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潮云 姜帆:浪潮分布式云+云原生实践之路

9月16日,Distributed Cloud|2021全球分布式云大会·上海站隆重召开。在全球分布式云大会不懈布道下,云计算行业对分布式云的关注度愈发高涨,以全球分布式云联盟成员为代表,涌现出了大量分布式云技术和实践成果,为分布式云计算发展夯实了基础。


2021全球分布式云大会为分布式云计算发展再添强大推力,本次大会共设有分布式云主题报告会、边缘云论坛、云原生专题论坛、分布式数据库论坛四大论坛,围绕分布式云、边缘算力、云原生、分布式架构等技术与实践展开。全球分布式云联盟联合阿里云、腾讯云、Google Cloud、中兴通讯、京东云、安迈云、网心科技等国内外分布式云顶尖技术服务商,共话分布式云创新新趋势,共谋云计算变革新未来,共享分布式云计算新红利!


在9月16日下午召开的云原生专题论坛上,浪潮云产品营销总监姜帆发表了题为《浪潮分布式云+云原生实践之路》的主题演讲。


浪潮云 姜帆:浪潮分布式云+云原生实践之路


分布式云技术推动云原生的发展


根据第三方资讯机构的调研显示,目前,混合云已经成为政企市场使用的基础设施模式之一。随着云的不断普及,企业下一步的产业数字化和数字化产业的发展方向将是对数据和AI的持续投入。


对于分布式云与传统多云的区别,姜帆介绍道,分布式云概念的提出是在2019年,近几年才出现大范围的应用,过去的传统多云主要强调的是云在网络层面的联通,而非云的一致性,是通过应用来解决云的混合利用问题,而分布式云则更强调云的一致性。分布式云架构下的不同云之间需要有一致的技术架构、一致的用户体验、一套运管体系,这使分布式云的架构模式更有利于跨云的资源调度效率。同时,基于它的一致性,开发商与合作伙伴可以在一朵云上开发相应的云原生应用,并进行大规模、大范围的快速复制。


分布式云概念的提出与发展


分布式云的缘起,是2018年12月,AWS第一次发布了Outposts,在洛杉矶部署了当地的云。2019年6月,Gartner第一次提出了分布式云的概念,对其定义为云服务商把公有云服务发布到不同的物理位置,所有物理位置的云都是由这个云服务商进行治理、运营、升级迭代。2019年12月,浪潮云第一次提出中国的分布式云并对其定义。2021年5月,浪潮云正式提出分“布式云+”行动计划。


浪潮云 姜帆:浪潮分布式云+云原生实践之路

(浪潮云分布式架构图)


浪潮云的分布式架构将不同需求、不同场景的云的部署模式分为三种:中心云、本地云、边缘云。


中心云即公有云,大型公有云节点主要建立在国内网络质量比较好、业务集中的区域,通过互联网的方式为客户提供服务。


本地云即部署在某一个辖区之内的云,如省本级的政务云要部署在省内,国资企业的云要部署在国资企业内。由于国家政策的要求和对数据安全性的考虑,往往意味着政府及国资企业等泛政府领域的云需要在本地部署。这是本地云的天然场景。


而边缘云的应用目前主要面向智慧社区、智慧园区等有近场计算的需求场景,这些场景要求低延时、本地计算或数据下沉。


浪潮云通过一套管理体系运营对三种不同部署模式的云的统一管理实现了全国一朵云的架构,使其具备一致的技术架构、一致的用户体验。


浪潮云目前整体的产品架构分为几个部分,底层的支撑是分布式云底座,包括中心云、本地云、边缘云,主要提供一些IaaS、PaaS产品,基于分布式云我们还有业务使能平台IBP,提供AI、数据、物联、视频、区块链的能力,为行业智慧应用和场景提供技术支撑,同时结合智能运维和安全大脑来解决政企客户智能运维、多云管理以及安全运营的问题,最终为政务云和企业云两类主要的领域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对企业主要进行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支撑,对政府主要是进行政务云和数字化转型的支撑。

浪潮云 姜帆:浪潮分布式云+云原生实践之路

(1+2+N+生态图)


浪潮云在今年5月正式推出“分布式云+”行动计划——1+2+N+生态,即打造一朵云网边端融合、云数智融合、建管运融合的分布式云,聚焦数字政府和工业互联网2大重点领域,结合浪潮云多年来行业实践经验的沉淀,对多个业务场景进行平台技术支撑等。


同时,浪潮云围绕分布式云的战略进行了两院三中心的生态体系建设,建立了标准研究院、咨询规划院、方案验证中心、开发者支持中心、云原生适配中心等,为生态合作伙伴赋能,提供云支撑。


浪潮云在数字政府和工业物联网领域,对全国政府提供超过200个服务产品,超过100个AI业务模型,云上的委办局单位超过2万家,应用超过6万个。


在政务云方面,浪潮云连续7年蝉联市场第一,根据不同级别政府的不同需求,对其内部业务进行梳理,从而在服务模式、服务内容和服务形态上提供精准服务。


在工业互联网方面,浪潮基于分布式云打造云洲工业互联网平台,对不同行业进行基础的平台支撑。目前浪潮云洲工业互联网平台连续三年被评为国家级的双跨平台,同时,浪潮基于云洲互联网平台建立了标识解析二级节点,为区域和行业进行数字化转型支撑。


云原生是应用发展的必然趋势


2020年,由于疫情的爆发,推动了政企客户使用云原生进行数字化服务水平的提升。疫情期间,2亿学生在线上课,2.5亿人在家办公,庞大的数据涌入线上,对政府业务的支撑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同样,对云计算的支撑也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IDC预测,2023年有50%的中国企业将把应用部署在混合云或者多云上,到2024年有50%的大型中国企业都将依赖云原生的应用技术搭建信息化支撑。


从云原生的发展来看,从传统的应用更多是以应用为中心,或是以资源为中心,关注结构化数据,以此来进行效率的提升。通过应用来进行业务需求的实现,这是上云阶段,这个阶段内的应用和资源是割裂的,资源只是提供算力基础,应用是解决业务需求。


到了云上阶段,云原生的应用发生变化。现在的云原生应用更多是面向以海量客户并发访问为基础的应用场景,以数据为中心设计应用、开发应用,然后利用云的弹性、自制能力,为应用提供承载,进行价值创造。


浪潮云 姜帆:浪潮分布式云+云原生实践之路


上云到云上的节奏有阶段性的变化。最开始上云解决的是烟囱式分散物理资源集约化建设,将所有小的机房、低效的机房,变成大的、高效的机房,同时使用云平台代替物理资源,实现IaaS层面的资源整合,只是原来部署在单机的物理服务器上,现在部署在云平台上,应用和中间件并没有发生变化。随着云的发展,客户的关注重心逐渐上移,在保持IaaS不变的情况下,利用云的能力构建中间件和使用PaaS服务,进而更大程度利用容器的技术实现应用层面的微服务化改造,结合IaaS、PaaS能力,实现整个云原生的转化。


浪潮云 姜帆:浪潮分布式云+云原生实践之路


除了产品和技术,浪潮云在推动云原生发展的过程中,给开发者或合作伙伴也同样提供了云原生支撑能力,在支持上包括应用容器化改造技术支持、云原生的服务适配技术支持、信创云适配技术支持。


在这个过程中,浪潮云形成了一些方法论:


应用云化方法论,业务服务化方法论以及开发运维一体化方法论。


目前浪潮云云原生的产品,是基于底层的分布式云体系,实现了容器、数据智能、分布式应用架构、DevOps、高可用和安全等几大类的服务产品。


浪潮云 姜帆:浪潮分布式云+云原生实践之路


生态方面,浪潮云围绕分布式云和云原生建设了“两院三中心”的生态体系,两院是标准研究院和咨询规划院。咨询规划院主要帮助合作伙伴做一些规划设计和咨询指导,标准研究院是配合主管部门、国家级的科研机构做一些科研项目和参与国家标准的编写。三个中心是方案验证中心、开发者支持中心、云原生适配中心,这三个中心都是实体中心,浪潮云投入了相应规模的设备、云平台以及团队作为支撑,目前已经有很多应用合作伙伴,基于三个中心做基于浪潮云原生的业务应用改造、方案的测试验证以及相应的技术适配工作。浪潮云也会持续投入,帮助开发者和合作伙伴在分布式云和云原生的领域共同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分布式   浪潮   云和   方法论   架构   场景   合作伙伴   生态   业务   政府   数据   产品   平台   技术   科技   中心   姜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