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奇怪的命令”,如何毁掉了,建文帝的六十万大军

古语有云:“可怜红颜总薄命,最是无情帝王家”,纵观整个封建时代的帝王之家,如果用“无情”去形容,大概也是有几分道理的。为了争夺皇位,父子成仇、兄弟相残,像这样的历史悲剧,是举不胜举的。


两个“奇怪的命令”,如何毁掉了,建文帝的六十万大军


​比如,最为我们所熟知的有,杨广搞死了自己的父亲杨坚和哥哥杨勇,李世民搞死了自己的大哥李建成,武则天搞死了自己的亲生儿子李弘和李贤,朱棣也搞死了自己的亲侄子朱允炆;而我们今天要说的,就是有关大明王朝的建文帝朱允炆的历史命运。

我们知道,在太子朱标英年早逝之后,明太祖朱元璋并没有把皇位再传给自己的某个儿子,而是直接传给了朱标的儿子,也就是朱元璋的孙子朱允炆,然而正是朱元璋的这一决定,却为大明江山上演了一出历时四年之久的动乱大戏——靖难之役。

两个“奇怪的命令”,如何毁掉了,建文帝的六十万大军

对于“靖难之役”的最后结果,我们当然也都有所耳闻,燕王朱棣最终打败了自己的侄子,也就是建文帝朱允炆,从而登上了皇帝的宝座,是为“明成祖”。有时候,我们不免就会感到很奇怪:只不过是一个“诸侯王”的朱棣,又怎么敢和“中央军”叫板呢?而且最后还一举打败了建文帝的“中央军”?难道这都是天意?

究竟是不是天意,我们不好说,不过,在“靖难之役”期间,曾出现过两个“奇怪的命令”,或许正是因为那两个“奇怪的命令”,才最终毁掉了建文帝的六十万大军,从而成全了朱棣。


两个“奇怪的命令”,如何毁掉了,建文帝的六十万大军


第一个“奇怪的命令”,是负责征讨燕王朱棣的“总指挥”李景隆(朱元璋的外甥李文忠之子)下的,这个命令的内容可以简化为四个字——停止进攻。

话说李景隆亲率六十万“中央军”,浩浩荡荡,前去征讨朱棣。那个时候,中央军兵强马壮,又是所谓的正义之师,所以一路上所向无敌,打得朱棣是落花流水。几个回合下来,朱棣损兵折将,几乎就要全军覆没了,然而李景隆的中央军,却依旧是虎视眈眈。

两个“奇怪的命令”,如何毁掉了,建文帝的六十万大军

眼看性命就要不保,朱棣决定放手去赌一把。朱棣登上城楼,扬鞭挥舞,假装是在集结和调遣大规模的部队,这个极为冒险的举动,还真有了效果,李景隆看到这一幕,竟突然下达了一道颇为奇怪的命令:停止进攻,全体撤军!

真不知道那个李景隆是怎么想的,反正他是撤军了。李景隆撤退之后,接着又发生了一件更加不可思议的事情,那就是突然有一股巨大的旋风,从李景隆的中央军中一路袭过,导致几十万的中央军死伤无数,狼狈逃窜了。

第二个“奇怪的命令”,是建文帝朱允炆本人下的,这个命令的内容,也可以简化为四个字——别杀朱棣。

两个“奇怪的命令”,如何毁掉了,建文帝的六十万大军


如果说李景隆“停止进攻”的命令,只是建文帝六十万大军毁灭的表面原因,那么建文帝本人的“别杀朱棣”的命令,则就是实质原因了。其实想想也是这么个道理,所谓“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而建文帝为了顾念叔侄之情却下令“别杀朱棣”,那么试想一下,这仗还怎么打呢?

既然建文帝不想杀掉朱棣,那么在征讨朱棣的战争中,又有谁敢“乱军之中取敌将首级”呢?但要知道,“取敌将首级”那可是取得战争胜利的一个妥妥的好办法啊!可问题是,这个办法却不让用,哎,尽管建文帝有千军万马,但可以肯定的是,所有将士的脑子,都有点儿乱!


两个“奇怪的命令”,如何毁掉了,建文帝的六十万大军


以上就是“靖难之役”中两个奇怪的命令,正是由于这两个奇怪的命令,才最终成全了朱棣,而葬送了朱允炆;亲爱的小伙伴们,对于这个问题,你又是怎么看的呢?欢迎留言讨论,来发表你的高见吧!

欢迎关注历史浮云榜,谢谢你这么漂亮还来关注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21

标签:大军   射人先射马   大明   命令   奇怪   两个   燕王   首级   皇位   侄子   帝王   天意   儿子   中央军   历史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