枯瘪的老人,随时会消弭在岁月的长河当中。


富县,并不陕北的陕北小城,十年前我在这里挖石油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公元756年,亦即“安史之乱”爆发后的第二年,诗人杜甫携家人抵达古鄜州以北的羌村,这一住,就是一年有余。在一个风清月朗的夜晚,杜甫抬头看着明月和苍穹,挥笔写下,“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富县,并不陕北的陕北小城,十年前我在这里挖石油

告别直罗镇,告别富县


一首《月夜》,写尽一代诗圣的悲恸和忧愁。告别直罗镇,告别富县,下一个十年再见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1

标签:陕北   富县   宜川   黄旗   关中   延安   镇子   麋鹿   石窟   纪念馆   汽车站   油田   十年前   国道   战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