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根:从原始文明到数字文明,科技如何塑造文明?

文/陈根

中国的《尚书·舜典》曾记载:“睿哲文明,温恭永塞。”其另载:“经天纬地曰文,昭临四方曰明。”“文明”是人类经过教化后达到的一种状态,代表着社会的进步,向往着美好与光明。

关于“文明”的解读也可以在各大文学典籍中见到。西方学者弗洛伊德认为,文明是人类对自然的防卫及人际关系调整所累积而造成的结果、制度等的总和;《古代社会》的作者摩尔根则把人类文明看做一个历史过程,认为文明是社会历史长期发展的产物。

自人类社会发端以来,人类文明就进入了一个漫长的演进过程。从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到数字文明,每一次新文明的诞生都代表着文明形态的重塑和社会的变更。

陈根:从原始文明到数字文明,科技如何塑造文明?

人类文明的发展

人类文明是人本身通过长期劳动而创造的历史,包含着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层面,以系统的方式呈现在人们面前。同时,其也是多方力量合力的结果,代表着人类总体的前进方向,预示着开化进步的态势。

纵观人类发展史,至今已有 440 万年的历史,但人类文明史却较为短暂,仅有五六千年的历史。这说明,文明不是与人类相伴随出现,而是社会经济条件综合作用的产物。特定的历史阶段塑造特定的人类文明,并赋予人类文明丰富的历史内涵,表现出多种文明形式。

其中,人类文明的形态大致可以分为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和当今的数字文明。在原始社会,人类与自然界处于物我不分、混为一体的混沌状态。原始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和改造停留于浅显的地表层面,顺天而为的思维框架笼罩着整个原始社会,此时的人类尚不具备改天造物的能动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开始有了创造活动的意识,先在自然世界,后逐渐演化为符合人类愿望和目的的人工世界。原始人类对“火”及自身的关系的认识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从对雷电引起的森林或草原的野火的恐惧,到学会用火来烧烤猎物以熟食,再到用火来御寒、照明、驱赶野兽,人工取火方法的掌握标志着火作为一种自然力真正被人们所利用。

当“火”这种自然力开始为人所用时,也进一步促进了人体和大脑的发育。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摩擦生火第一次使人支配了一种自然力,从而最终把人同动物界分开。”对火的利用又令原始人类学会了烧制陶器,制陶技术使古代材料技术与材料加工技术得到了重大发展。

材料加工技术第一次使人类对材料的加工超出了仅仅改变材料几何形状的范围,开始改变着材料的物理、化学属性。此外,制陶技术的发展,又为以后冶金技术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在这个过程中,自然和社会走向融合,展现出有序发展的文明态势。

可以看见,人类文明的每一次进步都与科技相关。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科技力量是社会文明发展的最根本动力。人类文明发展的显性标志就是科技。正是人类在生产实践的过程中掌握了科技这一重要成果,才得以促进文明的诞生。

在原始文明时期,因为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所以科技成果微乎其微。科技的昌明带领着人类从蒙昧走向文明,人类在利用科技改造着自身的同时也改造着世界。当人类步入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以后,科技对文明的力量得以彰显,社会生活发生了改变,文明演化也走向了快车道。

陈根:从原始文明到数字文明,科技如何塑造文明?

从原始文明到数字文明

每一种文明都有其发展和演变的过程,都有自己的历史。原始文明是人类文明的第一阶段,人们往往依赖集体的力量才能生存。这一时期,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较为简单,并没有形成大规模的文明形态。

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加工工具的协助下,农业文明开始诞生。此时人类生产使用的能源主要是人力、畜力、风力和水力等可再生能源。作为重要生产力的人口受到土地资源等的制约,增长缓慢。广大的农业劳动者是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分散居住在广大的乡村地区,人口、财富、文化集中的城市只占少数。

在这一时期,农业文明可以细分为初级农业文明和发达的农业文明,作为主要生产工具的铜器和铁器可以成为划分的依据。由于农业文明时代生产力发展缓慢,所以这一文明时期科技成果并没有稳步跃进。

18世纪60年代,蒸汽机作为动力机被广泛使用,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第一次工业革命拉开序幕。其是技术发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劳动的时代。

紧接着,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内燃机、飞机、汽车为代表,标志着人类进入电气时代。此时,能源多为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科学和技术在生产力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20世纪70年代,第三次工业革命以计算机、原子能、航空航天、遗传工程为代表,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这时不仅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变革,而且也加速了科技的进步。

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使得人类自身的生产所受的限制减弱,再加上医药卫生条件的改善,人口增加的速度大大加快。与此同时,城市日益发展,成为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中心,在文明的发展中起着火车头的作用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人类向数字文明的过渡大幅增进,特别是近两年以“互联网+”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个领域的渗透,“共享平台”“分享经济”“均分利益”等新生事物一波又一波地冲击并推动了各个领域向数字文明时代转型。

数字文明,是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的第四次文明。它是一种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新一代技术,以高科技为主要特征的文明形式,核心是网络化、信息化与智能化的深度融合。它在提高生产力水平、丰富物质供给的同时,也塑造了一个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

陈根:从原始文明到数字文明,科技如何塑造文明?

人类文明还能持续多少年?

文明的产生是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互相作用的结果,文明的发展是人类通过不断改变生产方式推动的,文明存在的同时也遵循着交相更迭的规律。

尽管从文明的演化来看,人类文明的发展是必然且近乎永续的,但从更宏观的大历史角度,人类的出现也只是地球历史中的一个片段而已。任何事物都最可能处在它寿命的中间阶段,人类这个物种也不例外。

在原始文明中,人类完全依靠从生态系统中取得的天然资料来维持生存,如采集野果和昆虫,用简单的石器等工具猎杀野兽。这种活动对大自然的影响与强大的自然资源相比,是微不足道的。

传统农业的出现标志着人类历史从原始文明进入到农业文明,开启了人类对自然系统大规模的利用和改造,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方式发生了重要变化。

虽然传统农业社会中人对自然依然处于被动地位,但最直接的问题是土地不合理使用造成土壤侵蚀和土地退化,社会承灾、抗灾能力降低,各种自然灾害肆虐。很多资料表明,玛雅文明的消失、中国黄土高原的退化都是因人口与土地的矛盾导致了人与自然的矛盾激化。

18 世纪中叶,蒸汽机的出现引起了工业生产的革命。这一时期,人们并没有对自然资源的有限性、环境的制约性和生态的脆弱性给予足够的重视。文明的不断进步极大地刺激了人类改造自然、进军自然和征服自然的信心。

在加速科技进步、社会发展和经济繁荣步伐的同时,人类也付出了环境污染加重、资源消耗加速、生态平衡破坏等惨重的代价。工业化时代以来,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比工业化时代以前高出三分之一,是近 1000万年以来的最高值。二氧化碳的排放导致气温,特别是最近二十年的气温加速上升,已达到6000万年以来的最高温度。

到了数字文明时期,自然灾害频发、自然资源耗竭、生物多样性锐减、荒漠化加剧、臭氧层破坏、全球气候变暖、新疫病爆发等等虽然给了人们警醒,但是科技日趋成熟,人类根本止不住对世界“探索”。比如太空游的开启,虽然其会对臭氧层造成破坏,还会释放大量的碳,但是依然阻止不了其商业化的脚步

除了人类活动对于文明的存在有影响,自然界也在发展。按照“熵增定律”,宇宙最后会迎来“热寂”的结局,届时宇宙中所有能量都将转化成热能,再也没有其他能够供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存在。换句话说,宇宙并不是永恒存在的,它也会有终结的一天。

那么宇宙都不是永恒存在的,人类会永恒存在吗?人类文明会永恒存在吗?科技塑造了人类文明,但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而科技与科学不同。如果将人类文明的发展看作一辆高速行驶的汽车,科技是这辆汽车的外壳和内饰,它让人类在前进过程中足够舒适、安全。但是,科学是这辆汽车的方向盘与发动机,主宰着人类前进的方向和速度。

诚然,关注人类的生存与文明的延续十分重要,但科技与文明的关系已经发展至此,固步自封只会使人陷入冲突,因为它放大了分歧和资源有限的问题。而科学无疑是一种可以延长人类寿命的“无穷项和游戏”,我们需要利用这个“无穷项”闯到游戏的最后一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6

标签:科技   原始   数字   自然力   工业革命   生产力   人类文明   时期   人类   自然   农业   社会   时代   历史   技术   文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