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放生”还是“杀生”?看似善举,实则破坏生态

全国政协委员沈开举建议,随意放生承担侵权责任。

沈开举认为,近几年随着社交平台的发展,实际的放生组织远超这个数量。没有科学依据的放生不仅不是善举,还是对原有物种、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破坏,部分放生的物种还属于外来物种,其放生(入侵)甚至会破坏我国的生态平衡。

全国政协委员沈开举,为何要建议增加放生野生动物条款,过度的放生会造成哪些自然生态危害?

我们国家放生的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2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论语说:上天有好生之德,大地有载物之厚。放生原本是一件善举,更是一种美德,但因缺乏对放生的物种了解,加上一些随意放生,导致我国自然水域的江河、湖库和湖泊,出现大量的外来物种,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

是“放生”还是“杀生”?看似善举,实则破坏生态

过度的放生,造成了生态压力

从实际的放生情况来看,随意的放生,看似善举,实则破坏生态,同时增加了外来水生物种入侵的风险。

近些年,我国的水资源生态逐渐变好,水质变得清澈后,适合鱼儿繁衍生息,但由于我国的淡水水域,没有大型的攻击性和肉食性鱼类,导致这些随意放生的外来物种,迅速扩张且大量繁殖,由于缺乏天敌的威胁,使种群越来越大,已经威胁到本土水生物种繁衍。

这些外来物种,很大一部分都是属于肉食性动物,不仅喜欢吃肉,而且还是无肉不欢。有些外来物种,看上去很温顺,实际上不仅凶猛,还具有很强的攻击性,不光是危害到本土水生动物的发展,甚至威胁到人的人生安全,尤其是一些大体型的攻击性外来物种,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肆意放生,不仅会危及到本土水生物种的种群发展,严重的甚至造成灭绝。据统计,我国至少发现了188种入侵植物、81种入侵动物和19种入侵微生物。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公布的全球100种最具威胁的外来入侵物种中,我国就发现了50余种,对农业、林业、水利、畜牧业等造成严重危害,同时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是“放生”还是“杀生”?看似善举,实则破坏生态

外来物种蛇头鱼,具有很强的攻击性

那么,在我国的自然水域,目前有哪些典型的外来水生物种,危害程度有多大?

1)、 红耳彩龟。

红耳彩龟又叫巴西龟,原产于北美洲,对饵料占有性强,在生存空间中占据优势,一旦流入江河,将大量捕食小型鱼、贝和蛙类的卵及蝌蚪,掠夺其他生物的生存资源,使其生存受到毁灭性打击。同时红耳彩龟也是疾病传播的媒介。

危害等级:★★★

是“放生”还是“杀生”?看似善举,实则破坏生态

巴西龟

2)、清道夫。

原产于亚马逊河流域,因善于清洁其它鱼类粪便和鱼缸残渣,做为鱼缸“清洁工”引进。清道夫在我国几乎没有天敌,且繁殖力强。一条清道夫一天能吃掉3000-5000粒鱼卵,严重威胁其他鱼类繁殖生长。目前,在长江以南部分河流已有发现,该鱼已对广东多地生态造成不良影响。

危害等级:★★★★

是“放生”还是“杀生”?看似善举,实则破坏生态

清道夫

3)、罗非鱼。

罗非鱼原名非洲鲫,原产于非洲,现已广泛为其他国家和地区所引进,是联合国推荐养殖的优质水产养殖品种。罗非喜高温且耐低氧,尤其是适宜环境能力超强,在海、淡水中均能生活。罗非是杂食性鱼类,善于抢食力强,且生长迅速极快,如今我国很多区域的湖库,都已经被它们占领。

危害等级:★★

是“放生”还是“杀生”?看似善举,实则破坏生态

罗非鱼

4)、食蚊鱼。

食蚊鱼原产于中、北美洲。因对消灭疟蚊及其他蚊子的幼虫有一定作用,耐污染,适应力强,且繁殖能力极高,被引进到世界各地作灭蚊用途,但因与原生鱼类竞争栖息环境,而破坏生态平衡,以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入世界百大入侵物种。

危害等级:★★★★★

是“放生”还是“杀生”?看似善举,实则破坏生态

食蚊鱼

5)、鳄雀鳝。

鳄雀鳝是北美洲南部特产淡水巨型食肉鱼,属史前鱼类,在地球上已生存1亿多年。 鳄雀鳝是大型凶猛鱼类,最大体长可长3米左右,且食量惊人,它主要生活于纯淡水,偶入咸淡水。鳄雀鳝对淡水水生动物的危害非常大,我国很多地区,均已出现鳄雀鳝的身影,其主要原因还是人为所致。

危害等级:★★★★★

是“放生”还是“杀生”?看似善举,实则破坏生态

鳄雀鳝

6)、鳄龟。

它主要分布在北美洲的密西西比河流域、美国南部、中部地区和中美洲,以美国东南部为盛。鳄龟是食肉动物,但实际上它是杂食性,荤素都喜欢吃,对小鱼、小虾,以及各种贝类和水果蔬菜等都是其猎食的对象,野外个体还会捕食蛇、鸟等。

危害等级:★★★★

是“放生”还是“杀生”?看似善举,实则破坏生态

鳄龟

放生遵循自然规律,从科学的角度,合理、合法理性的放生,让生态环境能够良性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有放生组织超过200余家,这只是有注册登记的,还不算民间自发团体,以及个人自行放生活动等。另外,由于网络发展迅速,在网络上也有不少的放生组织,或者是众人募捐,而后找网络放生组织实施放生。所以,从实际的放生群体来看,要远远的超过目前掌握的数据。

从放生的物种来看。在自然水域进行放生活动时,由于一些人,缺乏对放生物种的了解,放生一些具有危害性的物种,导致生态的破坏。另一种是“带放”机构,因挑选便宜的品种,比如“红耳彩龟”这种价格比较低廉,但对生态危害却很大。原本是抱着善举之心,却因为因缺乏相关的知识,

另外,即使放生本土的物种,也不能过度的放生,一些本土物种,虽然不具备攻击性和危害性,但过度的放生,也会给自然生态造成竞争压力。在自然环境下,食物链原本是处于一个平等状态,但过度的放生,就会引起食物的匮乏,造成一些弱小群体,因得不到食物,而逐渐消失,甚至会导致灭绝的可能性。

是“放生”还是“杀生”?看似善举,实则破坏生态

随意放生

最后:本次提议增加了,放生动物致害责任,具体条文可表述为:随意放生野生动物,造成他人人身、财产损害,放生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危害生态系统或者造成生态损害的,法律规定的机关、人民检察院和有关组织可以提起公益诉讼。

根据《野生动物保护法》第38条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将野生动物放生至野外环境,应当选择适合放生地野外生存的当地物种,不得干扰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生产,避免对生态系统造成危害。随意放生野生动物,造成他人人身、财产损害或者危害生态系统的,依法承担法律责任。下步,将具明确,因随意放生,造成的后果需要承担的责任。

网友们,这是笔者结合自己,根据目前放生造成的生态破坏和此次沈开举委员提出增加放生侵权条款的一些看法。欢迎在下方留言、转发,喜欢的话请关注头条号《鲫鱼杀手》,谢谢大家!


参考资料:《人民网》、《百度百科》、《野生动物保护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善举   北美洲   罗非鱼   生态   清道夫   攻击性   鱼类   水域   物种   野生动物   淡水   随意   等级   动物   我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