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驾游陕西司马迁祠墓,建在高岗之上,感受高山仰止的风范

司马迁是我从小就知道的,虽然没有全文读过《史记》,却也学过里面不少的篇章,有些文章虽说是30多年前学的,至今却还可以背诵出来。

从西安驱车200多公里,沿着连霍高速,行走大约2个多小时,就来到了陕西省韩城市芝川镇司马迁祠景区。这里地处芝水、澽水、黄河交汇处,黄河湿地东带,千亩荷塘北绕、万千水鸟萦回,佐以垂钓、赏荷、观鸟等休闲活动,俨然一幅恬静的田园风光画卷。

自驾游陕西司马迁祠墓,建在高岗之上,感受高山仰止的风范


司马迁大约死于西汉始元年间,然而直到西晋永嘉年间才修建了祠墓,三百多年时间,诺大的华夏大地,竟然没有一个纪念他的地方,这是为何?

鲁迅曾经评价《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伟人也曾在《为人民服务》中引用了司马迁的一句话:“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司马迁的功绩是显著的,他已经作为世界文化名人,闪烁在璀璨的星河之中。然而在历史的长河中,封建王朝的统治者,都不太喜欢他。就连康熙皇帝也驳回了一个县令提出给司马迁一个谥号的折子,原因就是司马迁给陈胜吴广这样的农民起义首领歌功颂德。

自驾游陕西司马迁祠墓,建在高岗之上,感受高山仰止的风范


到了司马迁祠景区,首先进入眼帘的是十二本纪景观园,在司马迁祭祀大道两边各30米地带,总占地面积18000平方米。

司马迁撰写的《史记》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五大部分,其中《本纪》通过对历代帝王的记载,勾勒出了中华民族从黄帝到汉武帝约三千年的历史脉络,作为《史记》的总纲,《本纪》与其它四体之间存在阐释和被阐释的关系,所以说了解了十二本纪,就基本了解了中华民族三千年的发展史。

自驾游陕西司马迁祠墓,建在高岗之上,感受高山仰止的风范


其中有五帝文化景观园、夏文化景观园、殷文化景观园、周文化景观园、秦文化景观园、楚汉文化景观园、吕后文化景观园、文景之治文化景观园、汉武帝文化景观园等。

自驾游陕西司马迁祠墓,建在高岗之上,感受高山仰止的风范


站在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刘彻的塑像前,我不由感慨万千。

汉武帝在位五十四年,是汉朝伟大的政治家、战略家。武帝三岁封胶东王,七岁立太子,十六岁登基。一生文治武功,功业辉煌。政治上强调法治,颁行推恩令,设置刺史;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文化上扩建乐府,繁荣礼乐。人才制度上设立太学,实行察举,为汉代中央集权统治补充新生力量。经济上整顿财政,统一钱币,实行“代田法”,征收商业税。尤其在军事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伟大胜利,击退匈奴,打通西域,开疆拓土。国力鼎盛,缔造了空前的“汉武盛世”。

自驾游陕西司马迁祠墓,建在高岗之上,感受高山仰止的风范


然而司马迁正是因为在汉武帝面前替李陵辩护,贬低李广利,而使汉武帝大怒,将司马迁置于监牢,并打算处死。但是司马迁想活命呀,不是为了苟延残喘地活着,而是为了自己没有完成的著作而活着。

假如司马迁有钱,就可以重金赎命,他却没有,只好接受宫刑免于一死。既遭到了肉体的摧残,更受到了灵魂的侮辱,其内心的苦涩常人是难以想象的。在历史上,几乎难以找到一个受过宫刑,却为这个民族做出了伟大贡献的人,唯有司马迁。

自驾游陕西司马迁祠墓,建在高岗之上,感受高山仰止的风范


难怪当初修建司马迁祠墓之人为何要把他的墓冢,修建在高高的山岗之上。站在高岗之上,耳畔传来呼呼的风声,极目远眺,芝水如带,飘然而过,黄河如弓,浩浩荡荡地向东方奔流,它在弯曲之处的宽阔反光直逼云霄。不由使人想起“风追司马”“高山仰止”的词语。可见修建墓祠之人的慧心。

自驾游陕西司马迁祠墓,建在高岗之上,感受高山仰止的风范


在十二本纪景观园的末端,有一个小型的广场,塑立着司马迁的青铜塑像。这尊青铜塑像高12米,是因为司马迁著有《史记》,里面共有十二本纪,所以他的铜像就铸造了12米高。这尊铜像重26吨,相当于用去52万两铜,寓意《史记》的五十二万字。

塑像融写实与写意为一体,雅俗共赏,韵势兼备,气满神真。司马迁手执书卷,迎风而立。其面部清瘦睿智,这是以徐村司马后裔的面部特征为蓝本精心雕琢,塑造了一个具体而形象的司马迁。其造型传神达意,极尽表现司马迁刚直不阿,幽而发愤,秉笔直书的伟大。

自驾游陕西司马迁祠墓,建在高岗之上,感受高山仰止的风范


经过一座花岗岩牌坊,它的匾额上书“文史圣域”,意思是过了这个牌坊就进入司马迁的祠墓范围了,这里是全国唯一一处缅怀和纪念史圣司马迁的的圣地。

自驾游陕西司马迁祠墓,建在高岗之上,感受高山仰止的风范


司马迁,天资聪颖,10岁就能诵读古书。少年时期在家乡一面读书,一面进行耕牧活动。19岁跟随父亲到了京城长安,拜孔安国学习《尚书》,拜董仲舒学习《春秋》。20岁时,在父亲司马谈的安排下,游历祖国的名山大川。他北到九原 ,也就是今内蒙古包头一带,南到九嶷山,东到浙江绍兴,西到甘肃崆峒山。长途跋山涉水,收集历史传闻,考察地理环境,探究民俗风情,为撰写 《史记》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走过“文史圣域”牌坊,需要经过一座石桥。这座石桥叫芝秀桥,又名芝阳桥,桥下流淌的是陶渠水,因汉武帝在此采得一枚灵芝,遂易名芝水,桥因河而取名。据《韩城县志》载,芝秀桥为古韩城交通要冲,最早修建于明隆庆年间,因水毁曾多次重修。1936年,杨虎城与邵力子来韩城,恐古桥残破危及行人安全,乃拨付银币30万重修,保存至今。桥为石拱形,5孔,长110米,宽5.2米,两侧设有石栏杆及望柱123个,柱头饰以“瓜果”石雕。

自驾游陕西司马迁祠墓,建在高岗之上,感受高山仰止的风范


脚下是一条大约300米石条铺成的古道,据说修建年代非常早,大约可以上溯到周代。石条上面有车轮碾轧、风雨侵蚀的痕迹,凸凹不平,是一个千年古道。后因古道在司马迁祠墓的旁边,这条古道也被称为“司马古道”。

春秋时期,韩、赵、魏三家分晋之前,韩城属于晋国。分晋之后,韩城属于魏国的“西河之地”。魏国在这里建了个少梁城,为了开通少梁与河西各地的交通,便在这个土崖上开凿了这条大道。韩城是西周武王的封地,名曰“韩侯国”,因此这条道被称为“韩奕坡”。“奕”即大的意思,是指这条道是韩城最宽、最长、最古老的一条道。

我想,司马迁在19岁之前,一定是经常走这条古道的。年少的他一定常常站在这高岗之上,西望长安。那是京城所在之地,是他渴望施展才华之地。然后19岁的时候,依然从这里离开家乡,来到长安,之后游历名川大山,开始撰写《太史公书》,三百年后又魂归此处,长眠于此。

自驾游陕西司马迁祠墓,建在高岗之上,感受高山仰止的风范


古道上行30余米的北侧,有一小型棬棚式建筑就是太公庙。在太公庙的大门两侧有一副对联,关于这幅对联的来历碑文是这样记载的。

据说,在清朝光绪年间,南昌有个叫黄湘兰的人,特别擅长诗、书,但轻易不为人作文写字。他的弟弟在韩城做官,有一年他到弟弟家做客,瞻仰司马祠,很是感动,其弟与韩城当地陪同人员见状,便趁机请其为司马迁祠留点墨宝。

经不住大家的百般邀请,也是感慨司马迁的伟大精神,于是即兴写下了一幅对联,上联:八百载合兴渭水,下联:三千钧垂钓芝阳,横批:太公如在。韩城人视其如珠玉,遂将其制成一幅精美的木刻对联,存于司马迁祠。同时为了保护联匾不被风雨侵蚀,就修建了一棬棚,人们便称此建筑为太公庙。

自驾游陕西司马迁祠墓,建在高岗之上,感受高山仰止的风范



有一座木牌坊矗立在司马古道旁,牌坊两面各有题词。前为“高山仰止”,语出《诗经》“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句。“景行”是大道、正道的意思。“止”同语气助词“之”。这两句诗的意思是高山可以瞻望,大道可以行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可以缩略为成语“高山景行”,“景仰”一词也由此产生。

自驾游陕西司马迁祠墓,建在高岗之上,感受高山仰止的风范


司马迁祠的山门,初建于宋代,后来修缮时虽然将原来的歇山式改成了硬山式,但仍旧保留着宋代建筑的风格。上书“史笔昭世”。

从这里,开始攀登司马迁祠的九十九级台阶。顺着石阶攀援而上,会看到一砖砌牌坊,上题“河山之阳”四字,这座牌坊建于清康熙十年。语出司马迁《太史公自序》中“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之句。

自驾游陕西司马迁祠墓,建在高岗之上,感受高山仰止的风范


这是激愤昂扬的《太史公自序》里最最轻松的笔墨。遥想当年,受腐刑之辱的司马迁蓬头垢面,在长安禁苑的更漏声里写下这段文字的时候,他的眼前不会跳动着一个在大自然怀抱里的怡然自得的少年么,然而命运弄人,他却不得不忍辱负重。

造祠者聪明,自有他的构想,以“河山之阳”牌坊始,至岗顶祠院后面的司马迁的墓终,一段曲曲折折的石径路,浓缩了司马迁坎坎坷坷的一生,走走陡峭的司马坡上,不由地让人想起司马迁少时耕牧故里,然后随父宦游长安,继而伴驾巡幸四海,后又遭李陵之祸,幽于缧绁,发愤著述十二载,终成《史记》的伟大而惨烈的一生。

自驾游陕西司马迁祠墓,建在高岗之上,感受高山仰止的风范


顺着石阶走向岗巅,到题着“太史祠”的祠门,这里便是司马迁祠院。进祠院,便是古柏参天,葱郁挺拔,太史祠规模不大,东临黄河,西枕梁山,北带芝水,南接魏长城,气象不凡,院中面东为三间献殿和三间寝殿。

献殿正中有一个石雕供桌,这是清同治年间芝川八社乡廉敬献。供桌两旁有联语。上联“史学传千古”,下联“神威镇一峰”。

自驾游陕西司马迁祠墓,建在高岗之上,感受高山仰止的风范


司马迁寝殿典型的宋代建筑,建于北宋宣和七年,迄今已有近900年的历史。保存得非常完整。六七十年代这里没有遭到破坏,重要的原因是伟人在《为人民服务》中引用了司马迁的一句话:“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所以就保存下来了。

自驾游陕西司马迁祠墓,建在高岗之上,感受高山仰止的风范

寝殿匾额题书“君子万年”,语出《诗经 大雅 既醉》“君子万年,永锡祚胤”之句。“锡”,同“赐”,恩赐的意思;“祚”指福禄;“胤”指子孙。这块匾额的意思是祈望司马迁子孙蕃盛,福禄无疆。寝宫正中这个暖阁里,就是司马迁的彩色泥塑像。

自驾游陕西司马迁祠墓,建在高岗之上,感受高山仰止的风范

司马迁墓位于寝宫后一高台之上。初建于西晋永嘉四年,当时为一土冢,现为砖砌蒙古包形状,传说是元世祖忽必烈在1275年敕命建造的,迄今也有1700多年的历史了。

墓的四周刻有八卦图案。八卦是《周易》中的八中基本图形。《周易》通过八卦图形,推测自然和社会的变化,是一部富有辩证法的哲学著作。而司马迁写《史记》的目的,就是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在他的墓周,刻上八卦图形,正是对他这种史学思想的诠释,表明司马迁虽然早已作古,但他富有哲理的求变精神,却永存人间。

在司马迁的墓冢之上,有一棵千年古柏,它的主干从根部分成五枝,向外扩展,寻找着自己的生存空间。遗憾的是有一枝在六七十年代,那个“破四旧”的时期,被人砍掉了,只留下了一尺左右的木桩。

自驾游陕西司马迁祠墓,建在高岗之上,感受高山仰止的风范


站在司马迁墓祠的高岗之上,我目力所及,寻找着徐村的方向,这里是司马迁后裔。

在汉朝,宫刑与杀头属同一个级别,满门抄斩,株连九族是其规定。司马迁后裔为了躲避这场灾难,纷纷逃离家园。跑到芝川附近的深山,改名换姓,过起了隐居的生活。

自驾游陕西司马迁祠墓,建在高岗之上,感受高山仰止的风范


他们把司马两字分开,“司”加一竖为“同”,“马”加两点为 “冯”,在新的住所他们就以同、冯为姓了。所以这就是冯同溯源的意思,冯姓和同姓的人有着共同的先人,那就是他们都是司马的后裔。司马二门人以徐为姓,暗示余下的二门人。

因此,现在的同、冯、徐三姓都是司马后裔。徐村设有祭祀司马迁的厅堂,这里的居民年年岁岁,世世代代纪念着司马迁。

自驾游陕西司马迁祠墓,建在高岗之上,感受高山仰止的风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07

标签:高山仰止   韩城   牌坊   史记   景行   司马   黄河   太公   本纪   长安   汉武帝   陕西   塑像   后裔   古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