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喀斯特洞穴的典型代表,为“全国诸洞冠”,隋唐时期已被发现

在中国辽阔的国土之下,大地以山川河流为骨架、花鸟虫鱼为灵魂,赋予了大自然多姿多彩的形态,刻画出奇伟壮阔的自然之景。而在中华大地众多奇景中,人文与风景早已融为一体。“空间因为时间而呈现人文之美,土地因为人类而流露眷恋之情”这句话正道出带有人文之美的自然景观才是真正美好的风景。前段时间,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公布了2021年25个全球最佳旅行目的地,桐庐作为文化和历史目的地入选,成为中国唯一入选的目的地。始建于三国时期的桐庐素有“钟灵毓秀之地”的美誉,在历史的长河中这里到处充盈着自然山水赋予的人文风情。

华东喀斯特洞穴的典型代表,为“全国诸洞冠”,隋唐时期已被发现

华东喀斯特洞穴的典型代表,为“全国诸洞冠”,隋唐时期已被发现

桐庐位于自古就被人称作“人间天堂”的杭城,地处钱塘江中游。这座城市以“山青、水秀、史悠,境幽”闻名于世。如果来杭州桐庐,瑶琳仙境是一定要去的,独特的喀斯特地貌非常壮观,是全国最著名的溶洞之一,为“全国诸洞冠”,是华东喀斯特洞穴的典型代表。画家叶浅予曾经夸它说:中国少有,世界罕见。距离杭州80公里的瑶琳仙境也是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浙江省十大旅游胜地之一,2002年更是被列入国家4A级风景旅游景区。桐庐县分布的石灰岩溶洞有20多个,最出名的便是瑶琳洞,据历史记载,早在宋朝,诗人柯约斋就把此洞比作是仙境,清朝光绪十二年桐庐知县杨保彝更是为此溶洞提名为“瑶琳仙境”,传说是神仙游乐之所。

华东喀斯特洞穴的典型代表,为“全国诸洞冠”,隋唐时期已被发现

华东喀斯特洞穴的典型代表,为“全国诸洞冠”,隋唐时期已被发现

瑶琳仙境形成于距今10万年前的石灰岩溶洞,整个溶洞纵深一公里,按洞体结构一共分为七个洞厅,总面积为28000平方米。瑶琳仙境最早发现于隋唐时期,后在清朝末年因洞口坍塌掩盖洞口与世隔绝,1979年被重新发现,以神奇的地势地貌和瑰丽多姿的钟乳石景吸引了世界各国旅游爱好者的目光。可以想象在古时在灯火不发达依靠火把和篝火照明之下的溶洞都能比作仙境之美,现如今在五彩斑斓的灯光渲染之下这里就像个天然的艺术品。与洞外的世界虽一步之差,却有着“人间与仙境”的区别。灯光和故事情节的设定是现代技术与远古溶洞一次巧妙地结合。形状各异的奇石,奇潭,奇穴,不时还有地下水潺潺的声音,加上洞内的灯光,还真是宛如仙境。

华东喀斯特洞穴的典型代表,为“全国诸洞冠”,隋唐时期已被发现

华东喀斯特洞穴的典型代表,为“全国诸洞冠”,隋唐时期已被发现

瑶琳仙境里边有3个洞厅,每个洞厅里钟乳石都长得不一样。有迎宾门、银河飞瀑、金鸡观瀑、聚仙厅、琼楼玉宇、灵芝仙山、紫竹林等洞内景点。第一洞厅是由惟妙惟肖大小50多处如雄狮各式形态和长鼻象来迎接各方游客,所以也被称为“狮象迎宾”。最值得游览的便是进入第二洞厅屹立在凸起的悬崖之上的高约14米,直径4米左右的“玉柱擎天”和第三洞厅美不胜收的“三十三重天”和“瑶琳玉峰”。三分看七分猜,要是没点儿想象力大概会觉得这就是一堆形状不一的石头,不过身临其境仰看之下一定会被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所深深地折服。

华东喀斯特洞穴的典型代表,为“全国诸洞冠”,隋唐时期已被发现

华东喀斯特洞穴的典型代表,为“全国诸洞冠”,隋唐时期已被发现

都说瑶琳仙境说奇诡无比的洞天世界,它的神奇在于为人类无限奇想的想象世界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亿万年点滴形成的钟乳石,五颜六色,纷烂夺目。“瑶池本是在人间,堪笑凡夫安学仙。”自然世界令人生出无限遐想,人与自然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同时也在不断思考自身与自然的关系,这便是自然与人文结合的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1

标签:喀斯特地貌   奇伟   桐庐县   喀斯特   桐庐   钟乳石   石灰岩   溶洞   隋唐   旅游胜地   洞穴   中国   仙境   目的地   灯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