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上饶铅山永平报本坊,一坊两古迹,千古竞传颂

永平报本坊位于江西上饶市铅山县古县城永平镇中家巷(今幸福弄)。宋淳熙年问(1174—1189年),铅山知县陈映所建。牌楼匾额上书“报本坊”三字,笔力雄健,为宋代名儒朱熹亲题。牌坊呈四角亭形,木梁架框,单檐飞角,歇山顶式,高5米,占地面积10余平方米,为典型明代亭坊建筑,是铅山著名的“一坊两古迹,千古竞传颂”的景点,今保存完好。

江西上饶铅山永平报本坊,一坊两古迹,千古竞传颂

江西上饶铅山永平报本坊。

宋绍兴六年( 1136年),县城永平镇通利坊有一位申姓医生,年逾七十,久病卧床不起。6月,叛将潘逵兵袭永平,士卒进入申家,眼见药品颇多,以为是殷实富户,举刀威胁老人,扬言不得钱财,就要老命。申医生尚未成年的儿子申世甯见状,奔向床前,伏在父亲身上,愿代父死。士卒向其连砍三刀,申世甯临危不惧。士卒为此孝行所感动,解衣为其裹伤,收刀出门而去。

江西上饶铅山永平报本坊,一坊两古迹,千古竞传颂

宋代名儒朱熹亲题牌楼匾额“报本坊”

申世甯慷慨至孝的精神,迅速在民间传扬。宋名臣赵士礽获知即赋诗赞曰,“申生本医家,首冲众贼怒。有子趋而前,悲泣湿衣裥。愿代父之死,三刀色不怖。贼日汝子孝,解衣亲血污……”铅山知县陈映为表彰申世甯的至孝嘉行,在申家巷建造牌楼。这时南宋理学家朱熹正在鹅湖书院讲学,听到铅山县令陈映谈起申世甯以孝尊德的气节,十分感动,欣然提笔,题写“报本坊”三字。牌坊后来倾毁,明万历十四年( 1586年)重建。

江西上饶铅山永平报本坊,一坊两古迹,千古竞传颂

江西上饶铅山永平报本坊。

南宋文学家辛弃疾闻悉,异常感奋,欣然赋诗:“世甯孝行何高高,慷慨性命轻鸿毛。尔时自欲赴黄壤,欣然延颈迎霜刀,至孝感兮天地动,白日无光百川涌。三刀不死古今稀,一命自有神灵拥。”

江西上饶铅山永平报本坊,一坊两古迹,千古竞传颂

报本坊的西壁嵌有白菜碑。

在报本坊的西壁嵌有一块石碑,高1.5米,宽0.74米,名白菜碑,是明朝铅山知县笪继良所制。笪继良,字抑之,号我真,句容(今江苏)人。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任铅山县知县,为官清廉,体恤民情,治县有方,主修《铅书》,使许多史料得以保存。万历四十七年( 1619年),他画了一棵大白菜,并题词“为民父母,不可不知其味;为吾赤子,不可有此色。”意思是:作为地方父母官,不能只图自己安逸享乐,不问民间疾苦,不知青菜的滋味;治下的子民百姓,不能让他们缺衣少食,面带菜色。他请来匠人,将书、画镌刻在一方长1.5米、宽0.67米的青灰石板上,立于县衙中醒目处,以警示告诫自己和同僚下属要为官清正、为民办事。离任后,邑人建“笪公祠”,此碑移入祠内。后祠毁,但碑未毁,老百姓就将白菜碑拼接好迁至报本坊内镶嵌保存。

江西上饶铅山永平报本坊,一坊两古迹,千古竞传颂

报本坊的西壁嵌有白菜碑。

 报本坊尊崇孝敬父母的中华传统美德,白菜碑警示政要与民同甘共苦,廉政公道、恤血为民的精神,昭示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文化与高风亮节的品德,给我们后辈们警世和启迪。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永平   上饶   铅山   江西   孝行   牌坊   铅山县   士卒   匾额   朱熹   牌楼   知县   南宋   宋代   古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