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赢家》:一场抢劫闹剧,折射的是局长的权威,哪里有赢家?

演习能不能进行下去,局长说了算!银行小职员严谨再“严谨”,没有局长的“严谨”,严谨也严谨不起来!在我看来,导演的深意,很多人没有看明白,挺可惜的。

《大赢家》:一场抢劫闹剧,折射的是局长的权威,哪里有赢家?

故事的开局是银行和警察开展一次联合演戏活动。本来就是双方都觉得只是一场简单的演习,只需要走个过场就结束的一个活动。但是因为主人公严谨,这一场演习活动变得格外的繁琐和复杂,甚至把警察都耍的团团转。看似在这场演习中,严谨才是这场演习的主角,其实不然,真正的主角是局长!不是局长拦着的话,严谨的演习早就结束了,演习还能继续“严谨”下去?

所以说于局长才是整个电影中左右演习走向的核心人物。如果不是他的坚定地“严谨”地支持,这场演习不等开始,早已结束。这也印证了一句话,戏份最多的只是小兵,一言九鼎的才是大佬。

其实影片一开头的演习报告会就奠定了局长一言九鼎的权威。“山里没有兔子,猎人就不擦枪了吗?”这是于局长回答记者提问的一句话。在新闻发布会上,记者问:“既然抢银行根本没有机会得逞,那么这次演习又有什么意义呢?”记者的提问,其实也是所有人员内心的疑问。于局长这一开口,就奠定了他在整个演习中不可撼动的地位。

《大赢家》:一场抢劫闹剧,折射的是局长的权威,哪里有赢家?

虽然这个剧本是翻拍的,剧本也很扎实紧凑,但无奈题材着实不好下手,这完全要看编剧针对国内的实情来个移花接木。个人感觉国内涉案剧一定要有个掌握微妙平衡的人物把握,纯彰显正义就会拍成风光宣传片,还不好看。比如一些行业剧,现实事迹很有冲击力,可拍出来都不如新闻好看。同时,一味突出犯罪过程根本不会过审。中国电影的复杂正在于不只是艺术、不只是商业,还有其它不可言说的内容,所以在这里,于局长的作用是被弱化的,但导演却并不想彻底放弃,只好不断的铺垫严谨的严谨演习是有好几次都会被其他人轻松结束的,但终究没有结束,因为他受到了局长大人的“严谨”支持!

这里面,就只有局长的权限最大,但他声明说不会参与这次演习,但会督战,演习工作由支队长全权负责。在这里,局长只要站在这里,支队长就不可能获得真正的支配权,凡是要布置任务之时,就必然会扭头侧脸正眼去征求局长的意见或是点头。

吴行长早就心烦了严谨的无聊表演,早就想结束了,只要眼睛瞥到于局长这里时,能够看到于局长仍然“严谨”对待,只好欲言又止。不过,到了最后,他实在受不了了,于是陪着小心对于局长说:“领导,我这是为您好”。但不曾想,吴局长根本不领情,也没有被他给糊弄,直接用话轻轻点了点他的小心思:“吴行长,你那点小心思,我心里清楚。”可悲的是银行里的严谨还在为自己的“严谨演习”不改初心的严谨着。

支队长也早就看不下去了,想要立刻结束这在他们看来尴尬的演习,笑着说了句:“这也太儿戏了吧?”被于局长抓了个正着,逮住狠狠训了一顿,训得他哑口无言。“行动失败,导致一名人质被杀,你觉得这很儿戏吗?”这是于局长训斥支队长的一句话。当支队长觉得于局长在“拉偏手”时,于局长的回答则有些恼羞成怒道:“这次演习的目的就是为了锻炼你们在极端情况下的反应,我不能严格的要求劫匪,但我可以严格的要求你们,因为你们是警察。”虽然于局长没有严格的要求劫匪严谨,但对严谨来说,于局长无疑是他的严谨演习的坚定支持者和背后的操控者。

《大赢家》:一场抢劫闹剧,折射的是局长的权威,哪里有赢家?

当警察行动失利时,吴行长又陪着笑脸小心翼翼地问于局长:“脸上有点儿挂不住啊?”吴局长正色回答:“我不怕丢人啊,问题在演习当中发现,总比在实战当中发生,那要好一百倍吧?警察的生命,也是只有一次。”这个时候的于局长也是赌上气了,要看一看,自己的兵到底几斤几两。

当两位警察“牺牲”后,特警队响着警笛第一时间赶往现场,他们戴着头盔蒙面、身着防弹衣、全副武装雷厉风行地跳下警车,拿着狙击枪立正集结完毕,黑压压的一排,阵容十分强大。于局长此时还比较和悦地对特警队员们提出要求:“希望在这次演习当中,要做到思维严谨,处置周全,制服歹徒的同时,一定要保证人质的安全。”

当然电影的主题是教人向善,通过一次看似荒唐的演习告诉人们当你身处逆境不要误入歧途,主题是对的,但细看起来还有很多信息发人深省,一个并不专业的劫匪,一帮并不配合的人质却让一百多个警察久攻不下,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可万一演习成为了现实,我们谁又能用自己的生命和家庭去承担这个“万一”所带来的后果呢?表面看是这样,但实则在我看来,是于局长自己想要严谨一次,看赢家是谁。

《大赢家》:一场抢劫闹剧,折射的是局长的权威,哪里有赢家?

阿谀奉承、欺软怕硬的行长,慑于于局长的压力在银行门外多次想叫停严谨的“假戏真做”都没有实现,不过他终于寻得了当人质的机会,而且是主动地积极地当。当他一进入银行作为人质,就像平常工作一样立马怒斥严谨,并且怒不可遏地拿出“杀手锏”,以开除员工来要挟严瑾结束演习。迫于威胁,于是严谨默默躺下装死。在行长面前,银行职工没有任何话语权,只好束手就擒,演习结束!之后,行长就向进来的警察宣布了演习的结束。

本来就要结束了,严谨再也严谨不起来了,可是从一个孩子口中得知真相的于局长大手一挥,宣布演习继续!严谨的抢劫演习才能得以严谨地进行下去从这里看,导演的意图已经很明显了,这次演习真正的主角从来都不是严谨,而是于局长!于局长负责任地说:“认真演习,宁可现在发现问题去解决,也不愿实战中手忙脚乱,警察的生命也只有一次。”然后现场所有的警察、特警、银行工作人员,全部都有序在继续严谨的演习下去。

《大赢家》:一场抢劫闹剧,折射的是局长的权威,哪里有赢家?

原版剧本很厉害,只是到了我们这里必须要改,而改后的影像恰恰是被观众诟病最多的地方。所以说区域化革新才是可取之处,因为这是华语片中少见的正面描写抢银行的过程,而且是“反派”胜利,更点出了形式主义和得过且过的风气,在受限的环境下讽刺也算大胆了。只是导演更深一层,把于局长的关键作用进行了弱化,让人认为演习能够得以进行,并且进行到底的是主角严谨的严谨,但看完全篇,我们都明了,最后还是局长大人在小屋里的沙发上,静静地等着严谨和新女友的自投罗网。严谨立马承认他输了,可局长摆摆手,一切尽在其掌握中。在局长的心里,赢家只能是他!也只有他才配得上大赢家!但是在观众的心里,只有寒气陡升,无一赢家!这就是一出彻头彻尾的悲剧!

不是悲剧的喜剧不是好喜剧!人到中年,看看周星驰的喜剧电影就明了了,喜中带悲,悲是喜之内核,他的那些在我们年少时带来笑料的喜剧片才是值得反复咀嚼的好喜剧。在我看来,《大赢家》称得上一部好喜剧。

《大赢家》:一场抢劫闹剧,折射的是局长的权威,哪里有赢家?

可是本剧的悲,不只是一种隐喻式的悲,还有很多明面上的悲。如不负责任的新闻媒体的误导、谣传、煽风点火。网络另一端的围观群众,看热闹不嫌事大,还硬要凑热闹。感情、婚姻、家庭经不起考验和挫折。贪生怕死男人抛下怀孕的妻子逃命。

电影中点的几个社会问题,把社会中的悲放到了明面上:夫妻财产,姓氏传统,职场关系,祖孙相处,催婚,结婚,甚至银行机器人,都很贴近生活,可谓以小见大。人云亦云,理智的判断力逐渐消亡。 有老公的短发女人,口口声声要去看牙,最后因为特种部队小伙子的到来,满心欢喜的留下还要动手动脚。键盘上花式口吐芬芳,现实中唯唯诺诺不敢出击。为了找对象,为了丈母娘,抢着送死,高高兴兴上路。社会压力逼的他要跟别人看齐,一定要找个对象才能成为现代年轻人的成功和尽孝。

希望国产喜剧都能摆脱烂俗和平庸的想法,赋予它该有的深度,给大赢家高分,是不希望未来的中国喜剧人丢了喜剧的内核,只会做荒诞的二传手......切记,不可将文化环境与审核制度的缺失归咎于一部充满勇气的、带着镣铐跳舞的电影,我们能做的最好是推它一把。

《大赢家》:一场抢劫闹剧,折射的是局长的权威,哪里有赢家?

虽然是翻拍片,但依然值得尊重,关键在于其故事内核是当代中国喜剧片中最缺乏的“社会理想主义关怀”,也就是说,当一位堂吉诃德式人物出现在真实生活中,我们究竟是进行自我反思,还是开启群嘲模式。这当中既包含了群体对个体认知的尊重,也包含了对社会运行法则正在逐步失效这一事实所进行的思考。更重要的是对于局长权威的隐晦表达,更是突显了我们的某些特色!

我们都是凡人,在现实社会生活的一出出戏剧中,我们只是群演,想要学严谨一样“严谨”起来吗?回头看看背后的“于局长”再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赢家   局长   支队长   劫匪   人质   行长   闹剧   内核   严谨   喜剧   导演   主角   警察   结束   生命   权威   银行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