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沫在路上,请别错过窗口期


泡沫在路上,请别错过窗口期


一旦上瘾,就很难戒除……我说的不是毒品,而是各国的央妈们。


刺激经济、对冲衰退、挽救危机、逆周期调节……这些眼花缭乱的策略背后,其实就一个策略——印钱。


自2008年后,各国央行对印钱的操作已达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风平浪静时缓缓印钱、稍有风吹草动时加大马力印钱。


经济问题,越来越沦落为货币问题;泡沫现象,越来越沦落为货币现象。


01

通胀vs通缩


一套传统的经济学理论早已深入人心,就连村里的翠花都知道…钱一多、物价就会涨,这就是大家常常挂在嘴边的通货膨胀。


千万不要存钱,因为通胀;一定要学会投资,因为通胀;尽量要借钱负债,因为通胀……这是人们应对通胀这只“猛虎”而总结出来的奇招,目的就是要保持钱的购买力、让现在的钱和将来的钱能买到一样多的东西。


让大家失望的是,这套经典理论现在崩溃了。


事实是,近十余年来各国的央妈们印了很多钱,可物价却没有怎么上涨、电子/汽车/家电等工业产品的价格还在一个劲的下降。


这让村里的翠花和城里的柱子情何以堪:以前没文化、不知道啥是通胀,等知道啥是通胀了、通胀又没了!


也别怪翠花和柱子们学识浅薄,主要是现在和过去的经济环境变了,也不是通胀没了、而是通胀转移了。


实物没有通胀,资产通胀了;

穷人没有通胀,富人通胀了;

必需品没有通胀,奢侈品通胀了。


这些现象的背后,归根结底还是央妈印钱:钱多了,可钱却没有像撒胡椒面一样均匀分摊、而是流入了一小部分富人手里。


央妈印的钱、没有流入穷人手里,他们就没钱消费,只能用有限的资金抠抠索索、货比三家的去买生活必需品,由此造成物价就是涨不起来…对的,就是实物的通缩。


印出的钱反而大量流入富人手里,吃饱穿暖之后还有大量的钱剩余,怎么办?买资产啊、买奢侈品啊、买高端医疗和优质教育啊…对的,这就是资产的通胀。


于是,就出现了一个奇葩的现象:在吃穿用行等生活必需品价格不涨的情况下,优质房产价格、优质股票价格、奢侈品价格、医疗价格、子女的教育(学区房及课外补习班)价格等这些非必需品却一个劲的猛涨。


央妈印了这么多钱,到底是通胀了还是通缩了?


这回,翠花和柱子终于明白了:央妈印钞放水的结果是——穷人在通缩,富人在通胀。


02

过剩vs稀缺


通胀和通缩是一对矛盾,但它们和谐共存。


过剩和稀缺同样是一对矛盾,它们同样存在于当下的经济当中。是的,你没看错…当下的商品和服务供给既是过剩的、又是稀缺的。


咋一看,吃穿用住行什么都不缺,要什么有什么、统统过剩。


可仔细一瞧,又都很稀缺:喝的茅台稀缺、住的一线城市房子稀缺、子女的优质教育稀缺、长寿的医药医疗稀缺、好看的文艺作品(书籍/电影等)稀缺。


央妈印钞放水,造成了“穷人通缩、富人通胀”的结果,在过剩和稀缺的经济现实里、紧接着又引发了另一个结果:有钱的富人对稀缺资产的追逐史无前例、并吹起了一个个泡沫。


在美国表现为股市,在中国表现为楼市。


2008年8月底雷曼兄弟倒闭前,美联储资产为0.9万亿美元(可理解为央行印钱的数量),可到了2015年已上升为4.5万亿美元。


2020年新冠疫情冲击下,各国的央妈们开启了疯狂印钞的步伐。


美联储印钞3.2万亿美元,增幅高达76.8%;欧央行印钞3.3万亿美元,增幅达49.5%;日央行印钞1.5万亿美元,增幅达22.6%……中国央行则印了至少1.8万亿人民币,要知道中国的货币乘数远高于欧美,所以这些基础货币流入市场中就变成了不低于10万亿的钱——相比他国,已经很克制了。


在2020年经济如此艰难的情况下,美国的三大股指纷纷创出新高、中国的房价再次暴涨、就连日本日经225指数也在时隔30年后再次突破3万点!


要知道美国和日本经济都是负增长、中国也只有2.3%!


如果再仔细看,好像哪些不对…这些泡沫都是结构性的。


在美国,主要是FAAG(脸书、苹果、亚马逊、谷歌)和特斯拉在上涨,这五家公司贡献了纳斯达克指数绝大多数的涨幅;在中国,主要是深圳、东莞、上海等少部分城市房价的上涨,央妈的钱都流入了这些城市。


为什么是这些资产出现泡沫呢?


因为它们稀缺啊。


泡沫在路上,请别错过窗口期

美国六家公司占据了纳指近一半的市值权重


上世纪八十年代商品稀缺,造富了一批小老板;2000年后货币稀缺,造富了一批高杠杆房产投资人;而今资产稀缺,正在造富一批龙头企业及把握住这种趋势的投资人。


泡沫的背后是钱的推动,而现在钱的流向正在发生变化、在寻找新的稀缺资产。


03

围堵vs疏导


首先要记住,中国是一个强势政府的国家,政府在资源的调配中、当然也包括资金的流向管理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投资,一定程度上要看政府的政策和引导。


请问,当下对资金围堵和疏导是什么?


我直接说结论好了:围堵资金流入楼市,疏导资金流入股市。


中国楼市的泡沫有目共睹,只是出于金融系统性安全的考虑、又不能刺破这个泡沫,最好的策略就是让这个泡沫维持现状、别再膨胀,相应的就是限制资金流入楼市。


去年七月出台的房地产融资三道红线,就是限制资金流入地产商、以防止推高土地价格;

去年底出台的银行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就是限制资金流入购房人、以防止推高房屋价格;

春节前,上海/北京等地严查经营贷资金流入楼市,进一步杜绝了资金流入的灰色地带、让钱更难进入楼市。


与此相对应的,却是鼓励资金进入股市。


2015年底提出的去杠杆,什么是杠杆?债务、准确的说是银行贷款。


储户把钱存入银行,银行再放贷出去,由此增加了社会总体债务、抬高了社会总体杠杆,一旦这些债务还不了,会引发银行危机、甚至金融危机,这就是间接融资的坏处。


可如果储户把钱直接投资给企业、比如买企业的股票,一旦企业破产、损失的是个人财产,这里没有信用扩张、没有杠杆增加,只是财富的转移,所以不会产生金融危机,这则是直接融资的好处…也是政府在积极推动的。


从加大证券市场违约惩罚力度和抬高处罚成本,到即将全面实施股票发行注册制,再到一系列鼓励投资的官员发言和支持政策……在钱被围堵的无处可去情况下,资本市场成了泛滥资金最后的通道。


资本市场何时会有泡沫?最起码不是现在。


从过往的经验来看(比如2015年的牛市和这一轮楼市调控),当监管层对价格不认可、觉得有泡沫时,总是先提醒、后出政策、再出一系列的政策组合拳……而目前这些统统看不到,也一定程度上表示默许认可。


央妈放水创造大量资金,而这些资金总得有个去处,在楼市道路被堵、实体产能过剩下,受鼓励的资本市场似乎就成了最佳的备选方案。


机会正来,请不要错过这个窗口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3

标签:泡沫   通胀   杠杆   央行   美国   富人   中国   穷人   楼市   货币   路上   资产   资金   美元   价格   经济   科技   窗口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