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照顾母亲,我可能考上北大清华了,母亲:是我耽误了你

每年高考之后,总有一些令人感动或者遗憾的事情,今天所说的这位主人公是一个聪明而勤奋的女孩,以她的能力完全可以上北大清华,可最终只考上的是一所211大学,在她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如果不是照顾母亲,我可能考上北大清华了,母亲:是我耽误了你

01

我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有两个姐姐一个弟弟,在家排行老三,弟弟排行老幺,比我小两岁。原本我还有一个三姐,不知道是被父母送人了,还是夭折了,我只是二姐曾经说过,从没有见过。

当年计划生育工作抓得严,父母为了生一个男孩,当起了超生游击队。从生二姐开始,每当母亲挺着大肚子时,父亲就带着母亲四处躲避,一种不生男孩誓不罢休,也因此家里罚了不少钱。

我的出生无疑是个悲剧,渴望生个儿子的奶奶和父亲对于我这个女孩,自然不疼爱。不过,我打小就是一副男孩子性格,一副天王老子都不怕的架势,让奶奶对我“恨之入骨”。

父亲大多数时间在城里打工,每次回来都会给弟弟带一些零食,却让我们三姐妹眼巴巴地望着。尽管奶奶每一次都偷偷地塞给我弟弟,但总是逃不过我的眼睛,我总是瞅准时机从弟弟手里抢零食。村里就经常出现我在前面边跑边吃零食,奶奶在后面一边骂一边追赶的情形,看得村民直摇头。

我跑得比奶奶快,奶奶根本抓不住,即便被不小心抓住挨了揍,我也不以为然。奶奶不喜欢我,我也经常对奶奶进行一些恶作剧,在她的被子放癞蛤蟆,把她的一只鞋跟弄断,给她盛饭时故意放一把盐……有时候还故意捉弄奶奶,让她吃哑巴亏,也因为多次被挨打和指责,但我依然我行我素,根本不当一回事儿。

虽然我在村里很多人眼中,是一个比男孩子还调皮的女孩,但在学校我绝对是一个乖宝宝。我非常爱学习,在课堂上更是能够专心听老师讲课,也因此每一次考试几乎都是满分。

然而,就是我这样一个爱学习的女孩,读书的历程却充满了艰辛和坎坷,上学比同村所有同龄孩子都晚。不是我不想读书,而是因为在奶奶和父亲的心目中,觉得女孩子识几个字、会写自己的名字就可以了。

我的两个姐姐都只读了小学4年级,辍学回家干农活。在我们家,女孩很不受奶奶和父亲的待见,家中的女孩,只是奶奶和父亲换取彩礼的工具。

大姐19岁就出嫁了,嫁给了一个死了老婆的老男人。那个男子的老婆因为不堪家暴自杀而亡,我大姐嫁过去也没有好日子。那个时候,我常常看看大姐鼻青脸肿地回到家,不但没有得到父亲和奶奶的安慰,反而指责大姐不该跑回娘家。

我二姐原本有自己青梅竹马的相好,可因为男方那拿不出彩礼钱,奶奶和父亲硬生生地拆散了一段姻缘,把二姐嫁给一个她不爱的男人,二人吵吵闹闹多年,最终二姐离婚,带着儿子离开了家,又远嫁外省,根本不愿再回老家。

如果不是照顾母亲,我可能考上北大清华了,母亲:是我耽误了你

02

我8岁的时候,才和弟弟一起走进了学校,其实像我这个不讨人喜欢的女孩,奶奶最初压根都没准备让我读书,只因为她担心她的宝贝孙儿被人欺负,才让给我和弟弟一起上学

只是我陪弟弟读到了小学四年级,二姐也出嫁了,奶奶就不让给我读下去。因为妈妈生孩子太多,落下产后症,平日不敢沾水就更别提干农活了,就连做饭都不行。

大姐二姐没出嫁前,洗衣做饭干家务做农活,都是奶奶带着她们做。随着二姐出嫁,奶奶自然要把我培养成姐姐们的接班人,支撑起这个家来。

我很喜欢读书,就央求老师到我家做奶奶的思想工作。班主任老师一次次到我家后,奶奶终于松口答应我可以继续上学,但是农忙的时候和家里忙不过来的时候,我必须回家帮忙干活。就这样我勉强地读完了小学,上初中时,奶奶说什么也不让我去读。

我就去求嫁在小镇上的二姐,二姐和二姐夫在镇上开了一个杂货店。二姐对我还是挺好的,当即拿出钱来让我报了名。为此,奶奶还和二姐吵了一架,原本也恨奶奶的二姐,当场差点儿让奶奶下不了台,奶奶这才对我读初中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不过,我的想法还是太简单了,原以为二姐帮我出了学杂费,我可以经常到二姐家吃饭,但后来我发现二姐和二姐夫经常吵架,遇到二姐夫心情不好,他会毫不客气赶我走,把对姐姐的不满迁怒于我,让我再也不好意思去麻烦二姐。

可我总不能饿着肚子上学吧,于是我开始竭力讨好弟弟,好在弟弟念及我们姐弟亲情,他每一次去食堂吃饭都会顺带给我打一份。这种情形并没有持续多久,母亲便病重住院,奶奶一个人实在忙不过来,就把我从学校喊出来,到医院照顾母亲。

初中三年,我差不多有五分之一的时间,在照顾母亲。在我照顾母亲的过程中,我没有放松自己的学习,一直十分努力自学。不懂的地方都认真地记录下来,等到了学校再问老师。因为学习时间相对少,所以我非常珍惜课堂的每一分钟,和每一次能够坐在课堂学习的机会。因而我的初中课程一直没有落下,中考更是以全班第一的成绩,考入市一所重点高中,而我的弟弟虽然没有缺一次课,成绩比我差很多,甚至都没有上重点高中的录取分数线。

在我选择去哪一所重点高中过程中,还出现了一点儿小插曲,几个重点高中的招生老师在获悉我不能保证进课堂的情况下,依然能够取得这么好的中考成绩,就都纷纷到我家,开出了各种条件,希望我上他们的学校。后来我之所以选择去二中,是因为二中免收我高中三年的费用,并同意我弟弟也进他们的学校。

按照弟弟的中考分数,是根本不可能上重点高中的,我之所以提出这这个要求是因为弟弟在我初中三年,还是给了我一些帮助的,我不能眼睁睁的看着他辍学。

随着我和弟弟在城里上高中,父亲就在城里租了房子,让奶奶和母亲一起到城里,可奶奶不愿到城里,要留在农村守着一亩多口粮地。

如果不是照顾母亲,我可能考上北大清华了,母亲:是我耽误了你

03

我读了高中,父亲并没有因为我有着很大的读书潜力,让我好好读书。

高中三年,我依然和读初中一样,一边读书一边照顾母亲,母亲生病住院,我还得去医院照料,连续几天不去上课也成常态。我的老师曾经到我家中几次家访,对我父亲说,高中的学习一定要抓紧,不能再像初中那样了。可我父亲说,家里情况就这样,女孩能读书就行,不指望能有多大出息,再说今后嫁了人,还不是别人家的。

老师不能理解父亲的话,但是我知道我的两个姐姐就是典型。在出嫁之后,再也不愿回这个家,这就更加坚定父亲和奶奶的想法,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是给别人家养的孩子,却从不考虑两个姐姐完全是被他们逼着不想回家的。

父亲不支持,奶奶不管母亲,我却不能看着母亲躺在病床上无人照料,于是我便一次又一次的缺课。

我的两个姐姐因为婚姻的不幸,过得都不幸福,对父母和奶奶颇有怨言。大姐不堪大姐夫的暴力带着两个孩子悄悄离开了家,再也没有回来过。二姐走了和大姐一样的路,即便之前没有离家前,她也不愿意不回家,这导致母亲病重期间,只有我这个正在读书的妹妹照料。

好在高三下半年,该上的课都上完了,大多数时间是复习做题,弟弟就帮我分担了一些时间来照顾母亲,我抓紧时间跟着老师进行系统的复习。

高考我没有再创造初中那样的奇迹,分数虽然上了省线,可最终只能上一所211大学。

拿到通知书的那一刻,我哭了,哭得很伤心。因为我考入高中的成绩在班上是前三,当初和我同班的前10名,都考上了不错的大学,其中3人上了清华北大,我只上了一个211。以我的聪明和勤奋,如果能够像其他同学那样,安安静静地坐在教室里,认认真真地听老师讲课,我考上北大清华的希望是非常大的。

我的伤心哭泣,没有博得奶奶和父亲的同情,他们觉得我能够考上大学都是祖坟上冒烟了。在他们的意识里,家中的女孩永远都不如男孩,只有我的母亲懂得我的痛愁,陪着我落泪,一遍又一遍地喃喃道,“是我耽误了老三,是我连累了这个家。”

上大学前,父亲压根都没有问我学费的问题,显然是让我自己想办法。弟弟只考上了一所专科大学,每年的费用比我高,父亲宁愿给弟弟每个月2000块钱的生活费,却不肯给我一分钱上大学。

父亲一人打工挣钱,母亲常年吃药住院,家中早就背负巨额债务。父亲曾多次对我说,以后家里的债务我要负责还一部分。我只能通过自己申请上学贷款,来给自己教大学的费用,让我对这个家越发没有一点儿归宿感。

我没有选择复读,也不能选择复读,父亲和奶奶不会同意我复读。即便同意,我留在家中,必然还要花时间来照顾母亲,依然不能保证上课的时间,还不如早点儿读大学,和两个姐姐一样离开这个家。

如今我已走进了大学校园,我是故意选择了这所离家很远的大学。看看很多同学都衣衫光鲜、高高兴兴的在父母的陪同下,走在大学校园里,而我只能形影孤单,身上还穿着一件短了一截的陈旧衣服,甚至都吸引了不少人注目。

我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苦痛和难受,看看同龄女孩,哪一个不是被父母当成心肝宝贝?而我从一出生就没有过一天的好日子,不知不觉中,我已是泪流满面。

如果不是照顾母亲,我可能考上北大清华了,母亲:是我耽误了你

04

这是一名女大学生的辛酸经历,文字中无不透出一丝无奈和悲哀,有一种被现实生活折磨的无奈,也有一种令人扼腕般的可惜,而这一切都因为她生活的家庭,因为奶奶和父亲重男轻女的思想,几乎扼杀了一名天才少女的前途。

真的很难相信,如今社会,还有她这样的经历。重男轻女的思想,早就多年前就为人所不齿,很多人的观念中也终于意识到生男生女都一样的事实,甚至有的人已经感觉出来,其实生女孩被男孩更好,社会上不是流传着一句话吗,“生男孩是名气,生女孩是福气”。

有段子把生孩子比如成银行,觉得生女儿是“招商银行”,因为女儿嫁出去后,男方要付钱给女方,女方的父母有钱进。生儿子是“建设银行”,因为男方要娶妻首先要有房,寓意要投资搞建设。

然后,在如今少数人心目中,依然对“养儿防老”的认识存在误区,把这个“儿”看成了儿子,而不是儿女。前些年实行的计划生育正常比较严格,一些家庭为了生一个儿子,被罚款的事情屡见不鲜,出现“超生游击队”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也就导致一些女孩成为了重男轻女思想的牺牲品,而在她的家庭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她家的悲剧,如今看来实际上就是一种坚持要生一个男孩所带来的后续悲剧,奶奶和父亲的举动,完全就是一种偏激行为,只注重家中的男孩,而把女孩当成了“别家的人”,把大女儿嫁给一个有家暴的老男人,把二女儿嫁给一个不爱的男人,而三女儿和儿子同样读书,但家中所有的事情,却让三女儿来承担,男女之别在他们家演绎得淋漓尽致,而给三个女孩带来的伤害却是无言描述。

女孩如今已上了大学,大学离家很远,应该不会再被家庭琐事所牵累。相信以她的聪明和勤奋,和她那一股与命运顽强抗争的不屈精神,完全可以在大学里尽情发挥。起点或许比高中一些同学低一点儿,但是考研读博,也都是靠真本事,只要自己足够努力,考上北大清华的研究生也不是不可能,期待她创出自己的辉煌人生。

结束语

随着大部分家庭只生一个孩子,“重男轻女”的思想渐渐被遏制,时过境迁,随着国家二胎、三胎政策的放宽,家里的孩子多了,是否又有人“重男轻女”呢?希望刘敏身上的悲剧,不要在其他人身上重演。

——end——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8

标签:母亲   重男轻女   大姐   奶奶   家中   弟弟   父亲   儿子   姐姐   初中   北大清华   高中   老师   女孩   时间   数码   大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