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上公粮的历程,你们可还记得?苦啊

我是一个80后出生的人,这一代人都应该知道农村都并不富裕,山区更是苦上+苦。勤劳一点的可能米饭够吃到下一个新米到来的季节。要不然还要向别人家借点,要不然就会饿肚子。

我爸妈就是那种非常勤劳的,哪里有一块小田,都得想方设法的把它种点粮食,因为兄弟姐妹多。不多种点吃什么呢?

80后上公粮的历程,你们可还记得?苦啊

因为是山区,田都是梯田,不像平原地区一样都是一大块一大块的,种收都可以用机器。那时候都是靠人力与老黄牛。

80后上公粮的历程,你们可还记得?苦啊

80后上公粮的历程,你们可还记得?苦啊

就因为兄弟姐妹多,在分田地的时候分了十几亩田地,田多种起来也会更辛苦,收成也更多。当然上公粮的时候也会比别人家更多。收粮食的时候看到粮仓满满当当的,等上完公粮再一看,所剩无几。

那时候上公粮可不一般,一般人家也不收。稻谷太干,人家说这个拿到打米机里面一打就全碎。没干也不行,而且去到粮食站就像现在你去医院缴费处一样,得排长长的队。有时候得两三天才轮到你。

80后上公粮的历程,你们可还记得?苦啊

老爸早上天没亮就拉着满满的一马车粮食去粮食站,途中是又累又饿,排到下午六点半好不容易排到他。人家手一摸,说你这个没完全干,得拉回去再晾一晾。一句话又让老爸拉回来。无奈又得回来一袋袋翻出来继续晾。晾好了又是一袋袋装起来。又得天没亮就送过去。

反正家里上完公粮,粮食只剩全年收成的一小半。这些就是一家七八口人一年的口粮,当然光吃大米,吃上半年就差不多完了。所以只能与玉米,面粉等等杂粮粗粮一起混合着吃。这样才勉勉强强够得着明年的新米。


80后上公粮的历程,你们可还记得?苦啊

现在想想那时候虽然很苦,但我觉得那时候很温馨,很少有出门打工的人。邻里之间关系融洽。个个满脸真诚的笑容。最主要一点,能时时刻刻陪在家人的身边,听爸爸讲上一辈人的艰辛与欢乐。看妈妈在旁边缝缝补补。而现在呢!虽然不再为口粮发愁,却失去了太多太多。最重要的莫过于与父母的陪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8

标签:公粮   老黄牛   口粮   粮仓   稻谷   梯田   粗粮   收成   田地   勤劳   山区   粮食   老爸   历程   多种   更多   数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