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的技巧,就在日常的思考之中

运营的技巧,就在日常的思考之中

佛说家常事,运营的好坏也不过是日常所见所思的一种体现。


我曾给孵化营的同学布置过一项作业,利用三个月学习的间隙时间,留意赢商荟旁边的那两排店铺,观察并且思考:哪些店铺是赚钱的?哪些店铺是亏钱的?赚钱的有什么特点?亏钱的有什么特征?假设自己去开一家店铺,会开哪种?为什么?假设把当前赚钱的店铺交给你来打理,你会怎么做让它更赚钱?假设一家亏钱的店铺交给你来打理,你打算怎么做?为什么?


你可能会问:大家都是来学习亚马逊运营的,你却布置这不相干的作业,有必要吗?


当然有。如果你之前从来没有做过类似的思考,现在也不想做这样的思考,那大概率事件来说,亚马逊你也做不好。而如果你一直都有这样思考的习惯,那只需要学会亚马逊的基础操作,了解亚马逊的运营规则和逻辑,基本上就可以一通百通的成为一个相对不错的亚马逊运营了。


真的有这么神吗?


肯定的。


我问一个平时上课心不在焉也从来不教作业的同学,平时的课理解吗?他说,理解呀!而且我把你讲的再传递给我们的运营团队了呀!


那为啥他听课心不在焉却能听到重点并且教自己的团队呢?因为他现有的业务已经是年销售额5个亿。


生意是相通的,一通百通。


看到在网上骂我的螺旋式打造扰乱市场的那些人,我心想,这些人要么是蠢,要么是坏!


稍微有点商业常识就可以知道,无论线上线下,绝大部分表现优秀的商业行为,都是螺旋式打造呀,区别只是叫法不同而已。


沃尔玛把它叫做天天低价,你为啥不骂呢,你不是还买得挺欢的,为啥到自己就干啥啥不行了呢?不是蠢是啥?


至于坏的那拨人,他们也许自己也在低价抢市场,他们会我把这方法写成文字做成课分享出去,影响了他们的生意,打破了他们赖以营生的思路,然后自然要骂人了。


虽然生意的逻辑是相通的,是不是理解了生意的逻辑就必然赚到钱呢?


也未必。


要想赚钱,你还需要在足够努力的基础上,对生意的细节和节奏精准把握。


但很多人,首先在努力这件事上就出了问题。


不努力才是大多数人的常态,对于这些大多数人来说,他们既是稍微努力就觉得自己在拼命的一拨人,又从来不认为自己属于这个不努力群体。


当然,这也不怪他们,早有人做出总结,“越无知的人,越不知道自己无知”。


比如关于努力,我曾给孵化营学员建议,利用每天的课后时间,通勤时间也好,跑步时间也罢,把课程内容反复听上三遍以上,必然会有更多的收获。


多听多学才能掌握牢固,道理谁都懂,但能够按我建议去做的,极少。


基本上,真正把我讲课内容反复听三遍以上的,在运营上进展就快,也鲜有不小心走弯路掉坑里的。


原因很简单呀,我课程里引入那么多案例,案例都是别人掉进的坑走过的弯路,我拆解的时候虽然会做各种提醒和警示,但凭什么你听一遍就能完全掌握呢?但第一遍学习中没有留意到的信息和细节,在多次听和学中会偶然关注到并掌握,真正触动到的内容,在自己的运营中才会有所利用,或者有所规避。而做到了,要么可以省钱,要么可以多赚钱。


在足够努力的基础上,要想把运营(生意)做好,还需要对生意的细节和节奏的精准把握。要做到这些,需要在学习和理解的基础上的大量行动。


在讲选品时,因为经常有同学选不出产品,我就反复提醒一句话,量大是制胜的关键。


行动数量跟不上,要么没结果,要么结果差。


那天读到一句话让我眼前一亮:数量是最重要的质量。


简单回忆一下,你第一次开车时,不是也已经拿了驾照了吗?但那时你为啥不飙车不漂移?为啥遇到一个稍微窄一点的巷子你甚至不敢开过去呢?现在呢?


只有大量的行动,才会有足够的自信。


在亚马逊选品这件事上,我给学员提醒,如果没有认真查看过亚马逊40个一级类目,如果没有在自己感兴趣的类目下把所有的二级三级四级等所有细分类目节点下的Best Sellers榜单认真查看,如果没有每周都去查看这些榜单上的Listing,如果给你一张白纸一支笔你不能一口气写下来三五百个具体产品的品名,那你选不出好产品也是必然的。


如果做到上述,又怎么可能选不出好产品呢?!


另一方面,在大量行动的基础上,你才能逐步放弃总是用一个虚幻的抽象的表述来骗自己,才能够培养自己务实的姿态。


我经常说,人的内心和庄稼地一样,不长庄稼就长草。你没有做大量的细节上的数据分析,你就缺少对运营细节的体察,在这种情况下,你怎么能够感知到运营的真谛呢?


和一个初创业做得处境挺难的朋友交流,我询问他的进展如何,他从行业大势到卖家内卷给我讲了一大通,我提醒他,你有没有发现,你谈论的论调永远是大趋势大话题,运营层面上永远是选出一个产品开始销售了发现利润太薄大家内卷严重这些看似很有道理其实全是屁话的观点,你能否告诉我这个产品的竞争对手都是谁,他们当前的表现都怎样,打造得好的有什么值得学习的细节,表现不好的那些竞品又有什么特点?


我知道直言不讳的提出这些质疑的时候,我又扮演了一次坏人角色,但如果没有人点醒我们,我们也许永远都处在很愚蠢却还不知不觉中的状态。


就像我这篇文章,在一些人看来可能觉得是平淡的废话,在真正用心的人读来,也许能够惊出一身冷汗。


佛说家常事,也只渡有缘人。正如另一句话所说,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


所以,你随便取用就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亚马逊   作业   低价   心不在焉   精准   家常   学员   逻辑   店铺   日常   细节   生意   努力   同学   技巧   时间   产品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