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个民族,充满了复兴的希望

导语:袁公走了,将宁静且懒散的春末给惊起了一片淘浪。所有人都以为这是个冷血且沉寂的年代,却不想袁公的一个转身,竟唤得了十里长街相送、五湖四海齐鸣的壮景。袁公本想从简行事,却不想人民不允,潸泪长街。

内容来源:本文由郎言志(liusilang520)原创,作者刘斯郎。

我们这个民族,充满了复兴的希望

(1)

这两日,湖南长沙街头“十里长街相送袁公”的情景,让人感触颇深,也不禁让笔者发出这样的感慨:人民有如此情怀,民族便有复兴的希望望。

记得22日收到袁公去世的消息的时候,笔者还坐在高铁上,当时本能的反应是看着手机上的讣告信息,就地惊起,然后用非常沉重且不敢相信的语气和身边的人说:袁隆平,走了。

我们这个民族,充满了复兴的希望

车厢里所有听到的人,都转过头看着我,有的人张着嘴不说话,有的人瞪大了眼沉默着,每个人都像是想说些什么,但又集体沉默了。就连坐在身边的同事,也一言不发。临坐的乘客关掉了手机上的娱乐节目与外放声,并打开手机查找相关信息。周围,只剩下了列车的哐当声和广播里的报站声。

我清楚地记得,那是极少有的感觉与氛围,胸口有一种说不出的酸涩。当我在车厢里道出“袁隆平去世了”这几个字的时候,我的眼睛竟然会潮湿,为了一个我素未谋面的人。我更没想到的是,在一个小小的车厢里,素不相识的一群人,居然会因为袁公的离世,而一同沉默。

在沉默的状态中,我和身旁的同事反复地刷新新闻页面,甚至致电相关媒体人,反复求证“这也是条假消息”。当时的我们多么希望这是一条假消息啊,可最终,它是一条真的消息:袁公,真的走了。

我这些年走了很长很长的路,见过各样的人间疾苦,品过生离死别,早就不会轻易动情。却不想,在听到袁公离世的讣告讯息后,哽咽了喉咙。

为了缓解当众“动情”的尴尬,我试图通过把弄手机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却不想迎面而来的又是一片的精神冲击:打开手机“朋友圈”的我,被眼前的情景震惊了,密密麻麻几百条信息,全是对袁公的缅怀、致敬与哀悼。

我们这个民族,充满了复兴的希望

此情此景,对于95后的笔者来说,是有生以来第一次见到。那些平日里沉默不语的人,那些大字不识几个的老人,那些花天酒地的浪子,那些稚嫩天真的孩童,那些忙着做学问的人······全都站了出来,不约而同地缅怀同一个人:袁隆平。

那一天,众人刷了我的屏,我也刷了众人的屏。这大概是自有“朋友圈”以来,第一次互相刷屏而互不厌弃的时候。

突然的那么一刻,我就想明白了袁公在人民心中的分量,也突然反应过来,这个民族的精气神,其实一直都在。

在这样的精气神面前,那些牛鬼蛇神,都算个啥?

我们这个民族,充满了复兴的希望

(2)

本该是悲伤的一件事,但偏偏充满了感动,以至于让人悲着悲着,竟还欣慰了起来。

许多人明明是一张悲苦的脸,却又在苦意中透出了欣许之意。悲苦是因为袁公辞世,共和国又失去了一伟大的功臣;欣许的是,这个民族的老百姓“十里长街相送袁公”的背后,展现出的民族精气神,令人振奋。

大概谁也没想到,人民自发的敬意,会如此强烈。互联网上唱衰的“垮掉的这一代”,在此刻会展现出如此铿锵磅礴和铭记恩情的民族情怀。“吃水不忘挖井人”和“少年强则国强”的精气神,在袁公离世的这两日里,被反复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不禁感慨:这是个充满希望的民族。

5月22日,在湖南长沙,载有袁公遗体的车队驶过市区,偌大的一座城市的交通,为袁公一人而停歇。车水马龙的街头不再欢声笑语,街的两边,是高喊“袁爷爷一路走好”的普通人,街头的司机,也齐齐按响了喇叭以示敬意:

我们这个民族,充满了复兴的希望

我们这个民族,充满了复兴的希望

5月23日夜里,长沙熄灭了闪耀了数百个夜晚的夜景灯光,以此缅怀袁公。暗了一座城,缅怀一个人:

我们这个民族,充满了复兴的希望

一连两日,湖南长沙街头各类用以缅怀的鲜花卖断了货,安放着袁老遗体的长沙明阳山殡仪馆外,则挤满了从全国各地赶来送行的人。

我们这个民族,充满了复兴的希望

我们这个民族,充满了复兴的希望

来送别的,有的是外卖小哥,受各地群众嘱托前去献花吊唁;有的是不远千里从外地赶来的普通人,只为送老先生最后一程;有的是普通的长沙市民,街上买不到花了,就带着家里种的花来,家里没有花了,就到明阳山上采。风雨无阻,只为送别:

我们这个民族,充满了复兴的希望

我们这个民族,充满了复兴的希望

我们这个民族,充满了复兴的希望

倾尽一城花,只为奠一人。明阳山殡仪馆外,被堆成了花海。

我们这个民族,充满了复兴的希望

我们这个民族,充满了复兴的希望

鲜花堆成了海,人潮排成了长廊,这是人民送给袁老最体面的道别。

我们这个民族,充满了复兴的希望

我们这个民族,充满了复兴的希望

我们这个民族,充满了复兴的希望

有温度的,不止是长沙。在天津、在广州、在九江、在贵阳······在全国各地,许多地方的地标亮灯缅怀袁老,不少地区的市民也自发组织活动纪念袁老。

在天津:

我们这个民族,充满了复兴的希望

在广东广州:

我们这个民族,充满了复兴的希望

在江西九江:

我们这个民族,充满了复兴的希望

在四川泸州:

我们这个民族,充满了复兴的希望

我们这个民族,充满了复兴的希望

在辽宁鞍山:

我们这个民族,充满了复兴的希望

在江西南昌:

我们这个民族,充满了复兴的希望

在贵州贵阳:

我们这个民族,充满了复兴的希望

······

此外,在多地的学校,孩子们和老师一起,向袁老致敬的同时,表达了年少励志的意愿:当以吾辈之青春,捍卫我盛世中华。

我们这个民族,充满了复兴的希望

我们这个民族,充满了复兴的希望

我们这个民族,充满了复兴的希望

我们这个民族,充满了复兴的希望

我们这个民族,充满了复兴的希望

我们这个民族,充满了复兴的希望

不仅如此,在海外,有的同胞点亮了迪拜哈利法塔以表对袁老的敬意,有的同胞在威尼斯的中心广场拉起了横幅缅怀老先生。

万里相隔,不变的,是同一颗赤子之心。

我们这个民族,充满了复兴的希望

我们这个民族,充满了复兴的希望

袁老走了,令人悲伤,但看到眼前的这一幕幕,我们心中便又不止是悲伤,还多了许多的欣慰和自豪:中国当为有如此之国士而自豪,也当为有如此之后浪而感到自豪。

(3)

我想,如果袁公在天之灵能看到这一幕,一定会很欣慰。“吃水不忘挖井人”,年轻一代的英雄儿女们,没有忘记感恩,也没有忘记奋进,他们接过了复兴中国的责任大棒,继续续写着中华民族璀璨的未来。

我们这个民族,充满了复兴的希望

当看到这一幕幕悲情中蕴含着感动的画面,我不禁想起了2008年汶川地震的时候,那时候举行国悼,也是全国上下鸣笛致哀,人人都喊着“汶川加油,中国加油”的口号,心是那样的齐,意志是那样的坚定;还有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和南方抗洪期间,湖北人民夹到欢送援鄂抗疫英雄、江西洪灾救援结束后群众手提装有各种美食的篮子追着客气的子弟兵一路跑的画面······

我们这个民族,充满了复兴的希望

“谢谢有你,中国加油”的呐喊声,总在我们中国大地上反复响起。

这一桩桩感人的故事,在反复上演。总有人说中国的这一代完了,可中国却越来越强大了;总有人说中国人没有信仰,可眼前的这一幕幕,不正是最崇高的“信仰”的体现吗?

近来,也总听网上的公知叫喃“这个没信仰的民族启蒙失败了”,可若没有信仰,何来夹道十里送英雄?若没有信仰,何来倾一城之花只为奠一人;若没有信仰,何来少年潸然别先贤?!

我们这个民族,充满了复兴的希望

▲23日,某高校师生于校园内举行“送别袁老”的活动。

袁老走了,他的生命止于此刻;但袁老其实并没有真正离开,他留着他的精神,他的信仰,他的愿望,同后浪们一同,砥砺前行,复兴中华!

我这几年走了很多国家,看了很多风景,万里山河的事太多,天方夜谭的故事太杂。我想说,最入心的、最美的,莫过于眼前这一幕:中国风骨,情长意坚。

感谢为民族复兴默默奉献的袁老,也感谢每一个有温度的同胞。欣逢盛世,感谢你们。(作者:刘斯郎)

我们这个民族,充满了复兴的希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阳山   后浪   汶川   民族   讣告   精气神   幕幕   长街   长沙   敬意   中国   眼前   沉默   街头   消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