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防了!我小时候看的涩涩《故事会》竟然是盗版?

今早起床上厕所的时候手机搁床头充电,坐在马桶上把新买的漱口水说明书反反复复看了两遍。

我就忽然生出一个感叹。

我们一直都是这样走到哪里都手机不离身吗?

以前没手机的时候上厕所都干嘛来着?

想来想去,那时候能干的事可多了。

记忆最深的就是家里的厕纸篓子里永远放着一本卷的不成样子的《故事会》

压根不担心上厕所太闲,一个跌宕起伏的传奇故事就够你把腿蹲麻了。

破防了!我小时候看的涩涩《故事会》竟然是盗版?

但是《故事会》有多久没出现在我们的视线中了?

上次提到它,好像还是《隐秘的角落》热播时,原著作者紫金陈说自己借鉴了一点《故事会》的情节。

再往前,就是凤姐最爱读物这个头衔了。

而前两天,搜狐新闻的一篇报道将《故事会》这本创刊于1963年的杂志再一次推向人们的视线。

我也是看了报道才知道。

原来这个小时候人手一本、现在却仿佛已经从时代中退场的蹲坑读物,现如今依然在稳定出版

编辑部在上海市一栋花园老洋房中。

破防了!我小时候看的涩涩《故事会》竟然是盗版?

主要由一群8090后的年轻人担纲,两位副主编各自带领四名编辑,制作上下半月杂志。

编辑来稿、排班出版、每个月两期,一期96页,风格也基本维持原貌。

破防了!我小时候看的涩涩《故事会》竟然是盗版?

1997年出生,复旦中文系毕业的编辑小赵说,来《故事会》就是为了能有一张安静的书桌。

别看这么小小一本书,里面的每一个故事,甚至笑话,都需要层层筛选,让每一个编辑过目,最后还要所有人参与讨论会定夺。

常常是编辑们搜集了几百个笑话,最后剩下能刊出的,就只剩几个。

而除了这些一线的编辑工作者们,《故事会》到现在还有好几个年过七旬的主编以及外聘专家。

专家们都是《故事会》的老作者,年纪最大的快80岁了。

定稿时会他们特地坐短途火车从上海郊区赶来编辑部。

破防了!我小时候看的涩涩《故事会》竟然是盗版?

几十年了,《故事会》的稿费停留在千字几百。

在偌大的网络市场中看起来似乎已经失去了竞争力。

有些作者写着写着就转去写网文了,有些作者考试上岸,换了稳定工作。

对编辑部来说,每个月几十万销量,支撑着整个公司运作,尽管利润微薄,但还算能坚持。

对未来的迷茫和未知,只有等到未来到来的那一刻才能知晓。

当下,就是把手头的工作做好,让每一个还爱着《故事会》的读者,能够继续找到归属。

破防了!我小时候看的涩涩《故事会》竟然是盗版?

讲真,看到《故事会》现在仍然在出版,甚至还有这么多年逾古稀的老读者老编辑在坚持。

同时又有年轻人愿意加入这个团队。

我的心中真的有一种老朋友跨别时代再相见的幸福感

毕竟《故事会》对我们这一辈人,我们上一辈人,乃至上上辈人的意义都是重若丘山的。

销量就代表着一切:

在千禧年之前一直保持着单期平均300万册的销量,1985年,《故事会》曾卖出单期760万册的销量。90年代,每月杂志印好出厂那天,印刷厂门口,八十辆卡车整装待发,将新鲜出版的《故事会》运往各个地方的车站和报刊亭。

多少个晚上不睡觉,打着手电在被窝里追《古玩街秘藏》

晚上写完作业,赶紧把压在卷子下面的《故事会》拿出来,看两页《一个山村教师的葬礼》

恐怖的、悬疑的、猎奇的、纪实的、家长里短的、san值狂掉的……

在《故事会》里什么样的离奇故事都能看得到。

我记忆最深的就是一个住在海边的小男孩因为爸爸不常管他,就经常自己捞螺吃。

后来爸爸带他去改善伙食吃小笼汤包,他饿死鬼一样一口一个压根不觉得烫。

爸爸觉得他没出息,扇了他一巴掌,结果直接把他的头打掉了……掉了……了

原来他常吃生螺,感染了寄生虫,脖子都被虫蛀空了。

那个故事给我带来的心理阴影是,每次在夜市上看别人嗦炒田螺,我就觉得下一秒他的头要掉了……

破防了!我小时候看的涩涩《故事会》竟然是盗版?

还有一个故事讲小伙和父亲坐船,结果船沉了。

小伙漂到小岛上遇到一个女孩,女孩说她是被坏人推下船漂来的。

然后两个人在岛上生活,女孩吃海龟还自己晒盐巴,荒岛求生能力惊人的强。

后来还出现一个女猿人,和小伙嘿嘿哈哈,还把一个小孩撕成两半扔给小伙。

总之每一个情节都让我瞠目结舌。

最后小伙的父亲来把小伙救走了,而女孩发现小伙的父亲就是把她推下船的那个坏人。

破防了!我小时候看的涩涩《故事会》竟然是盗版?

除此之外,还有年轻男孩总是去红灯区找一个半老徐娘抱着她睡觉。

半老徐娘见他老实就各种坑他的钱,欺骗他。

后来才知道男孩是个女扮男装的小姑娘,她找这位半老徐娘不过是因为她是自己的亲生母亲。

还有一个故事讲小穷孩发达后给全村都发了红包,唯独给一位面摊老板煮了一碗“加料”的面。

原来当年他到这老板摊上吃面,眼见着老板上完厕所不洗手,还在端面时把拇指插进汤里……

破防了!我小时候看的涩涩《故事会》竟然是盗版?

当然了。

最让人欲罢不能的还是《故事会》里的笑话和一些涩涩的小段子。

但是随着我们的“见识”越来越多,更随着时间不断推移,这些涩涩的尺度渐渐就发展的让人有点头皮发麻了。

破防了!我小时候看的涩涩《故事会》竟然是盗版?

破防了!我小时候看的涩涩《故事会》竟然是盗版?

后来我也迷茫过,发行量和销量都这么大,如此脍炙人口一本国民级书刊!!

为什么里面会有那么多的涩图涩故事?

甚至扉页和尾页上还密密麻麻的印着那么多“重金求子”、“透视麻将”的非法小广告?

破防了!我小时候看的涩涩《故事会》竟然是盗版?

直到我看到《故事会》拍案而起坚定维权的新闻后才知道。

好家伙,这些都是盗版的!!!

你们看的那些脸红心跳【和别人的老公在一个床上睡觉】【我的乱伦表哥】版本的《故事会》

全!都!是!盗!版!

破防了!我小时候看的涩涩《故事会》竟然是盗版?

据当时上海文艺出版社的法律顾问表示,最混乱的时候市面上不同版本的盗版《故事会》多达百种。

不仅盗用商标,连文体、插图、版式、篇幅、名称、作者名称、装帧、外形、颜色都全面剽窃。

不仔细辨认真的很难但从外观看出真假。

但是盗版的《故事会》大多内容晦涩,追求一些吸引眼球的低俗内容,广告也违法。

所以才会留给大家一个《故事会》越来越涩越来越乱的负面印象。

破防了!我小时候看的涩涩《故事会》竟然是盗版?

不管怎么说, 这样一本具有浓郁的民间文学色彩,又带有时代气息的通俗性文学刊物到现如今依然“活着”。

对我们普通读者来说都是一件幸事。

在令人炫目的流媒体时代,在所有的阅读、交流时间都被碎片化的网络时代。

一本纸质刊物能够坚持初心,都是值得我们去支持、去摇旗呐喊的。

可能未来它会转型,会做出App,会做成网站,会有更多年轻人去关注,去投稿。

也可能追随网络大流的《故事会》就不是原本的《故事会》了,纸质版的它在未来某一天终会悄无声息的消失在时间的洪流中……

但不管怎样,它存在一天,就在创造着属于它的价值。

至于作为老读者的我们……

看了今天的文章后,我想大家以后坐公交坐火车路过报刊亭,或许就会多看一眼零食架旁边的书刊架吧?

毕竟,一趟短途火车、一次城市通勤,一本《故事会》可比一把手机游戏有趣多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4

标签:故事会   半老徐娘   纸质   现如今   销量   小伙   编辑部   小时候   爸爸   父亲   读者   编辑   未来   作者   故事   时代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