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低调的古城,曾被誉为“西北首府”,还可以看到中国东汉古墓

曾经因为纪录片《河西走廊》的缘故,对于甘肃的一座很是小众的旅游城市-武威有着莫大的向往。即便早已经知道这座城市因为地震的缘故大部分的古建筑都被毁坏,然而终将还是抵挡不住它的底蕴深厚,于是在2020年的8月份结束了张掖的旅行后,便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甘肃武威之行。

甘肃低调的古城,曾被誉为“西北首府”,还可以看到中国东汉古墓

虽然武威距离张掖不远,但是作为河西走廊四郡中唯一不通高铁和动车的武威来说,依然还是需要花2.5个小时的普通火车才能到达。不过好在沿途河西走廊的风貌倒也是非常让人喜欢,慢慢地去欣赏草地,戈壁滩等景色。

甘肃低调的古城,曾被誉为“西北首府”,还可以看到中国东汉古墓

想要感受到武威历史人文的话,首先可以去凉州区的武威市博物馆逛逛,虽然仅仅只是一座三级博物馆,不论是规模还是展品比国内很多博物馆都要逊色不少。但是作为“河西都会 天马故乡”和被汉武帝称为“武功军威”的武威来说,境内出土了特色的文物,像甘肃省博物馆内的铜奔马就是出于武威市。

甘肃低调的古城,曾被誉为“西北首府”,还可以看到中国东汉古墓

在武威市博物馆内还可以看到不少隋唐墓志铭、西夏文泥活字佛经、元青花瓷等文物,都成为见证武威的五凉古都、盛唐通邑、大夏辅郡、蒙元故路等璀璨历史。如今库房里的天梯山石窟造像、壁画也首次开始在武威市博物馆内展出,尤其是那些西域风情浓郁的壁画更是成为武威博物馆最大的看点。

甘肃低调的古城,曾被誉为“西北首府”,还可以看到中国东汉古墓


甘肃低调的古城,曾被誉为“西北首府”,还可以看到中国东汉古墓

如果觉得武威市博物馆的文物还不够过瘾的话,那么地处武威文庙旁边的西夏博物馆一定会让你更为惊喜,毕竟这可是中国仅有的两座西夏专题博物馆之一,在这里还可以看到国宝级的文物-西夏碑,更难能可贵的是这块碑为中国现存最完整、内容最丰富、最有研究价值的西夏碑刻。

甘肃低调的古城,曾被誉为“西北首府”,还可以看到中国东汉古墓

当然作为西夏的陪都,在武威境内出土的西夏文文书、泥活字版本、泥活字版经文等都可以在西夏博物馆内一一看到。

甘肃低调的古城,曾被誉为“西北首府”,还可以看到中国东汉古墓

如果想要看古建筑的话,那么西夏博物馆旁边的武威文庙则是武威市内仅存的较为古老的建筑,也是经历了地震后唯一幸存的遗物。

甘肃低调的古城,曾被誉为“西北首府”,还可以看到中国东汉古墓


甘肃低调的古城,曾被誉为“西北首府”,还可以看到中国东汉古墓

在武威文庙中可以看到西北较大的完整的文庙建筑群,重新修复后的文昌宫、山门、崇圣祠、大成殿、戟门、棂星门、状元桥等见证了这座500多年的“陇右学宫之冠”。而那些北凉时期的石塔,明清民国时期保存至今的匾额成为文物爱好者的惊喜。

甘肃低调的古城,曾被誉为“西北首府”,还可以看到中国东汉古墓

而说到武威的话,一定不能绕过的就是鸠摩罗什,曾经从西域来到凉州讲经的僧人,如今新修的鸠摩罗什寺以及残存的半截罗什寺塔依然见证着这一段沧桑且悲凉的历史。

甘肃低调的古城,曾被誉为“西北首府”,还可以看到中国东汉古墓

从鸠摩罗什塔往北走还可以看到武威市最著名的景点--雷台汉墓,也就是出土了铜奔马or马踏飞燕的地方。作为东汉晚期的大型砖石墓葬群,如今依然可以进入到一号墓中去感受这座1700多年的古墓文化。虽然文物大部分都被存放在了博物馆中,但是墓道之中依然陈列着一些汉代的石刻,诉说着“守张掖长张君”之墓的历史。

甘肃低调的古城,曾被誉为“西北首府”,还可以看到中国东汉古墓


甘肃低调的古城,曾被誉为“西北首府”,还可以看到中国东汉古墓

如果时间还有多余的话,那么不妨抽一天的时间前往郊外的白塔寺和天梯山石窟逛逛,见证着西藏归入中国历史的白塔寺中还可以看到仅存的白塔基座,中国石窟鼻祖的天梯山石窟中依然可以看到修复后的石窟大佛。

甘肃低调的古城,曾被誉为“西北首府”,还可以看到中国东汉古墓


甘肃低调的古城,曾被誉为“西北首府”,还可以看到中国东汉古墓

总之这座低调的旅游城市,曾被誉为西北首府,凭借着悠久的历史和仅存的遗迹,让你惊喜满满。那么你以前来过甘肃武威吗?有什么特别印象可以留言分享。(作者:马且停,人生在于行走,旅途需要记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30

标签:甘肃   武威市   奔马   白塔   张掖   西域   河西走廊   文庙   天梯   博物   馆内   西夏   首府   东汉   古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