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换了人间,致敬老一辈革命家的战略智慧

2021年8月19日,庆祝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大会,在拉萨隆重举行。

此时此刻,我们应向老一辈革命家由衷致敬:正是他们高瞻远瞩的战略决策,确保了西藏能够以和平方式,及时回归祖国大家庭!

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换了人间,致敬老一辈革命家的战略智慧

中共中央及时做出入藏战略决策

中共中央在完成解放战争战略决战后,就把解放西藏提上了议事日程。

当时,许多藏族爱国人士纷纷表示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生政权,主张西藏早日回到祖国大家庭中来。代表西藏地区反动农奴主和亲英势力利益的噶厦政府,却加紧勾结外国,想利用内地政权更替之机打出“独立”旗号,分裂祖国。

为早日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中共中央做出了进军西藏的战略部署。1949年7月,刘少奇访问苏联,向斯大林通报中共中央下一步的战略意图时,即向他说明:西藏须用政治方式去解决。

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换了人间,致敬老一辈革命家的战略智慧

政治争取与军事斗争“两手”都很硬

刘少奇访苏的同时,毛泽东致电彭德怀:“班禅现到兰州,你们攻兰州时,请十分注意保护并尊重班禅及甘、青境内的西藏人,以为解决西藏问题的准备。”

新中国成立时,班禅堪布厅向毛主席和中央政府致贺,表示拥护中央政府,并盼望早日解放西藏。当时西藏的两大“神王”就此被人民政府争取到一位。新中国成立后,中央军委、毛泽东决定加快进藏的准备工作,特别强调:“进军西藏宜早不宜迟。” 航空科技传播专家

1950年1月,毛泽东根据实际情况,提出进军及经营西藏的任务主要由西南军区承担。

外交战线义正辞严,有力回击外国干预

进军西藏之前,新中国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当局进行了一系列仁至义尽的争取工作。西藏地方当局虽一再宣称“代表团不日即将从印度出发赴北京”,实际却毫无动作,当时被《人民日报》称为“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他们还倚仗美国、英国和印度的支持,甚至在昌都毒害了中共中央派出的和谈代表、西康省人民政府副主席格达活佛,并企图以武力阻止解放军进藏。

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换了人间,致敬老一辈革命家的战略智慧

1950年10月26日,印度外交部次长梅农约见我驻印使馆政务参赞申健,提交了关于西藏问题的照会副本,并声称:中国军队如果真的“入侵”西藏,印度政府将“深感遗憾”。

申健同志是我党秘密战线杰出战士、“龙潭后三杰”之一。他义正辞严地说,中国军队进入中国的领土西藏是不能叫做“侵略”的,正如印度政府的军队进入印度联合省或孟买不能叫侵略一样。

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换了人间,致敬老一辈革命家的战略智慧

梅农理屈词穷,只得说“印度仍希望中国用和平方式解决西藏问题”。申健表示,中国政府始终愿用和平方式解决西藏问题,但这并不等于说中国军队不能进入西藏。

申健这次交涉得到了中央的肯定,毛泽东还特别批示:“申健答得很正确,态度还应强硬一点,应说中国军队是必须到达西藏一切应到的地方,无论西藏政府愿意谈判与否及谈判结果如何,任何外国对此无置喙的余地。”

面对我外交战线坚定有力的回击,加之印度面对的国内外矛盾复杂,印度国内企图插手西藏事务的反动势力,只得暂时罢手。

“十七条协议”开创“一国两制”构想的先河,对打击“藏独”意义重大

昌都战役后,西藏爱国力量更加坚定,顽固派态度动摇,刚刚亲政的年仅16岁的十四世达赖喇嘛,同意派代表进京谈判。

1951年2月,西藏地方当局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的代表团前往北京,同以李维汉为首的中央人民政府代表团谈判,5月23日正式签订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即后来统称的“十七条协议”。

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换了人间,致敬老一辈革命家的战略智慧

协议在坚持西藏是中国领土一部分的前提下,保留原有政教合一的制度。这实际是“一国两制”构想的先河。

按照协议规定,各进藏部队于8、9月间分路向西藏全境进军。12月20日,中央人民政府代表张经武一行及西藏地方当局谈判代表团,与进藏部队一起,在拉萨召开庆祝西藏和平解放大会。

广大藏族群众热烈欢呼:“金珠玛米来了!”“毛主席的队伍到了雪山太阳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西藏   昌都   藏族   和平   中共中央   班禅   革命家   印度   中央政府   战线   代表团   当局   中国军队   祖国   人间   周年   协议   智慧   战略   地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