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漆竹笛,夫妻工匠:王佶与陈钰丹

当王佶遇上陈钰丹,正如竹笛遇上大漆,是冥冥中早已注定的缘分,是彼此相成的幸运。

王佶,顺义区音乐家协会理事,学艺堂竹笛艺术中心创始人、竹笛艺术总监、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葫芦丝巴乌专业委员会会员,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出生在北京的王佶,六岁学习竹笛,自幼在王志生老师的启蒙下,对竹笛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同时也显现出其超越同龄人的演奏天赋。

大漆竹笛,夫妻工匠:王佶与陈钰丹

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竹笛演奏技术,让自己的竹笛演奏实现技术向艺术的转变,王佶选择考入首都师范大学并师承著名竹笛演奏家胡玉林教授。在胡玉林教授的指导下,王佶的竹笛演奏技术迈上了全新的阶段,他对竹笛也逐渐有了自己的认识与理解,逐步与竹笛融而为一。

大漆竹笛,夫妻工匠:王佶与陈钰丹

笛艺的突飞猛进,让王佶成为了新生代中的佼佼者。在首都师范大学学习期间,王佶便跟随音乐学院青年民乐团参加了“红楼梦组曲音乐会”中国巡演近50场;2016年元旦,王佶更是带领华园之声民乐坊在人民大会堂为工商界代表进行专场演出;还受邀于北京音乐厅、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参加新春音乐会。

从首都师范大学毕业后,王佶并没有选择去国企等单位,谋求一份稳定的工作,而是将自己多年来的心血,尽数投入到竹笛的普及教育与发展创新上,他要让更多的人了解到竹笛,让更多的人看到中国传统乐器的美,让中国的国粹能够得到出于热爱的传承。

大漆竹笛,夫妻工匠:王佶与陈钰丹

王佶调试竹笛

事实证明,王佶正在自己所选择的道路上坚定不移地前行,创办学艺堂竹笛艺术中心便是他履行自己对竹笛传承诺言最好的回答。

但此时的王佶,就像没有遇见大漆前的竹笛,虽然也能演奏出美妙的笛音,但距离极致的视听享受还缺失了关键一环:对竹笛而言,是大漆;对王佶而言,便是他如今的妻子——陈钰丹。

大漆竹笛,夫妻工匠:王佶与陈钰丹

陈钰丹,青年漆画师、顺义美术家协会会员,全联民间艺术品商会当代艺术家漆艺专委会委员,师承著名漆画家贾绍昌先生。与王佶一样,陈钰丹从小便开始学习绘画,而天赋与兴趣让她一直坚持了下来。到了大学,陈钰丹在贾绍昌先生的带领下攻读漆艺专业,经过夜以继日的理论与实践学习,使得其一步步成长为中国较早的学院派漆艺画家。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故一代有一代之漆艺。在贾绍昌先生的指导下,陈钰丹对传统漆艺进行革新,以新时代的艺术风格结合传统大漆工艺,创造出更符合当代艺术审美的作品,使得大漆作品更易被民众所接受,这是陈钰丹如今研究、工作的重心。漆画作品《虎》被收入新时代“漆象”漆艺线上展。

大漆竹笛,夫妻工匠:王佶与陈钰丹

贾绍昌先生与陈钰丹

但陈钰丹与漆艺的缘分在一开始却并没有这般完满,大学毕业后的陈钰丹,并没有直接选择自己所喜爱的漆艺工作,而是进入国企单位,获得一份稳定的工作。但生活的平稳并没有熄灭陈钰丹内心深处对漆器以及漆画的热爱与执着。于是,陈钰丹主动辞去了稳定的国企工作,全身心投入到了漆艺创作中。

正如大漆注定要被涂上竹笛,陈钰丹与王佶也互相装饰了对方的人生。因王佶与陈钰丹两家是世交,所以两人是青梅竹马,彼此有着一种难以言喻的默契。因此,当王佶想要探索大漆竹笛的制法时,便主动与身为大漆工艺师的陈钰丹讨教经验,两人在一起就大漆竹笛的史料搜集与艺术构思相谈洽欢。许多时候,只用一个眼神便能领会对方的意图。在他们对自己的艺术事业有着同样的执着与热爱,因此,一拍即合,成立了大漆笛项目,即将大漆的艺术表达融合进竹笛的制作工艺之中。

大漆竹笛,夫妻工匠:王佶与陈钰丹

王佶与陈钰丹的这份坚持与热爱也感动了贾绍昌先生,于是在贾绍昌先生的带领下攻克一道又一道技术难关,最终让漆艺的艺术形式在竹笛上得到臻于完美的展现。

作为我国近年来复出的竹笛产品,大漆竹笛选择以大漆工艺将天然漆液涂刷在竹笛表面,再通过艺术化处理,让竹笛由内而外地成为一个可观可赏的艺术品。

大漆与竹笛的结合是当下的历史选择。在古代,大漆竹笛之所以不能广泛流传,是因为大漆竹笛的制作步骤十分繁琐,制作周期长,因为制作者很难从中牟利,故而,丢失了传统的大漆制笛工艺。而王佶与陈钰丹想要还原大漆竹笛,不仅是为了弥补技艺断层的缺憾,更是对大漆工艺与制笛工艺的进一步发展。

大漆竹笛,夫妻工匠:王佶与陈钰丹

大漆工艺起源于中国。因大漆资源在我国分布甚广,主产区有四川、陕西、河南、浙江、甘肃、云南等众多省份,所以大漆又被称为“中国漆”。于八千多年前,浙江的河姆渡文明便已出现了漆弓与朱漆木碗,而在公元前二百多年,庄子更是在《人间世》中直接写道:“漆可用,故割之”。文章的大意虽不重在论述漆工艺,而寥寥两句便展示了大漆的常用提取手段——人工从漆树割取而得,由此可见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大漆工艺已然相当纯熟。藏于日本蒹葭堂,并被其奉为国宝的《髹饰录》,则是由我国明代的漆工黄成撰写而成,其中详细记录了我国古代漆器制造技术、分类、命名等信息内容。

但古代大漆工艺在乐器上的运用,主要以古琴的大漆工艺为主,竹笛的大漆制法极少在史书上提及,所有记载,也只是泛泛而谈,这也趋势了大漆竹笛在传统的大漆工艺与竹笛制作领域逐渐消失,导致竹笛制作领域的大漆工艺断层。为了弥补这一缺憾,王佶与陈钰丹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近乎真实地再现了活在历史背后的大漆竹笛。

大漆竹笛,夫妻工匠:王佶与陈钰丹

相较于其他的传统手工制笛工艺或现代机械制笛工艺,大漆工艺制笛,首先会在竹笛的内外,涂上大漆,因其密度极高,故而会形成一层强保护膜,在竹笛内部的大漆则更像是一层防水膜,能有效降低竹笛内水蒸气产生的概率,进一步缓解因湿度及温度变化造成的炸裂风险,提升竹笛的使用寿命。

王佶就大漆竹笛的探索制作解释道:“在大漆工艺介入竹笛制作流程前,竹笛制作以刷普通漆为主,使得以往的竹笛易掉漆,一方面是油漆的质量较差,另一方面是冬天容易在吹口处因温差而产生水珠,导致掉漆,甚至在上漆时,对于内壁的处理不够到位,也会造成掉漆。但大漆的使用,虽然工艺复杂、制作周期较长,却完全解决了竹笛的掉漆问题。另外,竹笛的音色更多是受其内部刷漆的影响,而大漆竹笛是否有金属音色更是由内部刷漆的效果来决定。因此,大漆竹笛的制作必须要大漆工艺师与竹笛演奏家在紧密配合下,不断调试大漆工艺在竹笛上的运用,探索出最优解。”

大漆竹笛,夫妻工匠:王佶与陈钰丹

王佶调试竹笛,陈钰丹便发挥自己的漆画天赋,在大漆竹笛外面进行漆画设计,依据每一根竹笛在涂漆后形成的色泽、质感,进行合理的创作,让大漆竹笛不仅在音质上,达到近乎完美的水平,而且在视觉感官上也能直接给观者以审美冲击,让大漆竹笛在未演奏时,同样是一件珍贵的艺术品。大漆竹笛便在夫妻俩心意相通的琢磨中,彰显出浑然天成的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大漆   竹笛   音乐学院   漆工   艺专   漆画   工匠   国企   艺术品   中国   首都师范大学   夫妻   传统   工艺   艺术   数码   工作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