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I爆表,又要大通胀了?


PPI爆表,又要大通胀了?


前天,权威部门公布了10月份的PPI和CPI。


数值爆表,同比涨幅达到创纪录的13.5%。这自2006年开始公布这个数据以来还没有出现过。


CPI倒是不算高,只有1.5%,但也略高于预期。


PPI可以理解为原材料的价格,CPI可以理解成居民消费品的价格。


那么是不是意味着——


原材料价格的暴涨,很快就会传导到消费品,又要来一轮大通胀呢?


看了市面上很多分析,发现大家对这个问题误解比较深,特发此文。


我的核心观点是:


1、PPI筑顶迹象明显,大概在高位震荡2~4个月就会回落,明年降为负值的概率很大。


2、PPI向CPI传导的力量非常弱,其自身尚且不能保,更无力引起大通胀。


3、当然,CPI在随后几个月确实大概率上行,但一不会持续太久,二不会太大幅度。


关键是要搞明白,它并不是由PPI推动,而是源于自己天然周期的一次反弹。


逻辑如下。



01

“面粉价格决定面包价格”是谎言


凡是认为PPI会向CPI传导的,大都是“面粉价格决定面包价格”的思维。


但是,这不符合逻辑,这颠倒了因果。


谁说你原材料成本高了,就一定能卖出高价?如果这样,生意就太好做了,闭眼进货就好了,不可能亏。


事实是,一切以顾客的需求和购买力为准啊!


在最根本的经济模型中,一定是终端需求拉动上游需求。而不是反过来“上游推动下游”。


经济社会运转的根本动力,是拉,而不是推。这是很多人理解不了的一点。


面粉涨价会导致面包涨价,是一个谎言。“某地块的拿地楼面价都高于周边二手房价格了,所以房价还得涨”,同样是逻辑不通。


最近的楼市不就证明了这一点么。


那些前期不计成本抢地王的房企,都差点把自己搭进去。


真相是,不是PPI推动CPI,而是CPI拉动PPI。



02

当前周期


关注财经的朋友,可能还记得2019年下半年CPI飙升,最高摸到了5.4%,而PPI则是趴在地上、甚至跌到负值。


知道当时最广泛的论调是什么吗?是“滞胀”——工业制造一潭死水、居民消费却一飞冲天,看起来的确很符合滞胀的特征。但看到这一点的只是书呆子,因为它没有放到更长的经济周期中去思考。


在更长的经济周期中,这明明是复苏的表现啊!


复苏之初,向来都是终端消费来拉动的。除非——人为地把货币注入工业,例如大搞基建。


中国的经济周期,和美国略有错位。


中国的这一轮复苏,始于2019年下半年,持续至今已基本见顶。


而美国则是始于疫后,属于纯粹的“放水式复苏”,会随着美联储taper和加息而逐渐结束。


中国当前这波PPI飙升,是由2019~2020年CPI上涨、以及美国疫后放水拉动对中国的贸易,共同作用的结果


今年的电荒、煤荒、气荒、芯片荒,也都是由于周期性复苏和人为放水共同作用的结果。


CPI先升,PPI后升,毕竟“拉动”会有个时间差。


如今CPI落下来,PPI上升,是完全符合逻辑的。


我们看到,煤价在国庆节之后上演了死亡过山车,先是暴涨到10月19号,然后开始了暴跌。如今动力煤价格距离最高点已经腰斩。其他大宗商品也大体如此,铜、铝、螺纹钢,都在10月的最后10天开启了暴跌模式。


究其本质,是“上游成本暴涨下游却提不了价所以只能减产了”。


没错,不是PPI把CPI推高,而是CPI把PPI拉下马。


所以,虽然PPI在数据上创了新高,但其实趋势性改变已经发生了。我们正处在第二轮下行周期的初期(第一轮是2011~2015年)。


认为13.5%的PPI会导致大通胀的,真的是想多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通胀   负值   这一点   终端   美国   消费品   面粉   中国   周期   面包   逻辑   成本   需求   经济周期   价格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