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腾冲盛行皮影戏,从中原传到了边疆,现在的年轻人不太感兴趣

千百年来,皮影戏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精美的影人雕刻艺术,流传于民间,被广大老百姓所喜爱,在我国曾盛行一时。皮影,古称“影戏”,是中原民间古老的一种造型戏曲艺术。各地对其称谓不一,北京称“老虎影”,四川称“灯影戏”,广东、湖南称“影戏”,东北称“老耷影”,山西称“纸窗皮影”,云南称“皮人戏”(保山等地俗称“靠子戏”)等等。

云南腾冲盛行皮影戏,从中原传到了边疆,现在的年轻人不太感兴趣

皮影戏是将皮影艺人操作的“靠子”(影人造型),利用灯光的照射,把影子的形态反映在银幕上的表演艺术。皮影这种图案式的平面皮雕,平时是精美的工艺品,只有在进行表演时才成为剧中的角色而存在,体现出“雕皮作影,以影作戏”的特征。

云南腾冲盛行皮影戏,从中原传到了边疆,现在的年轻人不太感兴趣

一场皮影表演除配以唱腔和伴奏乐队外,最重要的是二至三个掌杆艺人(当地人称耍把子)自唱自演,以熟练精湛的技艺操纵影人表演,活灵活现,生气盎然。正所谓:“隔帐陈述千古事,灯下挥舞鼓乐声”,“一张牛皮居然喜怒哀乐,半边人脸收尽忠奸险恶”。

云南腾冲盛行皮影戏,从中原传到了边疆,现在的年轻人不太感兴趣

然而时至今日,这个曾蜚声海内外的民间艺术,在国内保存下来并仍有演出活动的已为数不多。在腾冲县固东镇顺江街刘家寨,至今还流传着从明朝初年由中原传入这里的滇西皮影。明朝初年,大批江南、湖南、四川的军人戍边固东,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内地文化艺术,也带来了极具生命力的皮影戏。

云南腾冲盛行皮影戏,从中原传到了边疆,现在的年轻人不太感兴趣


演出

当太阳落山,光线渐渐暗沉下来,位于云南边地重镇腾冲县腾越古镇的刘家皮影戏班又开始了一天的演出。表演者的旁白、唱腔带有腾冲口音,但因为配有字幕,外地人看起来也完全没有障碍。事实上,腾冲方言的口音与华北地区相近,并不难懂。而且,北方人多是“听戏”,重唱腔,而南方人多是“看戏”,更重表演。

云南腾冲盛行皮影戏,从中原传到了边疆,现在的年轻人不太感兴趣

不到2平方米的白布上,色彩艳丽的皮影人正慢条斯理地上演着腾冲人最爱吃的“大救驾”, 说的是腾冲名小吃“大救驾”的由来:明朝末年,永历皇帝朱由榔被清军逼到西南地区,途经腾冲时,又饿又累,到一家饭店投宿;店家晓得客人辛苦,使出浑身解数,炒了一盘自己新近琢磨出来的小吃奉上,永历皇帝吃后大加赞赏,考虑到这道小吃在关键时刻救了自己的急,于是赐名“大救驾”。

云南腾冲盛行皮影戏,从中原传到了边疆,现在的年轻人不太感兴趣

台下小孩的尖叫声时不时地盖过了夸张俏皮的方言唱段。整个表演过程中,不断有观众掀起后台围帘探头探脑往里看。而白布后6平方米大小的后台内,刘家皮影戏的第五代传人刘永周和侄女正忙着操纵皮影,背后的绳子上挂满了皮影。

云南腾冲盛行皮影戏,从中原传到了边疆,现在的年轻人不太感兴趣

我带着几分梦意,征得戏领班的同意,来到了皮影表演的幕后,探了个究竟。只见艺人的一双双手正忙碌的不亦乐乎,他们使出浑身解数,将皮影杆子在幕布上做着拖,拉,推,滚等各种动作,叫戏里的角儿能跳,能跑,能卧,情景一闪而过却又令人拍案叫绝;当场配音的老艺人,个个神情专注,敲,打,吹,弹,没有半点马虎虚假之意,犹如一场大型音乐会,正在高雅的艺术殿堂上演。

云南腾冲盛行皮影戏,从中原传到了边疆,现在的年轻人不太感兴趣


靠子

“隔帐陈述千古事,灯下生绢做戏台。”去腾冲前,我只是对皮影戏好奇:一张白布、一盏灯、数张牛皮居然能刻画出戏剧中的生末净旦丑,条条剪影竟能演活那古今流传的动人故事。

云南腾冲盛行皮影戏,从中原传到了边疆,现在的年轻人不太感兴趣

刘永周在当地的名气很大,但初次见刘永周,略略有点失望,站在面前的是一个普通的农民,平时就喂喂牛、领领孙子、喝口小酒。除了在县城和几家公司合作演出,刘永周主要的演出舞台还是他所住的寨子——腾冲县城以北35公里的固东镇刘家寨,那里有独立的戏楼、十几个能帮他吹拉弹唱的老伙计,还有他的几十箱皮影道具。跟刘永周约定,次日到他所住的刘家寨看一看。

云南腾冲盛行皮影戏,从中原传到了边疆,现在的年轻人不太感兴趣

来到刘家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古香古色的牌坊,写着“腾北重镇”四个大字。刘永周年轻时学过绘画、雕塑,这牌坊两侧的壁画便出自他手,一个是刘邦登坛拜将,一个是三英战吕布。之所以把这两个故事画在这里,可能跟主人公都姓刘有关吧。

云南腾冲盛行皮影戏,从中原传到了边疆,现在的年轻人不太感兴趣

刘家寨二社的刘永周,是腾冲远近闻名的皮影艺人,也是刘家寨皮影的扛鼎人物。当我来到他家的时候,他正趴在桌上给刚刚去世的表姐写奠词。刘永周家的大厅里挂满了文化部、云南省政府、地方市县颁发的各种奖状,还有云南一所高校聘他担任客座教授的证书。

云南腾冲盛行皮影戏,从中原传到了边疆,现在的年轻人不太感兴趣

院子一角有个小姑娘正在给剪刻好的皮影着色,那是刘永周的一个亲戚。她正在画的是一个形体超过50 厘米的大皮影,不过没有缀结(联结不同皮影的一种纽扣),不会活动,主要是供爱好者买去收藏。

云南腾冲盛行皮影戏,从中原传到了边疆,现在的年轻人不太感兴趣

刘永周他打开了一个很有些年头的大皮箱子,那里装的全是皮影靠子。见我很感兴趣,他拿出一个个制作精美的靠子,给我介绍起这些栩栩如生的人物,什么穆桂英、曹孟德、薛仁贵......这些“靠子”精美极了,整理时,刘永周小心地把“靠子”线头上的线疙瘩分开,那神态就像爷爷在为小孙子整理发梢。

云南腾冲盛行皮影戏,从中原传到了边疆,现在的年轻人不太感兴趣

刘家五代人耍皮影,刘永周从小便随父亲到处表演,受到熏陶,不仅学会了表演,而且学会了制作皮影靠子。他用纸壳来做缩小的影人,有一天被他父亲看见了,发现刘永周做得比自己的还好,之后父亲就让他来做影人了,他不但把影人做出来,还把道具也做了出来。

云南腾冲盛行皮影戏,从中原传到了边疆,现在的年轻人不太感兴趣

刘永周对靠子有所创造。他在硝制好的黄牛皮上,先剪下要制作的皮影轮廓,也不用在上面打画稿,就放在蜡盘上镂刻。他说:放在木版上刻皮影太伤刀,在蜡盘上刻皮影不伤刀,下刀处也清爽流畅。一个皮影人从雕刻到成型要刻3000多刀,经过八个基本步骤,多的要用30把以上刀具。

云南腾冲盛行皮影戏,从中原传到了边疆,现在的年轻人不太感兴趣

刻完后,上色也是他的一门绝活。先把牛皮铲薄,然后再把叫洋油的透明水彩掺牛皮胶在锅里炖烫后涂到影人上。这样一方面亮,一方面不会褪色,上完色等干了以后就放到床板上垫着,借着人体的温度一晚上就垫平了。

云南腾冲盛行皮影戏,从中原传到了边疆,现在的年轻人不太感兴趣

现在刘家班的800多个头靠,200多个身靠,生旦静末丑一应俱全,有桌椅车马坐骑、帐床轿船,金殿朝房、僧寺道观、披襟羽翼等等。唱腔有男腔、女腔、走马腔、喊云腔和悲板。

云南腾冲盛行皮影戏,从中原传到了边疆,现在的年轻人不太感兴趣

演出剧目多取材于传奇、演义及民间故事,尤其以列国戏、三国戏、水浒戏、杨家将、白蛇传、西厢记等连态戏最多,共有三、四百出。还白毛女、刘胡兰、小二黑结婚和样板戏,基本都是他纯手工制作出来的。

云南腾冲盛行皮影戏,从中原传到了边疆,现在的年轻人不太感兴趣


酒嗓

晚上八点多,腾冲的天空才慢慢黑了下来。两层楼高的皮影戏楼与刘氏宗祠隔路相望,设在宗祠里面的村委会大声地放着广播喇叭,不时重复一下今晚有皮影戏表演的通知。此刻,作为看台的马路空荡荡的,只有我一个人,但是刘永周胸有成竹地说:再过一会儿,再过一会儿,人们吃完饭,看完电视,就过来了。

云南腾冲盛行皮影戏,从中原传到了边疆,现在的年轻人不太感兴趣

刘永周的几个老伙计抬着工具,上了戏楼拾掇着,把皮影一一组装好,再挂在绳子上。忙活了大半个小时,旁边渐渐聚拢了不少村民围观。快开场时,戏楼前面果然已站了不少人,其中一个老人带了一条长凳,做持久观赏之打算。

云南腾冲盛行皮影戏,从中原传到了边疆,现在的年轻人不太感兴趣

显然,寨子里的广播通知对聚集观众起了作用。这场表演对于村民来说,更像是一个社交的平台,功能有如赶集。我静坐其中,专注地仰望着幕布上的人物飞动—— 并非我对皮影戏的兴趣有多么浓,而是我想不出有什么办法可以融入周围的热闹当中。

云南腾冲盛行皮影戏,从中原传到了边疆,现在的年轻人不太感兴趣

一开始,表演进行得并不理想。刘永周的嗓子有点嘶哑,唱词也有些忘记了,唱到一半会停顿一下,重复几声,好像唱片卡壳了一般,惹得底下一片哄堂大笑。

云南腾冲盛行皮影戏,从中原传到了边疆,现在的年轻人不太感兴趣

我转到楼上的后台去看刘永周。他一个人在操纵皮影,旁边围坐着七八个帮忙的,有的敲大锣,有的拉胡琴,有的敲梆子,有的打小鼓,有的递皮影……

云南腾冲盛行皮影戏,从中原传到了边疆,现在的年轻人不太感兴趣

接下来的情节是哭七郎,只见刘永周手举皮影,双目紧闭,低头吟唱,愈唱声音愈嘹亮,也愈加悲怆,仿佛就要哭出来一样,听得我心里都跟着一阵阵难过。此刻,整个后台再无一点噪杂,旁边一直嗑着瓜子的年轻人也停住了手,静静听着。

云南腾冲盛行皮影戏,从中原传到了边疆,现在的年轻人不太感兴趣

“两腔唱尽生末净,双手对舞百万兵”。这“靠子”到在了刘永周的手里,就活了,那古今的风流俊秀似乎就借着这镂空的皮人还了魂;刘永周拿起了“靠子”,这眼里就有了光彩,人就有了神气,别看他平时无精打采,魂不守舍,这“靠子”的撑杆一握在手上,三尺帐幕上他刘永周就是三军统帅。

云南腾冲盛行皮影戏,从中原传到了边疆,现在的年轻人不太感兴趣


传人

在腾冲,老年人相当喜欢皮影表演。我走访了几位皮影戏迷,他们告诉我,过去几乎每天都有皮影戏看,一年360天,至少要演200多天。那时候喜欢皮影的人很多,皮影戏扮演的角色也是固定的:杨戟有慧眼、哪吒脚踏风火轮、雷震子翅膀翩跹,他们一出现在荧幕上人们就晓得了。

云南腾冲盛行皮影戏,从中原传到了边疆,现在的年轻人不太感兴趣

现在年轻的人也不学皮影,近几年,看皮影的人渐渐少了,刘永周表演的场次也从一年上百场锐减到二十几场,平均月收入不足千元。儿孙们都改做其他行业了。

云南腾冲盛行皮影戏,从中原传到了边疆,现在的年轻人不太感兴趣

当皮影演员确实不容易,除了唱、念,还得会操作靠子的动作、神态、一招一式最能看出演员的功夫。虽说皮影戏耍把子的功夫出在手上,可心里和眼里的功夫却不是三两天能够练出来的。

云南腾冲盛行皮影戏,从中原传到了边疆,现在的年轻人不太感兴趣

观众透过幕布看那虚实相间的靠子,一个个仿佛被赋予了灵魂,举手投足间充满了动感,刘永周和他的艺人老伙伴们用乡音浓重的滇戏唱腔为手中的皮人伴唱,靠子便有了爱恨情愁。

云南腾冲盛行皮影戏,从中原传到了边疆,现在的年轻人不太感兴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腾冲   皮影戏   腾冲县   云南   牌坊   影戏   戏楼   明朝   中原   幕布   白布   唱腔   边疆   牛皮   艺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