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美校友经验分享:间隔年到底做什么,才不是浪费时间?


留美校友经验分享:间隔年到底做什么,才不是浪费时间?


大家好!我是PeerBang的实习生小诺,今年秋季将进入美国文理学院Claremont McKenna college(克莱蒙特·麦肯纳学院)读大一。


与很多同学的学校一样,由于美国疫情的关系,我校已经宣布秋季学期将全部采用线上教学。
无奈付着昂贵的学费的你,却只能隔着屏幕听教授的声音;凌晨两点爬起来上课的日夜,也只学了个寂寞。


再加上旅行禁令、航班稀缺、中美关系等不可控因素,我身边也越来越多留学生在考虑停学进行gap year(间隔年),但都在因为各种原因在纠结和踌躇。


留美校友经验分享:间隔年到底做什么,才不是浪费时间?

其中,很多同学焦虑的是——如此临时的gap year,我到底做什么才不是浪费时间?


于是,我采访了三位有gap year经历的学长学姐,希望过来人的经验经历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做出抉择。
我特意找到了3位已经从美国顶尖大学的本科毕业多年、已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中国校友,希望他们可以从长远的角度,思量gap year对他们人生和职业发展的价值。希望他们的经历,可以让正在犹豫的你受到启发!


NO.1

“海投成功、实习名企、跻身咨询”的沈池风


曾经的沈池风,和无数初来乍到美国大学的中国学生一样,靠咖啡续命地做research、写论文、保GPA。


可是她突然在大三选择停下,gap了一年。为什么她会在大三这个这么重要的节点,选择gap year了呢?


我:“当初选择gap year的契机是什么?”

沈池风:“当时还是共享单车割据的时候,春天看到南京西路上一群一群年轻人骑着各色共享单车从身边来往,我觉得好像活在了未来世界。中国是一个因为人口基数和经济发展的双重福利而衍生的消费互联网的大型试验场,虽然我没有完整参与这个发展历程,但我希望以后能有更多机会理解和参与到这个市场来。所以我选2015-16年回国做了个"间隔年gap year",体验了咨询、PE、VC、互联网,感觉国内的机会、发展速度、每天变化的信息量、迅速崛起的大小公司都让我非常兴奋。”


我:“那么你在gap year具体做了什么,让你认识到你该如何投身到你感兴趣的市场里来?”


沈池风:“我一直确定自己最感兴趣的是理解商业模式的逻辑并判断终局战略。间隔年的时候体验了PE、VC、互联网、咨询,我觉得咨询的训练是这几个产业中相对系统全面的,是一个很好的起点。咨询的AC到SAC是一个从别人教我怎么做分析成长为我教别人怎么做分析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渐学会框架思维的运用并用其来迅速理解所有商业模式和问题并找出解决方案的过程。这个过程我认为是对于无论以后想从事什么方向的人来说都有价值的培训。”


留美校友经验分享:间隔年到底做什么,才不是浪费时间?

克莱蒙特·麦肯纳学院(简称CMC)在最新的USNews文理学院排名中名列第7,是培养商业和公共事务领域的领导者。学校经济学和政府学都是全美顶尖的,该校2019年录取率为9.59%。


在美国大学就读的学生找国内企业的实习机会其实也不是那么容易。当时,为了找到国内的实习机会,沈池风使出了浑身解术:她还投了六七十份简历,给无数公司的人力资源部门发求职邮件,在知乎上联系写回答的知名投资人,参与国内各大高校的招聘信息分享论坛,利用拉勾网、实习僧等求职网站找offer…


对于这其中的艰辛,她说:“其实找实习并没有那么多窍门,最主要的是‘脸皮厚’。当年我还大一的时候就坐在我们学校research center直接拦下感兴趣领域的教授,申请要做他的research assistant(研究助理)。我当时的年龄按理说是不匹配那个工作的,但是就凭着‘脸皮厚’,我发现很多机会都可以靠自己的积极争取得到,让别人看到自己的价值很重要。总之,多去尝试吧。”


现在的沈池风本科毕业、在国内的管理咨询行业工作已经快5年,回首gap year经历,沈池风认为,“gap year这一年让我近距离地接触了社会,在没有学业的压力或者限制下,尽情地拓展人脉,尝试新的、感兴趣的领域。”


她给大家建议:“人不必要给自己设限,要抛开‘什么样的年龄应该达到什么样的位置’的固有想法,勇敢试错。”


从沈池风的经历,我发现,就算是有很强职业导向的同学,其实也不必焦虑于是否gap year等于浪费宝贵的时间。Gap year本身,就是一次“加薪升职”。它带给你的社会经历、人脉资源、发展机会,可能是无限的。


NO.2

“我要挑战最难人文专业最终却还是去画了建筑图”的郭雨桥


来自北京的郭雨桥,从高中开始就对建筑设计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是因为当时还没有确定建筑为自己的职业目标,也更向往文理学院的学术氛围,她选择了去洛杉矶附近的文理学院Pomona College(波莫纳学院)学习。

留美校友经验分享:间隔年到底做什么,才不是浪费时间?

波莫纳学院(Pomona College)被USNews评为全美排名第5的文理学院,学校实力与声誉在美国备受赞誉, 2019年以6.95%的低录取率,与哈佛、麻省理工学院、耶鲁等知名大学,一同被美国Niche网评为了“2020年全美最难进的前20所大学”之一。


我:“大学期间选择gap year的契机是什么?”


郭雨桥回忆道,“当初我刚到Pomona的时候,觉得既然来文理学院了,就要挑战最难的PPE专业(Philosophy, Politics and Economics 哲学政治经济)。但是后来越学越觉得这根本不是我感兴趣的。真的!学最难的不一定就是对的!


我后来发现我对洛杉矶当地的文化政治历史很感兴趣,尤其是环境学、建筑与都市的交互作用等话题。当时就有上一些有关建筑学的课,只是总还是感觉不深入。”


事实是,Pomona College以及其临近的、可以交叉注册上课的4所文理学院都没有建筑相关的课程(在美国,绝大部分大学在本科阶段不提供建筑专业,一般是本科毕业后升入专门的研究生院学习)。因此,她希望寻找一个更适合探索艺术和建筑的平台,帮助她确定她对学习建筑的决心。
于是,在大三升大四的时候,她选择了gap year回国,进入北京的清华大学大二年级,旁听艺术和建筑课。


我:“那你在国内大学上课的体验怎么样呢?今年因为疫情,很多美国大学都允许中国学生“go local”了(在国内高校就读拿学分),你怎么看?”


郭雨桥说,“首先,当然没有后悔。这个经历帮我确定了我确实想走建筑的路,希望能在未来开自己的独立工作室。我觉得gap year给了我充分的时间、精力、和资源去思考这些问题”。


对于“go local”,体会过中美本科教育的郭雨桥说,“国内外的本科教育是有很大区别的。这两者没有对错之分,但是在本科之前已经在国外受过教育的同学们需要去多多适应国内的体系。或者说在“go local”之前,应该想好自己更适合什么样的教学方式”。


郭雨桥建议,尤其在疫情而且有些学校不提供“go local”的选择的情况下,更加可以考虑gap year:“网课真的很影响教学效果,教授同学之间的距离那么近又那么远。最重要的是,在美国大学读书,周围的学生氛围是最有价值的,而这些都是在网上无法实现的”。


郭雨桥在Pomona College本科毕业后,升学哈佛设计学院,继续攻读建筑硕士。她发现,所有来哈佛读建筑的研究生,本科专业可以说是五花八门——哲学、心理学、历史、艺术,大家都带着自己的不同经验和观点,来贡献到同一个行业。


因此,她更加推荐同学们在疫情下选择gap year。她说,“同学的学习经历和背景这样的不同,对我的建筑设计起到了非常大的启发,是最有价值的收获之一。而这些多样的学生氛围和同学之间的互相学习,根本无法从网课中体现,你们今年的学生真的是太难了!”


除了在清华旁听,郭雨桥在gap year期间也还做了其他的探索。


郭雨桥说,“因为我一直都很喜欢徒步,早听说尼泊尔和以色列有很好的徒步线路。当时研究了几个月,然后买了张机票就走了,连队友都没有找。其实旅途中也没有经历什么巨大的困难险阻,但是学会了更好地跟自己相处。”


现在的郭雨桥,已经从哈佛建筑研究生毕业,开始建筑师的职业生涯。也许很多人会不满于自己不带着学分或者证书、不带着任何可以展示的成就,度过间隔年。但是郭雨桥认为,gap year让她获得了自由、独立、坚强,和明确的职业道路。


NO.3

“我什么都没做,却也什么都做了”的Jason


在采访Jason之前,我几乎没有了解到他的任何资料。我不知道他在gap year里做了什么丰功伟绩、或者寻找到了什么样特殊的人生启示。


我带着强烈的好奇问他:你是在什么契机下选择gap year呢?” “选择gap year的决定很临时,不是别人想象中的深思熟虑、做了无数个pro and con list对比下产生的决定。就是大三寒假在德国的study abroad项目结束之后,我因为家里老人身体状况不太好,自己也常年在国外没空陪伴家人,我就觉得这是个很好的契机回国陪伴家人,然后给自己一些放空的时间吧。”


我更加疑惑了,“那么你在gap year具体做了什么呢?”

Jason说:“什么都没做。”


在我一再的追问下,他仍然没有过多阐述自己在gap year做了什么了不起的事情,也没有说他收获了什么觉悟人生的大道理,或是认识了什么改变他人生轨迹的人。


Jason只是强调:“我真的什么都没做,就是放空自己来着。”


我很想知道是什么样的一种定力,让Jason可以在这个每个人都"FOMO" (fear of missing out) 、都害怕落后于人的时代,选择暂停自己的生活。


Jason说:“连续四年进行大学学习本身就是一个错误的概念,所有人都应该在快节奏的生活中,空出一段时间用于自我休整,自我探索,做任何想做的但没时间做的事情,或者什么都不做。”


其实这与沈池风说的有些类似。人要勇敢试错,这其中包括什么都不做。就像Jason这样,他没有把精力用在踌躇过去,亦或是幻想未来;他不多不少地、活在那个当下。


在这个节奏无比快的社会中,很多人会疑惑,什么都不做,难道不是一种浪费时间吗?这样的gap year真的有意义吗?


Jason的回答很有禅意:“其实没必要去做极其长远和细致的规划,因为一切都在变化当中,没有人可以预测如今做的决定到未来是否会变现,因此也不能断定做了gap year这个决定是否是浪费时间。


但是这样所谓很“闲”的空白时间,在大学以及毕业之后便不会再有了,所以不如趁有这个时间,给自己一个“什么都不做”的机会。”


当然,gap year也有它的弊端。Jason说:“gap year最大的不好就是你会错过你跟大学好朋友在一起的时光吧,这是一个很大的弊端。但是其实像现在,很多都是网课的形式,本身也没有什么线下社交生活了,所以在这种特殊情况下,gap year几乎没什么大的弊端了,都是优势。”

对于很多人纠结的职业发展,Jason说:“我一般不会去想职业发展这类问题,因为我一直在变,5年前的我和今天的我想要的东西是挺不一样的。估计5年后,我觉得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还是会变,再加上5年后世界会是什么样子我们都不知道,我就不想什么长期的职业规划了。


对我来说,假设‘自己只有10年可以活’还挺有帮助的。其实一个更好的假设是,假设自己本不该来到这个世界,或者自己的生命本该结束了。因为本来我们每个人能有生命的概率就很低,意外也每天都在发生。试着把每一天都当作是中了彩票才有的,而且你也不确定还能继续有多少。如果能慢慢练习让这个视角成为你下意识的反应,生活中几乎一切选择都清楚了很多。


最适合你的那份工作,什么时候会出现,没人知道。大概率不会在你一毕业就出现。但确实也不能什么都不做去等着它来,所以就在你可选的机会当中,挑一个你觉得最有价值的。但我们每个人的价值体系不一样,所以这需要你搞清楚什么是对你重要的,gap year在这方面就很有用了。


最后就是,我发现越来越多人感觉自己被同龄人落下而焦虑。先不说和同龄人比较这件事是否值得,毕竟是个正常人就会喜欢比较。但大家比较的维度可以多一点。收入/工作/情感这类东西,越来越不是线性增长的东西,所以你现在落后完全不代表什么,收入落后10年的人可以轻松在1年内反超…不说了,大家都明白。而且更重要的东西在我看来是内在的东西,你的心态,见识,情绪管理,自我了解,自我和解的程度等等,这些东西会决定你事业、感情的发展。说矫情一点,但毫不夸张,这些东西决定了终极问题的结果——你这一生过得好不好。


而这些最重要的能力,都需要你能静下心来培养。如果整个gap year你什么都不做,但练好了之前提的那个‘把每一天当礼物’的视角(真正稳定这个视角并不容易),长远来看比什么网课或实习都更有价值。这些都是个人看法,听听就好。”


对于Jason,gap year是即兴的修整和沉淀。活在当下,寻找自我,不畏惧暂时的空白和停歇。


留美校友经验分享:间隔年到底做什么,才不是浪费时间?


采访完三位有gap year经历的学长学姐,我发现,虽然当时他们并不像我们现在这样面临突发的疫情,但是他们选择gap year的契机其实都不是什么长久的深思熟虑后的结果。


他们的经历告诉我,大众印象中如此重大的暂停求学的决定,不一定需要提前精心策划,也可以得到长远来说很有价值的收获。


所以,尽管这个不平凡的2020年,打乱了很多留学生的计划,迫使大家随机应变。但让我们坦然接受这样的状态吧!gap year的收获和价值,不会因为决定的临时而减少。也许,一些同学还会因此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总之,让人成长的gap year需要很强的自制力和执行力,但更重要的,是一颗无畏惧“犯错”或“落后”的心。



注: 今天采访的这三位学长学姐都在gap year中得到很有价值的收获。但是PeerBang并不主张大家gap或者不gap。是否gap year是个人决定,每个人的情况都有所不同。今天的文章只是希望借用前人的经验,为大家提供一些思考的方向。


美国大学申请马上就要来了。面对越来越多美国大学取消SAT/ACT标化成绩要求,学生的软背景在招生审核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


对于留学申请规划,如果你对学术竞赛、背景提升上有更多想要了解的

欢迎联系学姐(xuejie47),发送信息备注:留学咨询,了解更多留学规划的信息

相关阅读:

◆哈佛确定秋季开学!不想上天价“网课”,你该休学吗?

◆宾大、布朗闭校,哈佛、耶鲁休学人数创新高,留美的黄金年代是否即将迎来终结?


留美校友经验分享:间隔年到底做什么,才不是浪费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2

标签:克莱   间隔   耶鲁   哈佛   时间   文理学院   美国   疫情   契机   校友   本科   东西   价值   经验   机会   建筑   大学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